浅谈临县民歌的振兴和发展「浅谈民歌」

互联网 2023-07-15 22:18:2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浅谈临县民歌的振兴和发展「浅谈民歌」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郝子文

2016年1月,我到文化局工作后,接触民歌多了起来,发现网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从数量和质量上看,陕北民歌的影响在全国当排在第一,不仅老民歌不计其数,新民歌也层出不群;但与陕北仅隔一条黄河的吕梁,虽然地形、民俗、语言都相近相似,数量却少得可怜。而占吕梁市人口数18%的临县,已近70万人,人口数和面积在山西省县(市、区)中均排二。我是临县人,又做的临县文化工作,当然有理由以临县为例谈谈民歌的振兴。

临县民歌鲜见舞台

临县人熟知的临县籍的知名歌手现在很是不少,如:陈友平、高旭丽、宝娃(张全保)、公鸡(蔚建荣)、高贵鹏、高永岗、郝鹏鹏、高昆峰、郝东东、乔亮东、贺飞华等。有的上过央视《星光大道》《黄金一百秒》《幸福账单》;有的上过山西卫视《歌从黄河来》。还有网红歌手:白雪、婷姐等。但遗憾的是登上舞台的他们,几乎无人唱临县民歌。

对临县来说,谈民歌,就不得不提到伞头秧歌。

临县是被中国文联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于2011年12月授予的“中国伞头秧歌之乡”。这种秧歌形式,不仅有扭,还有唱。这种唱,俗称唱秧歌,其表演形式和特点有:伞头歌手手拿道具(一手虎衬一手伞),在基本固定的锣鼓音乐中编词;编好后用虎衬示意乐队停止,然后唱四句(四句长短基本一样);有独唱,有对唱,时间可长可短;最吸引人的是现编现唱,演唱旋律也是固定的几种。这种形式,只有晋西陕北的黄河两岸独有,尤其临县最为盛行。

从广义上说,伞头唱的秧歌也是民歌,临县人编的民歌书,有的就包括唱的秧歌,如:郭丕汉编的《临县民间歌谣集成》、白树成编的《临县民歌选》。

但我本文要探讨的“民歌”是狭义的,即不需道具,每一首有个名字,内容集中,时长在3-5分钟内。其舞台表演形式与流行歌曲是一样的,即:在作好词、配好曲、录制好伴奏的情况下,歌手在舞台上始终在伴奏中演唱,时长一般在3-5分钟内。本文要探讨的就是这种狭义民歌。

2018年,为纪念习总书记视察山西1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响应“2018山西省群众文化活动季”活动,县委宣传部和文化局联合举办了“2018临县文化消夏月”活动,其中文艺晚会实际演出了29场。策划这场活动之初,我们原想搞一场《临县民歌专场》,但研究来研究去,像样的伴奏就找不下几个,被迫放弃,改为《山西民歌专场》。

难上舞台的原因

临县出了不少民歌书,但我手头只有近几年编印的三本(除上面所述两本外,还有李光福和陈绍岐编的《临县经典民歌》)。

有几本民歌书,书中收录的民歌也不少,但为何登上舞台的很少?我分析有如下原因:

一是不少民歌的旋律少。在《临县民歌选》(16开大小)中只有两行旋律的民歌有《姐夫唤小姨》《秋香哭婆婆》《刮野鬼》《桂姐捎书》《摇三摆》《牵牛花开羊跑青》《纺棉线》《煮里圪垛钱钱下里圪垛米》《碛口名妓冯彩云》《哭婆姨》《撇白菜》《卖西瓜水》《想情郎》《水淋卜剌卖豆芽》《夸婆婆》等。

二是歌词不佳,有的太多太乱。比如郭丕汉搜集的《摇三摆》,仅有一段两句旋律,但歌词达51段(每段两句),内容杂乱的没法形容。

三是无伴奏,有的即使有,也很粗糙。现代舞台表演,没有伴奏或好的伴奏是绝对不行的。据最喜欢表演《摇三摆》的临县民歌手公鸡所述,临县没有一个上了台面的民歌伴奏,他表演《摇三摆》时都是清唱几嗓子。

振兴策略

那如何振兴临县民歌呢?我的思路是这样的:

一、改编老歌,推向舞台

从现有留存的民歌书中选择10首经典的临县民歌,去升级改造。歌词多的,删减;歌词少的,增添。旋律少的,扩展;旋律不美的,修改。在此基础上,制作高质量的伴奏,向社会免费开放。同时选拔临县籍知名歌手录制歌曲,摄制MV。在我们组织的各类文艺演出中,鼓励出演。每年还可以专门办一二场《临县民歌专场》演出。改编的思路,并非我独创,看看陕北秧歌就有许多成功的改编例子。

二、群策群力,创作新歌

我在“临县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微信群中,经常探讨民歌的振兴问题。当我提出“新创民歌”后,有人持反对意见。他说,民歌是民间流传多少年的,是不知道作者的,提“新创民歌”是可笑的。但是看看陕北近十年来,冒出了多少“陕北新民歌”?这些新民歌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有署名作者的。所以,我认为没必要在理论上纠缠“民歌”之“民”到底是什么含义。老歌是人创作出来的,当然也可以创作新的。新创作的,只要带有我们临县传统民歌风味的,反映群众生活的歌曲,也可称为临县新民歌。半年来,笔者就尝试着写了几首民歌词,其中一首已经被刘春玉老师谱曲并完成了编曲伴奏制作,宝娃首唱版今日将全网发布。当然,我是初学,水平很差,主要目的是起一个示范作用,目的是抛砖引玉,推动大家共同去创作。

三、挖掘老歌,整理记录

老歌的抢救和记录,应该是经常做的一项工作。去民间听群众唱,特别是一些老年人唱,记录歌词和谱子,整理成书。以前,不管是宣传文化部门,还是其它单位、民间组织、个人都做了大量工作,整理编印了一些书,但很不够。今后,宣传文化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做这项工作。

比较以上三点,我们做得最多的是第三点“挖掘老歌,整理记录”,遗憾的是前两点几乎无人去做。我们不能让民歌老是躺在纸面上站不起来,上不了舞台,而是要让群众常听常见,以认识和喜爱我们的宝贵民歌遗产。所以,当前最应该做的事情就是“改编老歌,推向舞台”。我们应该成立一个民歌振兴组织,投入资金去做这件事。

当临县歌手有多首临县民歌可唱,当临县歌手经常唱不同的临县民歌时,临县文化建设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2019.03.31

(作者单位:临县文化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