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的DNA「尘封十四年的DNA密码」

互联网 2023-07-14 09:21:0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书法艺术的DNA「尘封十四年的DNA密码」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们知道,文字的产生是文明的标志之一,记录语言,传承文化历史。艺术产生源于实践,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的寄托,同时又作用于生活,打动人的情感,愉悦人的精神,陶冶人的心灵。

纵观世界各种艺术之形式,寄于文字本体之基因,以文字本体结构,能真正发展成为艺术的,而且是高级的艺术,只有中国的汉字,其他任何国家的文字都无法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早已证实。

汉字的鼻祖——甲骨文

这一伟大的发明创造——中国汉字,又得益于我国特殊的书写工具——毛笔、纸、墨,抒发情感于一定的时空,尘封若干年,仍然散发着无限生机,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中国的书法艺术。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汉字产生的那一时刻,其形、音、意就生成了其通往这一高级艺术的基因,奠定了中国人寄托情感的基石。

艺术种类繁多,如绘画,文学,雕塑,建筑,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等,与书法艺术在时间与空间的对比中存在着差异。绘画自古就有“书画同源”一说,同源与线条,因实用的发展有了分歧,绘画虽然都具有空间及色彩的丰富性,但绘画不具有书法中所具有的时间连续性;文学以文字为媒介,也赋予思想与情感,有一定时间的连续性,但无法表现汉字本体的线性、笔画、空间矛盾的多样性及书法生发情感的偶然性;音乐有时间性,空间只能想象,但书法让每个人随时随地的自由审视,书法艺术在你欣赏时,时间与空间并存;舞蹈与音乐类似,在不同的时空中可再现,书法不能,书法只能一次成功,重复就是失败。许多艺术在时空中不可能同构或尘封,而书法艺术可以,且同时具有音乐的节奏,舞蹈的旋律,绘画的意象,雕塑的立体和本身就具有的文学性。

书法艺术可反映你心中的一切自然物象,是心画,是如也。我们可以从以下名帖去体验。

王羲之《兰亭序》

当你展开《兰亭序》的时候,似乎有一位文质彬彬,风度翩翩,潇洒英俊,承载着清风、温润、飒爽,拂面而来。致精微、猶劲、妍美的笔法,致中和的笔势,无迹可寻。随形就势的章法,是那么的委婉、含蓄、自然,尽显简淡玄远,魏晋之风度,又含有片刻的忧伤和对人生的感叹!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

当你展开《祭侄文稿》时,立刻让你思绪骤变,恬淡、舒心、平静、悠然、玄远之心情,瞬间戛然而止,消失得无影无踪。篆籀之气,笔致内敛厚重,笔力苍劲古朴,雄浑饱满,似一位征战杀场,威武不屈的将军。悲愤之情映于毫芒,随时空步入高潮。惊天地,泣鬼神,令人感动,痛心疾首,誓与敌人身心欲焚,乃悲壮哉!

杨凝式《韭花帖》

当你穿越《韭花帖》时,又是一番景象,恬熟的笔意,字里行间,布白疏朗,清秀洒脱,悲愤之情片刻安然,使你深感闲暇,轻松自在,从容惬意,以此对品味韭花香,对馈赠之人谢意后的愉悦!

杨凝式《夏热帖》

同样的人,不同的时空,当你穿越《夏热帖》时,一下子的闲舒心情,本该是送人消夏的“酥蜜水”时的心清气爽,却让你感到点画狼藉,恣肆纵横,焦灼,抑郁,苦涩的精神状态,实在难以想象,纠结万分。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

还是这个人,另一个时空,当你穿越在《神仙起居法》中,更让人难以捉摸,信笔游戈,东倒西歪,躁动不安的线条,扭曲蜗行,犹如颠疯之人,急速地摇着头,舞着手,奔呼雀跃,但笔力遒劲,自信满满,让你难以看懂以佯疯于世人的杨凝式。

从《兰亭序》、《祭侄文稿》到《韭花帖》、《夏热帖》、《神仙起居法》等等,众多不同之人或同人不同的时空,一段段真挚情感,或宁静,或安舒,或悲壮,或愤慨,或纯粹,或几杯小酒后的颠狂,都能以中国汉字之基因,用各自特有的风格,以翰墨之书法,寄情于纸上,尘封于那段激情的时空里,令今人痴迷地去追寻其内在的心灵世界,这就是书法艺术——尘封在时空里的情感艺术。

书法艺术的DNA,心灵的密码。尘封在时空里的情感艺术——书法艺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释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