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的艺术价值判定「技术岗位价值评估」

互联网 2023-07-13 22:55:0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文物的艺术价值判定「技术岗位价值评估」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有某位人士提到古代艺术品的价值评估体系,应以古代官方烧造的等级作为判断依据,详见下文:

“等级确定才能确值。官瓷为例“等级”是历朝都有规则。

官瓷等级:

宋)“宫中所用,率铜钤其口”《五杂俎》,“金扣”包括“镏金铜扣”“铜钤其口”“銀扣”

元)《元典章》“磁器上不得用描金”以五爪龙为贵。官瓷有“枢府”款、“内府”款。

......

“等级确定”是有据确值的重要考量因素,如果不分等级,日用品三秋杯也成了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官网宣称价值10亿美元,“国家文物局副局长、上海博物馆馆长给上博一对三秋杯,定价三十五亿人民币”,不分等级确值难度很大。”

笔者想问一下,良渚文化的玉器,如何照此标准确定其价值?再追问一句,李白的书法如何照此标准确认其价值?

笔者之前的工作因为涉及到企业投资和并购,过程中与资产评估机构进行过合作,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叫资产评估,以及艺术品资产的评估,未来应该是个什么模样:

“资产评估即资产价值形态的评估。是指专门的机构或专门评估人员,遵循法定或公允的标准和程序,运用科学的方法,以货币作为计算权益的统一尺度,对在一定时点上的资产进行评定估算的行为。资产评估就是对资产重新估价的过程,是一种动态性、市场化活动,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其评定价格也是一种模拟价格。因此,资产评估需要规范进行。”

资产评估的特点:

“......资产评估人员在对被评估资产价值做出专业判断的过程中,需要依据大量的数据资料,经过复杂细致的技术性处理和必要的计算,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就难以完成评估工作。如在对厂房或有关建筑物进行评估时,需要对其进行测量、了解建筑构造、工程造价、使用磨损程度等情况,缺乏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则难以进行;对机器设备进行评估时,需要对被评估设备的有关技术性能、磨损程度、预计经济寿命等情况做出判断,这些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不具备有关专业知识则难以得出客观的评估结果。

资产评估的技术性要求评估人员应当由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如建筑、土地、机电设备、经济、财务等。”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1、收益现值法,又称收益还原法、收益资本金化法;

2、重置成本法;

3、现行市价法;

4、清算价格法。”

从财务上来看,任意一种资产的价值评估,大致可使用的方法就两大类:成本法或者未来预期收益法。也就是说,要么看这件东西买回来多少钱,要么看这件东西未来能带来多少收益。重置成本法和清算价格法可以理解为特殊的成本法和未来预期收益法。由于未来的一元钱不等于现在的一元钱(因为有复利和通胀通缩的存在),所以还要把未来若干年(比如10年、30年、50年)的收益分别折回来现在这个时点,对应等值的货币,再求和。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类别和性质的资产。比如固定资产、工程项目这类重资产,多年以来的成本相对稳定,成本法是重要的估值依据;而像知识产权、商誉这一类的无形资产,则很难用成本法来衡量。比如你很难用初始建站投入来衡量饿了么和抖音两个APP的价值孰高孰低,因为它们已经不只是两套正在运行中的计算机代码。其成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在市场上也找不到重置的可能性,于是不存在对应的重置成本。这种时候使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比较有效,也就是看这两个APP未来的盈利能力。清算价格法对于存续期的企业和资产则不适用。

我们之前的工作当中,一般尽量使用多种可以适用的方法,得出不同的估值,再计算均值(或加权平均值),来对应一个相对合理的价值区间。可选用的方法越多,市场环境越成熟,评估效果越良性、合理。比如固定资产,按照重置成本法核算一个值,按照未来现金流折现法核算一个值,按采购成本法折旧后估一个值,最后再算三种方法的估值区间和均值。

但是对于艺术品及古代艺术品的资产评估,则迄今为止没有行业先例,完全是一片空白,充其量只有过去十年的拍卖价格作为参考,也仅限于类似器物,找不到类似器物的则没有可供参考的市场数据。可以说,搞艺术的不懂商业,搞商业的不懂评估,搞评估的不懂艺术,大量的艺术品没有得到一个科学合理的估值。

古代艺术品的价值评估,笔者之前已经谈到了,是不能以成本法来核算的,因为购买的时候真伪莫辨、良莠不分,所以价格既有完全体现甚至超过市场公允价值的拍卖天价,也有远低于其公允价值的民间地摊白菜价。

那么,按古代宫廷制造等级来作为评估体系的重要因素,靠谱吗?

笔者相信,看到这里,绝大部分的读者都已经发现了:不靠谱。

我们提到古代艺术品的价值评估,首先是因为这件器物存续至今,它包含有如下几个部分的价值:(1)文物价值;(2)研究价值和史料价值;(3)器物本身材质的价值;(4)加工工艺价值或艺术价值;(5)年份价值。(其中:我们经常把文物价值和年份价值混同,但是举个例子就能明白,晚清民国老酒的年份价值很突出,文物价值则不那么显著)

那么,古代宫廷制造等级能体现多少价值呢?这就很难简单得出一个结论了,只能具体器物具体分析。比如说一件宋代官窑瓷器,晚清民国时期镶嵌上了伪宝石(树脂或者玻璃猫眼),跟一件清代宝石雕刻的大摆件相比,可以仅仅通过古代宫廷制造等级判断这两者的价值孰高孰低吗?

所以,古代艺术品的价值评估,类似鉴定,也需要形成一套前所未有的、综合性的价值评估体系,才能得出相对科学的结论。

比如说,针对文物价值这一块,我们可以参考国家对于文物的定级标准,各级文物在拍卖市场上相似器物历年拍品的价格;比如说,针对器物本身材质的价值,我们可以参考相同材质的市场重置成本;对于书画,我们可能要衡量未来若干年内各种商业和文创授权的预期收益,及其折现值......

体现同一件器物上的不同类别的价值,使用的具体评估方法也很可能会不一样,有些适用重置成本法,重置成本法会考虑材质、工艺,和整器的稀缺程度,以及是否可以再次取得某种材质,或复现某种工艺特征。与工艺相关的,还涉及到成对器物或成套器物的稀缺性;另外一些价值的估算,适用未来现金流折现法。而未来现金流折现法,需调研市场环境和一般销售数据。举个例子,有些当代艺术家,他们的油画真迹可能比较冷门,市场价格几千到万元不等,但是授权版画每年流水几百万到千万,这样的作品,就不能按几千元衡量其真迹的价值,而要用预期收益法计算授权版画的价值,再折算回来现在时点。但并不是所有的油画家版画都很热销。另外,文创类产品的盈利能力的预期,跟文创产品本身的设计水平、运营能力等,都有重大关联。如果选了一个很差的设计师,又没有有效的市场推广,很可能一份都卖不掉。

在各种价值评估得出初步结论之后,还得分析相互之间的关系,是简单加总,还是此种价值对彼种价值造成了事实上的贬损,比如说一块老的和田玉可能材质和文物价值都不低,但是雕工很低劣,则此工艺事实上伤害了材质本身的价值,行话有一句叫好玉不雕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古代官方制造等级,充其量可以作为古代艺术品材质和工艺稀缺程度的一个参考。举个例子,古代水晶玛瑙类宝石十分珍贵,珍珠玛瑙入釉是宫廷御制瓷器的重要材质和工艺特征。但是珍珠粉和玛瑙在当代的材质价值并不高,所以计算材质价值的时候,则不能与普通官窑瓷器上镶嵌翡翠宝石类等高级宝石相提并论。

这篇文章的作者还引用了三秋杯的价值被严重高估作为例子,其实三秋杯的估值姑且不论是否偏高,这个例子仅对作者单一的估值逻辑也起不到多大的反面例证作用。如果不考虑大量民间藏品的问世,三秋杯有一个比较高的估值并非不合理,首先成化斗彩器属于明成化官窑的首创,和成化朝典型代表瓷器,其文物价值和工艺价值均不低。如果把民间收藏引入,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成化斗彩器,则可能三秋杯的价值有可能被高估了。但我们不要把两个范畴的事情混为一谈,民藏对中国整体古代艺术品存量数量上的冲击,和古代官方制造等级,是两码事。

另外也不要忘记,市场评估的方法中,有一种是要把历年市场价值求平均,这种评估方法得出的估值,在很大程度上跟市场认可程度有关联。所以笔者之前提到过新翡翠市场的案例:绿翠和紫翡的价格常高于同等品质的红黄翡,究其原因,除了受稀缺程度影响之外,同样也受到市场喜爱程度的影响。明清官窑瓷器和宋元瓷器,也存在类似的对比关系:元青花属于大热门,而宣德宝石蓝釉则相对冷门,事实上民藏宣德宝石蓝釉瓷器少得可怜,远不如元青花多,单纯从历代官方制造等级来看,两者皆不低。

古代艺术品的价值评估体系,除了涉及资产评估、对文博系统、文创系统、艺术创作和鉴评体系、工艺美术系统、珠宝玉石等各领域的深入了解之外,同时也涉及到对民间收藏各门类真品和精品数量的长期关注和了解,与鉴定一样,它也需要相关领域人士的通力合作,才能制定出一个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估体系,更离不开民间力量的参与。市场评估体系的建立,甚至有可能比鉴定更复杂,因为鉴定是估值的前提,而市面上大量的民间收藏品真伪不分,也很难仅凭过眼图片得出百分百靠谱的鉴定结论,且还有很多精美品被一些大藏家或机构私藏,从未面世,因此估计出真实稀缺品的数量非常困难。

我们为什么需要资产评估?古代艺术品经历了几十年的鉴定乱象,在此期间,各种价格体系多轨并行,流通完全是随机的,且藏家的地位得不到重视,买家往往随意乱压价,交易后又反悔,乃至以诈骗罪告上法庭的事也屡有发生。因此,一个良好而有序的鉴定和评估环境,有利于建立买卖双方的平等互信机制,且给予双方合理议价的基础。而中国当代艺术品市场,其复杂程度也不亚于古代艺术品,虽然免去了鉴定乱象的滋扰,但是学院派、工美派、受市场主导的潮流商业艺术,以家装为主要市场的行画圈,和各种自由生长的野生艺术,数大体系条块分割,各有各的升级套路和运作本领。与古代艺术品的成交是随机现象类似,当代艺术品真正被大众看懂、接受,并认可的机会同样渺茫。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形成一套适合中国国情同时又能与世界接轨的、行之有效的艺术鉴赏体系和价值评估体系。我们曾说过艺术品上凝结了人类的创造性劳动,而顶部艺术品殊为难得。古代艺术品不但需要跑赢同时代的人,还要经历时间的残酷考验。这是艺术品得以在各种场合中交流和沟通的前提和基础,虽然中国人大部分还在温饱线往小康过度的阶段上,对此不感兴趣,但并不妨碍每个人都有其独到的审美追求。艺术品的鉴赏和评估体系,只是让一部分人独立出来,从事全职工作,为大众的审美提供更多的专业性引导。

虽然资产价值评估报告上的数字,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最终成交价格,而且大多数买家和卖家多多少少对拟交易藏品的稀缺程度有一定的了解,往往觉得这类的评估报告没有多大价值。但是拍卖会场总有氛围烘托和现场斗富的浮夸成分,而一些有升值潜力的艺术品价值洼地则未经挖掘,这些细微的差距,会影响艺术品的升值空间。而专业的艺术品资产评估机构必须有懂艺术品和懂市场的人,他们大量地接触交易各方,实时获取动态市场资讯,这是任何买家和卖家或拍卖机构无法做到的。另外,如前所述,古代艺术品的买家未必了解民间收藏品的真精稀品的数量,而卖家即便懂,由其王婆卖瓜,往往也会被买家质疑。最理想的状态,是买卖双方分别有各自信赖的第三方专业机构,双方都由专业机构提交一套价值评估报告,而后就其差值进行磋商。无论最终是否达成交易,或者在何种价位达成交易,买卖双方都可以借此机会验证自己对某类艺术品市场的认知是否恰如其分,从而使投资决策更为理性和客观。这是双方仅凭直觉交易无法做到的。当然前提必须是双方的第三方评估机构都各有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否则就把第三方机构变成了单纯讨价还价的中介,远离了资产评估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