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与实践「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

互联网 2023-07-13 10:35:3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文学批评与实践「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 意象分析批评

“意象”这一术语在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中都属于重要范畴。但含义略有差别。作为中国美学范畴约“意象”数翠发源于《易传》的“立象以尽意”这一命题。《易传》认为:概念不能充分完整地表达人的思想,意念,感情,但借助形象却可以达到这个目的,并且指出“象”具有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的特点,即以个别表现一般,以有限表现无限的功能。“象”是感性、具体、切近约,而“意”则是幽隐。深远的。这些思想已经接触到“意象”的本质。

到了刘勰的《文心龙》才铸成“意象”这一词,即《神思》篇所说:“独照之匠,窥意象折运斤”。“意象”第一次作为审美范畴使用。后来各个时代的文论家都围绕着审美意象进行理论上的探计。特别是明代王延相的诗论,提出了意象本体论,他指出“官微实则赛余味也,情直致而难动物也,故亦以意象”。而清代的王夫之则建立了一个以许歌的审美意象为中心的美学体系。他关于“意象”的论述已经接触到现代美学的两个重要思想,即审美意象乃是一个完整的意蕴内含的感性世界;审美意象只能产生和存在子审美感头活动之中。从历代文论家的论述可以看出,“意象”乃是一个标示艺术本体的范畴,它具有整体性、多义性和独创性特点,与西方文论中的“典型”是同级平行的概念,都是艺术形象的高级形态。

在西文中,“意象”(Image)原意指意识中的“象”,即康德所说的“想象力重建的感性形象”。但在文学作品中,Image 并不是意识中的“象”,而是用语言描写出来的“象”,即通常所说的文学形象。它的目的是用来激发读者意识到、想象出一个新的形象。而文学作品的形象是由具象的语言组成的,它是一种表示意义之象,也可称为“意象”。这里的“意象”就与“语象”含义相当。西方的意象派,实际上是强调在诗中不许用抽象词,而要用具象的语言来表现。可以看出,西方文论更多是从媒介意义上来理解“意象”范畴的。

我们所说的意象批评是从意象入手来认识文学作品的底蕴和肌理的方法。或者说,是诉诸理性的逻辑性语言来解析非理性的意象。我们所理解的“意象”更接近于中国古代文论中的“意象”概念,而与西方的意象范畴有所不同。如果说复杂高级的文学意象给人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的性然感的话,那末意象批评便是试图持捉复现那稍纵即逝的“言”。意象批评的任务就是透视意象的内部构造,寻找潜伏在意象深层的,被表层文字省略的语义关系,挖掘构成意象的众因素的潜在内涵和联想意向,从而对文学作品作出价值评判。

意象批评包含两种具体的方法,一是对局部个别意象的分析,二是对整体意象模式的考察。局部分析和个别意象的分解研究只是音象批评的初步工作。一部成功的艺术作品是一个有机整体,拆解分析很可能扼杀这个有机体的生命,也很难真正把握它的美和艺术价值。因此,我们必须对作品的意象进行整体的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意象纷繁复杂,但是这些驳杂的意象却是可以把握的。

它们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序的组合,一类是无序的融合,有序的组合指作品中的意象依照某种外在的可感的顺序或联系进行有层次、有秩序的更迭与转换。无论是时间的、空间的顺序,还是感觉的(如视觉变化、听觉变化)逻辑的(如对比、因果关系)演变,都是属于这种有序的组合。而无序的融合则很难找到这种明显的线索,它以意象的自在生存方式,以一种无序的流动切割时空联系和因果性、连续性等逻辑规则,从而使意象自然流动。

应该说,这是文学作品中意象生成的更高境界,它以一种意蕴,一种主旨,一个中心意象统帅全体而不露痕迹,使整个作品浑然一体。对整体意象模式的考察就可以从这两种不同的意象构成类型入手。对于前者,我们可以理清意象组合的线索和顺序,说明意象之间的关系,从而阐发它的意义,解释美感生成的原因。对于后者,则须从整体上把握在众多的意象中找出那个统帅全局的中心意象,深入分析它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从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意象批评有三个特点:

一、意象批评是以审美感悟为基础的。这与意象本身有很大的关系,庞德说:“‘意象’是这样一种东西:它表现的是在一刹那时间里理智与情感的复合,”一个被描述的意象,可以是“任何一种内心冲动所获得的最充分的表现或解释”“意象又是一个辐射束……一个漩涡,从这里面产生观念,观念从意象中通过并且不断冲击意象。”中国古代文论中的“隐秀”说也有类似的意思。“秀”是具体的,外在的形象,而“隐”则指“秀”中所隐含的意思。可见意象是象中含义,“意”不是直接说出来的,而是靠我们感悟得来。意象批评正是得力于这种感悟才可能进行。

二、意象批评也离不开实证分析。意象批评从审美感悟入手,但感悟也不是胡乱联系,而必须以具体的实证材料为依据。必须从文本中得到可信的证据,批评才是有效的。意象毕竟是在阅读过程中生成的,它带有很大的主观性,我们必须把意象生成的物质媒介——语词符号找出来,才能限制这种主观性的漫延。

三、意象批评的目的还是要阐发作品的主题,从而对作品作出价值判断。因此,意象批评在进行美感分析时,其意向是社会文化分析。在局部的意象拆解中,可以利用“本文互涉关系”联系其他文本进行文化分析。而在整体意象模式分析中,我们则必须对中心意象和意象组合方式进行社会文化心理评价。总之,意象批评并不局限在意象分析之中,它最终指向社会文化价值。

下面我们就对李国文的小说《月食》进行意象分析,考察它的中心意象及其社会文化意义。

小说《月食》中感情的诗化(请直接点击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