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业山东」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擦亮“山东工美”名片

互联网 2023-07-13 10:35:2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乐业山东」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擦亮“山东工美”名片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本节目由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特约播出」

9月28号上午,山东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融媒直播节目《乐业山东》邀请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高峰等来到直播间,介绍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发展及人才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乐业山东》直播间

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下设十余个专业委员会

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峰介绍,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成立于1998年,是山东工艺美术行业及从业者自愿参加的行业组织,是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理事长单位。协会下设陶瓷、琉璃、内画、黑陶、风筝、烙画、桃木雕刻等十余个专业委员会。

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 高峰

协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工艺美术保护办法及实施细则、组织国内外文化和技术交流、参加国内外展览展销活动等,并根据《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确定的职能,组织开展工艺美术行业管理等相关工作。

德州梁子黑陶:德州黑陶行业龙头企业

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丽霞介绍,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是德州黑陶行业的龙头企业,已形成集黑陶研发、生产、展示、销售、休闲体验于一体的黑陶文化产业集群。

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梁丽霞

公司形成了传统黑陶、创新硬刻陶、金丝彩陶、漆陶等特色制陶技艺,已形成有八位黑陶艺术大师、26位工艺美术师为核心的近百人的专业队伍。产业规模和市场占有率在同行业中名列前茅,广泛开展线上线下联动销售,产品遍销全国大中城市,远销海外70余个国家和地区。

泰安市龙藏深泉:“聂氏铜器铸造技艺”

泰安市龙藏深泉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山东唯创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霞介绍,公司是一家集设计、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企业,主营产品制作技艺“聂氏铜器铸造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公司率先创新了彩绘、高温着色等工艺,作品多次获工艺美术、旅游文创等领域大奖。主要以线上销售为主,线下展会为辅,产品销往国内外多个国家和地区。

泰安市龙藏深泉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

山东唯创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刘霞

淄博汉青陶瓷:传达东方瓷器美学

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少晨介绍,汉青陶瓷是家族工艺传承企业,2020年申请“一种瓷器无缝贴花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2021年立项汉青国瓷产业园项目,已建成“汉青国瓷艺术中心”,艺术中心馆内环境以雅致东方美学和沉浸体验空间为设计追求,在整体布局、室内装修等各个方面,更加准确的传达东方瓷器美学。

淄博汉青陶瓷有限公司总经理 黄少晨

五大举措培养行业人才 擦亮“山东工美”名片

山东省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正高级工艺美术师高峰介绍,为培养行业人才,协会出台五大举措。

1.政策措施逐步完善,行业健康发展。深入落实《山东省传统工艺美术保护办法》,配合省轻工联社制定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发展规划、《关于加快山东省工艺美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全省工艺美术行业的健康发展。

2.人才队伍逐步壮大,传统技艺有效传承。近年来,协会持续加强人才培养平台建设,配合省轻工联社组织开展第五届、第六届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等,建立多渠道、多层次梯队人才队伍体系。截至目前,全行业共有亚太地区手工艺大师4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3人,中国工美行业艺术大师13人。各地市的市级工艺美术大师评选,进一步壮大了专业人才队伍,为行业接续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3.集聚发展步伐加快,产业特色更加突出。协会依托各地资源禀赋、特色技艺和传统文化,以县乡为载体,大力培育发展工艺美术特色区域、产业集群和特色小镇,加快工艺美术资源整合、产业融合。截至目前,累计培育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12个,省级特色产业集群20个。

4.优势特色亮点频出,行业信心持续增强。协会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出发点,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为创作核心,连续三年开展“山东工美”年度精品认定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引领文化消费,连续举办十四届中国(山东)工艺美术博览会,全方位、多维度展示“山东工美”最新成果,擦亮“山东工美”名片。

5.民生效益明显提升,助力乡村振兴显著。协会充分发挥工艺美术投资少见效快、市场空间大、吸纳就业强、兼顾城乡、布点灵活等优势,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通过“公司(合作社) 农户”“龙头企业 农户”等方式,培养产业带头人和行业技术能手,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脱贫。临沭草柳编、武城地毯、博兴蒲草制品、鄄城人发制品等,在吸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工艺美术特色区域吸纳劳动力就业140余万人,其中农民工占75%以上,农民工中低收入困难群体占30%以上,解决了30余万农村贫困人口的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