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湾窑瓷器鉴别「汝瓷的鉴定细节要点」

互联网 2023-07-13 09:58: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石湾窑瓷器鉴别「汝瓷的鉴定细节要点」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在景德镇东郊湘湖的兰田村附近的山上,有数座龙窑遗址,2014年春,景德镇考古所联合北京大学考古学院进行了挖掘工作,通过对发掘出的遗物进行鉴定,判断年代为唐末至五代初,窑址的大致年代也不会晚于这一时期,这也是目前为止在景德镇发现最早的窑场。

明代湖田地区槎窑遗址(民窑)

宋代至元代近400年的时间里,景德镇的窑场主要集中在湘湖、湖田等地区,以用龙窑烧制“影青”釉小件瓷器居多,也不乏其他颜色釉瓷器。到了元代中晚期,青花瓷器的问世,给烧制带来了新挑战,因原有的窑型无法满足钴元素发色所需要的温度,若要继续生产高品质青花瓷器必需要有能烧更高温度的窑炉。

景德镇的制瓷工匠们便发挥才智将圆窑与龙窑相结合并加以改造,创造出了新式窑型,叫“槎窑”,原意为烧制次等木材的窑,由于它外型及内部与葫芦十分相似,所以又称“葫芦窑”。新窑型在烧造瓷器过程中,氧氛更加充足、火焰更旺、温度更高,更适合烧制以氧化钴为主要发色的青花瓷器。窑场也从原先的丘陵地区迁到昌江河东岸落马桥一带人称“罗汉肚”的平原地区,不久便成功烧制出了精美的高品质青花瓷器。并且随着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大与深入,青花瓷器迅速征服了全球。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槎窑遗址

明洪武二年在景德镇设立了御窑厂,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窑厂位置在现今景德镇珠山路附近。2002年相关部门对此地进行过考古挖掘,其中发现槎窑有6座,已深埋在地下,现今只存有窑基。2010年在槎窑消失约400年后,景德镇市政府决定在古窑博览区内复原此窑型。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槎窑遗址

同年6月中下旬组织市考古所、市窑炉公司、负责建窑的挛窑师傅、烧窑看火的把桩师等十几人,再次对景德镇市区内湖田附近昌江河支流的槎窑遗址、明代御窑厂遗址等槎窑遗址进行实地考查,经过近3月的设计与建造,终于复原了槎窑。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槎窑遗址

复建的槎窑长约8米,由火膛、两个窑室和烟筒组成。两个窑室贯通,窑头的内部直径和高度相同,约3米,为高温区,是专为烧制青花以及所需温度较高的瓷器品种而设计的;后面的窑室从连接处到窑尾,宽度和高度逐渐变窄变低,最窄处约1.2米,高度从连接处的2米降到约1.5米的高度,这一部分为低温区,可烧制霁兰釉、天青釉、紫金釉等品种;最后是烟筒,整体高度与窑身长度相同,目的是让火焰在窑身内停留的时间和烟囱的拉力相适应,使窑室内的作用力达到平衡,提高成品率。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槎窑遗址

9月下旬进行了第一次试烧,除了试烧各品种的火照外,同时也进行了由我负责生产的仿成化青花器、霁兰釉、釉里红釉等瓷器品种的试烧。在此过程中由景德镇市窑炉公司提供的用来检测窑温的仪器竟被烧坏,最后还是由把庄师凭借经验,以传统人工看火的方式完成了实验。从这一事件中也看出,现代监测仪器在管控烧窑时,还是很难达到传统人工控火的地步。

明代景德镇御窑厂槎窑遗址

自元代槎窑的出现,改变了自商代以来一种窑型只能烧制单一釉色瓷器、由于还原气氛很难把控而造成的品质及合格率偏低以及釉色不稳定的局面,使得在一窑内可以同时烧出多种釉色的瓷器。由于窑内温度的增高,使瓷器胎体更加坚硬、洁白细腻、瓷化程度更高;窑位的增加,能让各种釉水在其相对应的温区内熔化,釉色更加光润、透明,玻璃感更强。槎窑的出现,使瓷器的生产、烧制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更高品质的瓷器从此而诞生。

简易槎窑侧视图

目前在景德镇只有古窑博览区内有一座复原的明代槎窑,每年10月陶瓷节定期烧制瓷器。因专门研究窑型的书藉非常少,目前只能在烧窑的过程中与老艺人老窑工近距离接触,从而可以对古代陶瓷烧制更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原文作者:何国森 口述 殷鹏 整理

文章来源:《收藏家》2018年2月刊《瓷器鉴定那些事——窑与瓷的关系(下)》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删减)

《收藏家》官方授权,欢迎分享!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陶瓷鉴定那些事儿:陶瓷器式如何生产及烧制的?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