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最高境界为艺术化的句子「如何理解为人生而艺术」

互联网 2023-07-10 16:45: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人生的最高境界为艺术化的句子「如何理解为人生而艺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导语

一个人的生活是否丰富,就是说有无价值,要看他对于心灵或精神生活的努力和成就的大小。如果只顾衣食饱暖而对于真善美不感兴趣,他就成为一具行尸走肉了。这番道理本无深文奥义,但是说起来好像很迂阔。灵与肉的冲突本来就是一个古老而不易化除的冲突。许多人因顾到“肉”遂忘记“灵”,相习成风,心灵生活便被视为怪诞无稽的事。

境界一词原指疆界、景象,但自晋唐以降,译佛经者却给它赋予了种特定的含义。佛教有所谓“六境”的说法,是指基于六根之官能与六尘之接触,然后由六识所产生的一种意识活动的状态。

由此可知,在佛学中,所谓“境界”,主要指意识活动中之主观感受;由此而引申出的某方面的造诣的深浅称为境界的高低。在艺术和美学理论中,艺术境界,更与主观感受、创造有不可分的联系。

有一首禅诗是这样写的: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首貌似文字游戏的小诗实际上揭示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即少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期对人生的理解。

这首题为《虞美人》的词则要浅显明白得多。“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春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我每次读这首词心中都会涌起一种悲怆。这首词所体现出来的人生况味,实在是难以言说。在很多时候我都惊讶于古人对人生的那种可怕的理解。敢情,古人要比我们智慧得多。我是个闲来喜欢冥思苦想的人。以我目前的孤陋寡闻,我认为人生有四种境界,我个人称之为“人生的四境界。”

人生的第一境界,我们称之为芸芸众生界。也就是我们大家平常所面对的这种生存状态。娶妻生子,吃喝拉撒。俗世生活,饮食男女。这是人生的第一境界。这种境界尽管相对低下,但却真实,不失为生存之道。这也是绝大多数的人处于的一种境界。

人生的第二境界,我们称之为“道”的境界。所谓“道”就是指人们对人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看法。比如说,通过接受高等教育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这个境界的人有自己的价值观念、判断体系和处世方式。相对于第一种境界,这个境界显然是一种超脱。

人生的第三境界,我们称之为“艺术的境界”。这个境界的人醉心于艺术创造。通过艺术创造进而为自己构建一个“人造的世界。”这个世界是奇花异草,香风习习。处在这个境界的人是惬意或者说是诗意的。他们延伸着艺术的精神和生命,共同追求着“美"的艺术表达,从”形“到”神“,从”物“到”心“,意境交融。但这个境界还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生的最高境界,亦即人生的第四境界,我们称之为“宗教的境界”。那种“无我无常,天人合一”,那种“灵魂成土身成烟”,那种“大慈念一切,慧光照十方”的博大与悲悯。

绝大多数的人都处于第一种境界,至多是第二种境界,只有一小部分人能达到第三种境界。至于第四种境界,一般人难以企及,除非是大师。

朱光潜先生强调人生本来就是一种较广义的艺术。每个人的生命史就是他自己的作品。这种作品可以是艺术的,也可以不是艺术的,正犹如同是一种顽石,这个人能把它雕成一尊伟大的雕像,而另一个人却不能使它“成器”,分别全在性分与修养。

我们把实际生活看做整个人生之中的一片段,所以在肯定艺术与实际人生的距离时,并非肯定艺术与整个人生的隔阂。严格地说,离开人生便无所谓艺术,因为艺术是情趣的表现,而情趣的根源就在人生;反之,离开艺术也便无所谓人生,因为凡是创造和欣赏都是艺术的活动,无创造、无欣赏的人生是一个自相矛盾的名词。

知道生活的人就是艺术家,他的生活就是艺术作品。艺术活动是人生的超利害的理想境界的创造。他认为,艺术活动,无论创作或欣赏本质上都是心灵自由的创造活动,而创造的本质是超越现实而进入人生理想的境界。因此,人生的最高境界为艺术化。

图文整理 | 河州悟道

来源 | 陈云路《听朱光潜讲美学》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