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波洛克作品赏析「画家波洛克作品赏析」

互联网 2023-07-10 12:26:0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画家波洛克作品赏析「画家波洛克作品赏析」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年1月28日-1956年8月11日,水瓶座) 是一位有影响力的美国画家以及抽象表现主义(abstract expressionism)运动的主要力量。也被公认为是美国现代绘画摆脱欧洲标准,在国际艺坛建立领导地位的第一功臣。

1929年就学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师从本顿。1943年开始转向抽象艺术。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把巨大的画布平铺于地面,用钻有小孔的盒、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其创作不作事先规划,作画没有固定位置,喜欢在画布四周随意走动,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人称“行动绘画”。此画法构图设计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识,具有鲜明的抽象表现主义特征。他以他独特创立的滴画而著名。

1947年开始使用“滴画法”,取消画架,把巨大的画布平铺在地上,用钻有小孔的盒子、棒或画笔把颜料滴溅在画布上,稀薄的颜料借助喷雾器;作画时和画布的接触不固定在一个位置,而是在画布四周走动,或跨越过去,使构图没有中心、结构无法辨认;以反复的无意识的动作画成复杂难辨、线条错乱的网;画面上线条纵横曲扭,色彩变幻无常。在其追求下意识的极端放纵的方法中可见到超现实主义画派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秋韵:第30号》、《薰衣草之雾:第1号》、《大教堂》、《蓝杆:第11号》等。

《1948年第五号》

《1948年第五号》波洛克的这幅名作,以1.35亿美元的价格被人收藏,折合人民币约9亿。

《1948年第五号》

没有描绘人们常见的任何物体,也不知道他要表达何种情怀,乱糟糟的线条看起来令人眼花缭乱,看的时间越长,就越让人觉得烦躁。

1950年第1号(薰衣草之雾)

1950年第1号(薰衣草之雾) 波洛克作品赏析 1950年,抽象表现主义/手势派,油彩、法郎颜料、铝、绘制于画布上,221x300厘米,国立美术馆,华盛顿杰克逊·波洛克(1912-1956)处于抽象表现主义的最前沿,他在1947-1950年创立的滴画风格,一直是名人和评论界的关注点。在这些颇具革命性的作品中,波洛克把未完全撑开的画布平铺在画室地面,然后将房屋用的珐琅颜料倾倒、滴注上去。这样形成的视觉效果,用波洛克自己的话说,是“让人能看到的能量和动作”的旋风。评论家克莱门特·格林伯格(Clement Greenberg)将这幅作品命名为“薰衣草之雾”,不过波洛克只用数字和日期为这些滴画起名。尽管实际上没有使用薰衣草色,但灰色、棕土色和暗黑的玫瑰色创造出虚无缥缈的色调,仿佛某种光环。波洛克将自己的手印围绕在构图的外围边缘。这些记号是他在图像中真实存在的信号,强调出画作表面的平整。相对而言,无数串颜料似乎表达出无限之感,甚至让人想起宇宙空间的流动。波洛克的少年时代在洛杉矶度过,因此熟悉了印度灵性导师克里希那穆提的理念,对荣格的心理学也有所了解,这让他终生对先验的理念充满兴趣。评论家为他充满能量的作品授予“行动绘画(Action Painting)”的称号,而他的典范作用影响了此后一整代艺术家,他们将画家的动作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法。尽管CIA指派波洛克和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配合他们的反共产主义计划,但这些艺术家们的作品很快成为一个转折点,也是众多后续先锋派艺术趋势的新起点。

美国 波洛克 网之外 布上油画 纵121.5×横244厘米 斯图加特国家美术馆藏

1947年,波洛克首次把画布平铺在地上,将颜色滴溅到画布上,这一过程记录了画家在挥洒油漆颜料时的力量 和动作。人们把这种新方法称之为“行动绘画”,这一方法对从事抽象绘画的艺术家影响是很大的。《网之外》就是 波洛克一手提颜料桶,一手用画笔滴出来的。画中呈现出来的就是颜料本身一层层交错、覆叠的物质感、材料感和 空间感,所谓“直接而具体的绘画感觉”。观赏波洛克的这幅作品,你会感觉到画家在挥洒颜料时所思考的层次性, 画面没有中心,可以看到色线绵密得像网一样彼此纠缠着,有的地方密不透风,有的地方突然出现一些不规则的、 大大小小、奇形怪状的土红色块,还勾带着泛上来的黄灰色斑,因而成为全画的最亮点。从这幅作品里,可以感受 到,波洛克面对画布做各种滴色活动时,决不单纯是一种偶然性活动,他仍然要受到经验与思考力的制约,记录了 画家的“速度”、“力度”、“内在力量”和“创作过程”等等。

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