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df-1相机收藏价格「老式海鸥135相机」

互联网 2023-07-08 17:59:1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海鸥df-1相机收藏价格「老式海鸥135相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以下文章来源于江户川光学精机研究所 ,作者还没

江户川光学精机研究所

时代背景是事物的一部分;任何事物不能脱离时代背景独立存在。

在1981年5月的《朝日照相机》上看到一篇比较有意思的文章:《在上海照相机总厂的中国35mm单反相机海鸥DF-1使用记》。

1980年初,随着中日关系回暖,两国写真界也开始了大规模的文化交流。这篇文章的作者后藤九应邀参观了在松江刚刚建成不久的上海照相机总厂。

以日本人的视角来记述当时中国的影像产业还是很有意思的,翻译出来分享给大家。为了保证原汁原味,翻译时基本都是直译,没有过多编辑。

正文

上海的郊外,汽车沿着大片的棉花田行驶了一个小时后到达了上海照相机总厂。这座位于松江县的钢筋水泥厂房建于1978年,之后花了两年的时间安装调试设备。由于工厂还有部分设施没有完工,尚未满负荷运转。工厂的事务负责人叶明忠先生向我介绍。工厂车间内部十分宽敞,还留有很多空间,以备将来增添更多设备。现在厂内共有员工三千人,满负荷运转的状况下员工将达到四千人。

这里所生产相机中的九成都是一款长得和西德禄莱非常像的双反相机——海鸥。在产量方面,1979年共生产了约二十万台。中国制造的双反相机除了上海的海鸥,还有广州的珠江、丹东的牡丹、福州的风光等等品牌,但是叶先生和我说目前仍然不能满足中国人民的需求,因此才要努力继续提高产量。工厂员工大概七成是女性,主要从事快门和相机组装工作。工厂虽然看起有些闲散,但是从零部件生产、镜片研磨到成品组装全套流程都是在这里完成。

海鸥DF-1

这次正好赶上了工厂正在生产海鸥新出的35mm单反相机DF-1。我的运气比较好,拿到黑色款和三支镜头进行了试拍。

去年西德召开的Photokina上,海鸥DF-1成为了首次参展的中国相机。DF-1和如今的日本单反相机相比,外观更加威猛,而且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向工作人员咨询了一下这个相机这是什么卡口,得到的答复是美能达卡口。这时我才想起来刚才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源自美能达SR-2。回国后仔细查阅了关于美能达SR-2的资料。果不其然,回片轴、过片扳手、快门按钮、定时自拍等部件一模一样。和日本现在工业系统化生产的电子控制相机相比,DF-1更像是多年前的手工制品。

美能达SR-2

这台相机采用的是布帘横走焦平面快门,快门速度为1/1000秒到1秒,带有B门。闪光灯同步速度在1/30秒和1/60秒之间。有意思的是,这台相机上仍然保留着如今日本相机已经取消的FP闪光点球同步接口。

拿到的三支镜头分别为标准镜头58mm f2、广角镜头35mm f2.8和长焦镜头135mm f2.8。另外据说这一系统中还有500mm f5折返镜头。中国镜头的性能评价为三级到一级的三段式评价。35mm相机用镜头的最高级一级需要具备画面中心1mm中37线、画面边缘1mm中22线的分辨力。当然,我这次拿到的都是一级镜头。

叶先生和工厂技术部门负责人钱明法先生带我来到了工厂附近的公园试拍。刚好碰到一位在这里散步的姑娘,叶先生和钱先生成功将她说服,成为了我的试拍模特。

首先将海鸥61 58mm f2装到相机上。从取景器望出去,虽然画面中心看起来还算锐利,但是周边部分成像一塌糊涂。这种情况在日本相机上根本无法想象。不过仔细对焦试了试,感觉周边成像崩溃的问题出在对焦屏上。多半是对焦屏和菲涅尔透镜之类有什么设计或组装上的缺陷。

回国后将胶片洗出来检查当时拍摄的照片,并没有取景器里看到的那么吓人。虽然全开光圈时只有少量炫光,画面周边锐度稍有下降,但整体来说是一个堪用的镜头,也没有明显畸变。

镜头镀膜为单层氟化镁。虽然日本目前已经普及了多层镀膜技术,但是中国目前还在进行研究,投入应用可能还需时日。

广角镜头海鸥67 35mm f2.8在规格上并不突出,也正因如此在全开光圈时也能获得不错的成像水平。不仅没有明显畸变,在逆光环境下全开光圈拍摄,暗部表现也不错,整体对比度也很好。

长焦镜头海鸥66 135mm f2.8在镜头前端设置了伸缩式遮光罩。重量配比均衡,手持感很好。但是对焦环上的防滑橡胶圈没有和金属内圈固定牢固,有时候会滑脱空转,实在让人头疼。不过对焦阻尼比较轻,操作手感还不错。这支长焦镜头全开光圈时仍然没有什么炫光,画面中心十分锐利。只是和前两支镜头相比,画面周边成像稍弱,略有枕形畸变。

至于机身方面,从拍到的胶片上看来快门速度比较准确。我在同一个场景时除了全开光圈拍摄以外,有收缩两挡光圈并调慢两挡快门速度又拍摄了一张。事后对比这两枚胶片的曝光基本相同。然而这台相机在性能上最令人在意的一点就是过片不均匀。同一卷胶片中两幅画面的间隔最大6.5mm,最小1.2mm,而且十分随机。

我很好奇为什么中国生产的相机还不具备自动曝光功能,叶先生给我的答案是中国生产的电子部件稳定性欠佳,因此进入自动曝光时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中国的摄影领域在各个方面和二十、二十五年前的日本十分相似。使用6×6画幅进行接触印像十分普遍。虽然市场上有彩色胶片销售,但是包括照相馆在内更喜欢在黑白照片上手工着色。随便翻了翻中国的摄影杂志《大众摄影》,发现里面的内容甚至包括了手工E-6显影和手工制作闪光灯等。不过我和工厂的技术人员交流后,我也相信中国的各种技术在不断地进步。去年参加Photokina,又不断地引进各种新技术,可以说中国面向海外市场做足了准备。

相机对于中国大众来说是非常昂贵的商品。海鸥DF-1售价为四百五十三元人民币,汇率约为六万五千日元,约为中国普通民众四到五个月的工资。如果在日本的话,价格与哈苏或者徕卡的定位相当。

后记

顺便补充一句,我父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结婚时,两人合计月收入不过百元。当时一般城市居民的工资大概也就四五十元前后,要花接近一年的工资才能买得起这破玩意。

[ END ]

如果您觉得本系列文章对您有帮助

欢迎转发,点赞,评论

素质三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