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工作内部与外部关系」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第三节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工作内部与外部关系」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所谓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实际上是演员在创造角色时体验与体现的关系。演员要想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就不能不面对这一问题。我国戏曲表演艺术家们常说“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还说“容动而神随。形现而神开”,比较正确地阐明了演员在创作中体验与体现的关系。也就是说,演员在表演创作时,对角色的内心生活和思想情感的体验应该起主导作用,是基础,在人物的创作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外部的体现应该是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从属,但反过来又为表现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情感服务。这就是内部与外部的基本关系。
在演员的创作中,从接触剧本开始一直到人物形象创作的完成,也就是说在演员孕育角色和在观众面前表演角色的整个过程中,都不能离开体验。这里所说的体验,既包括演员本人对人物的情感态度,也包括演员对人物的内心生活与思想情感的感受,即对人物在其所处情境中的情感体验。离开了体验,演员的创作无法进行,同时也无法寻找到准确的表现形式。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体验之所以是基础,是由于它赋予了人物以真实的生命。离开了体验所表演的人物,往往只能苍白地表现出一个角色的躯壳,或者是搬用一些早已司空见惯的模式来替代在活生生的体验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准确、鲜明、生动的外部体现,结果只能使演员所扮演的人物失去打动观众的力量。所以,在表演创作中,演员能不能够深入地去体验人物的内心生活和思想感情,是鉴别演员在表演上是真实还是虚假的分水岭。
体验是基础,而体验的目的完全是为了人物的创造。因此,演员在创作中,决不能是为体验而体验。记得赵丹曾经说过一段往事:在20世纪30年代,他曾经与一位当时十分著名的演员一起演戏。有一次,这位名演员在演到十分激情的时候,不仅声泪俱下,而且流出来的鼻涕还耷拉在嘴上。赵丹看不过去,就伸手想去替他把鼻涕擦掉,而这位演员却推开赵丹的手,下台之后还责备赵丹不该去擦他的鼻涕,然后说:“那是艺术!”像这样的沉醉于自我体验之中、根本不考虑观众审美需要的表演,已经很难说与艺术的创造有什么关系了。这种所谓的“体验”无论如何是不值得称道的。
体验是基础、体现只能在体验的基础上才能产生。但是,这并不是说有了体验,就一定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出外在的表现形式,特别是产生出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形式。任何一个演员要想在表演中获得准确、鲜明、生动的表现形式,一方面必须在声音、语言、形体与表情等表现能力上训练有素,使自己在演出中表现其内心体验时,能够在物质上有所依托,无论是在表现细腻人微的情绪变化还是激荡澎湃的巨大激情时,都能够具有表现的能力,从而应付自如;另一方面,则要求演员必须在体验的基础上去,不断地去探索、寻找研究和琢磨最能够表现出其内心体验的外部形式,使其准确、鲜明、生动。正如亨利·欧文所说:“人们常常认为伟大的演员是依靠一时的灵感的。没有比这种想法更荒谬的了……一个伟大的演员的惊人之笔,一般都是经过仔细的估量、研究和琢磨的。”①人物的内心活动要想真正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表现出来,是要经过演员创造性的劳动才可能达到的。声音的高低、强弱,语言的重音、顿歇处理,语调的抑扬顿挫,身体姿态的变化,手势与表情的配合等等,都是需要演员去精心雕琢的。只有这样,人物的内心体验,才有可能得到最充分的表现。
体验与体现的目的是为了塑造出一个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因此既不能单纯为体验而体验,但也不能忽视体现的重要性,更不能脱离了体验的基础而仅仅去追求表现的形式。体验与体现是形与神的关系,它们是互为表里,缺一不可的。没有体验的表现必然是苍白的、缺乏感染力的;然而有了体验但找不到鲜明的表现形式,即使是最丰富的体验也难以得到完美的体现,同样也难以动人心魄。所以,一个演员要想创造出真实动人的人物形象,一方面必须要有十分真挚、深刻的体验,另一方面还要努力地去探求精确的表现形式,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他所创造出来的人物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
在戏剧表演艺术中,正确地认识演员与角色的关系和内部与外部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只有在对这种关系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表演观念。不论戏剧艺术在发展的道路上出现了什么新的特点,在表演上所要解决的问题,从根本上说仍然是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