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了解理解熟悉掌握四个层次」

互联网 2023-07-08 11:12:2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好的教育的理解与认识「了解理解熟悉掌握四个层次」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王小兰

樊登说过,“如果你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非常痛苦和困难,那一定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

我们不懂教育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孩子的天性,不理解他们的行为动作,更无法做到与孩子和解,所以教育路途才会困难重重。

法国儿童教育家塞利娜 · 阿尔瓦雷斯,将认知神经科学运用到了教育方面,她创办了一所幼儿园进行她的教学实验。而她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和实验结果写下了《儿童自然法则》这本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儿童的天性和发展规律,让我们能够读懂孩子,从而更好地教育孩子。

儿童自然法则

1,我们需要了解,“乖孩子”不是“好孩子”

那日在朋友家聚会,听她说起邻居家的小男孩是个乖孩子,4岁的他经常跟在他奶奶身边,不吵不闹,家里来客人的时候他就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看电视,去别人家也是如此,从来不会像其他小孩子那般闹腾。大家都觉得他奶奶教育有方,羡慕极了。

我听完之后反而有点难过,这就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不吵不闹,安安静静,像个小大人一般懂事。但大家只看到了他的表现,却没人了解他为何如此乖巧。

那个小男孩的父母在外地工作,他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奶奶是个强势的人,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手包办,平日里他不乖时就会朝他吼叫,他若不听话,就威胁不要他,若自己有事要忙,她就让孩子看电视,当孩子要上蹿下跳的时候她是绝对不允许的。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大家所看到的听话的“乖孩子”。

可“乖孩子”并不是“好孩子”,听话对孩子自身的发展是有害的。《儿童自然法则》一书中提到“对我们大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不要为了自己轻松或者安全考虑而去阻挠孩子的探索和学习。(“别碰那东西”、“待在那里别动”、“坐下来”、“等我来”、“闭嘴”)。一旦这么做,不意味着孩子变乖了,而是正在发育的智力停滞了。”

除此之外,长时间看电视,对着电子屏幕的孩子,他们的注意力,言语能力,积极性和社交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遏制。

所以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方便和轻松要求孩子听话、变乖,而是要放手让他们自由探索这个世界,感受生活,和他人建立联系。

2,我们需要理解,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俞敏洪曾说过:“家庭是复印机,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如果复印件出了问题,那么我们一定要回溯到原件上去找问题”。

作家苏莫女是一个未婚妈妈,她的儿子叫陈哈哈,她在她儿子3岁半的时候和他一起跟着古诗词一起去旅行,一年内走过了18个省市,她用身体力行完成了一次糅合历史、语文、艺术、自然等学科的“教学”。陈哈哈4岁时,苏莫女带着他归园田居,开始了诗情画意的生活。

苏莫女与陈哈哈

田园生活,他们体验农作,观察四季变化,根据24节气组织了以习俗和节气为主题的派对。她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影响着她儿子,她积极向上生活态度让孩子得以健康成长。陈哈哈没有因为单亲而自卑,受她妈妈的影响,他充满自信。在苏莫女问他未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时,他给出的答案和别人有所不同,他不想成为科学家、警察、医生等,他只想成为他自己,正如苏莫女也一直在做自己一般。

塞利娜 · 阿尔瓦雷斯在《儿童自然法则》一书中也很明确得告诉我们“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生活在孩子身边,我们就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他们的言行举止”。所以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我们都得清楚,我们的所作所为,哪怕只是一点小细节,无论好坏,都会直接成为孩子能力发育和行为培养的基础。我们的态度就是孩子未来的态度,我们的一举一动、言语表达、待人接物,都是孩子的榜样。

昨天傍晚我接到我爸爸的微信视频,他说我儿子非要在吃饭的时候看电视,怎么叫都不听,让我自己和他沟通。我问我儿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妈妈,我们之前一起吃饭时,你不也是经常看电视吗?”儿子这么一说,我竟无言以对,确实如此,这是我的坏习惯。所以我只能和他道歉,说明我的做法是错误的,边吃饭边看电视会影响消化,对身体不好,并且我保证再也不这么做了。儿子这才关掉电视,好好吃饭。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如果要对孩子严格要求,就必须先对自己严格要求。

3,我们需要和解,允许孩子做自己

孩子从一出生就拥有学习和爱的能力,不适合的教育方式只会遏制孩子们的发展和生长。

前两天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故事,两个五岁大的孩子在小区里玩泡沫箱,掰得满地都是,风一吹到处飘。两个孩子的妈妈看到这事,一个妈妈什么也没问,劈头盖脸一顿骂,骂完就带着孩子扬长而去。

另一个妈妈则是问孩子为什么玩泡沫箱?孩子说他看到电视里下大雪很漂亮,他没有真正见过雪,所以他把泡沫箱弄碎可以制造出下雪的效果。她肯定了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但也告诉孩子他的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所以他要自己把制造的垃圾收拾好。看到孩子不会收拾,妈妈就动手教,然后陪孩子一起收拾干净。

两个妈妈对孩子用不同的教育方式,这让两个孩子对事物有了不同的看法。孩子先天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若是他的好奇心得不到探索和支持,他就会对外界失去原有的兴趣。而孩子是在一次次的探索、犯错和改正中成长的。

随风奔跑的王小宝

《儿童自然法则》一书中对犯错问题做了特别的讲解。书中认为犯错是必要且重要的,是无法回避的道路,是与现实的正常冲突,它能修正我们的观念,让知识更为准确。所以当孩子犯错时,我们不能指责和批评,而是要了解他为什么犯错,更要允许他犯错,这是他成长的必经阶段。

当孩子再也不害怕犯错时,他们就能发展自己的独特性格、平稳的心态、自信心和创造力。所以我们要允许孩子犯错,他犯错的过程就是做自己的过程。

家庭治疗师萨提亚曾说:“孩子永远没有错,如果错了,一定是父母的错。”

教育路上我们需要了解孩子,不再要求他成为听话的“乖孩子”;我们需要理解孩子,以身作则当好原件,这样复印件才会健康成长;我们需要与孩子和解,允许他们犯错,让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