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的艺术性作品「科学和艺术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

互联网 2023-07-07 22:55:1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科幻的艺术性作品「科学和艺术都追求普遍性和永恒性」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最近看了好多科幻,不只是书,还有电影。比如郝景芳,还有阿西莫夫的一本,现在又看到这本爱死亡机器人。晚上又看了同名剧,和另一部电影,讲世界末日时一个男人要去世了,为了照顾他的狗,他给他制造机器人,好在他离开后机器人可以帮他照看他的狗。这种科幻中时常透露出的孤独与爱,在爱死亡机器人里也让我再次感受到。

其实看了这么多科幻作品,包括爱死亡机器人,从时间线上看有上世纪的,也有近两年才出版的,其实从中可以发现,经典的科幻还是只有那么少数的几个人写的才能称之为经典。像阿西莫夫和霍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对比国内的科幻作品,从刘慈欣、骑桶人到郝景芳,其实可以看出他们是有受到阿西莫夫和霍根的影响的,尤其刘慈欣,在庞大的构想上延续了他们的特点,那就是去完全构建一个全新的世界,让科幻漂浮于太空,那是一个我们完全没有办法去想象的世界,是他独创的。这一点,阿西莫夫也是典型。

他的构想,是直接凭空在幻想中建造出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世界,是我们根本没有触及过的一个宇宙系统。这样的构想,庞大、迷人、接近神性,是科幻的顶峰。这种科幻也是我喜欢的觉得最好的科幻。

国内的科幻作家,在我印象中有继承这种幻想天赋的是骑桶人,虽然他的幻想来自中国传统神话故事,也无法和阿西莫夫相提并论,但他这种强大的幻想能力是国内少有的。另外,风格也是要从语言、人物塑造、文学功底、艺术性质上去培养的,很多国内科幻作家其实都忽略了这一点,这也是他们的弱点。像刘慈欣其实也有这个问题,对人物塑造、文学层面非常薄弱,他的强项在于专注构建其中那套宇宙世界的面貌,郝景芳的强项其实也是在这里,所以他们是分属一派的,属于没有什么感情的理工型硬科幻。看这类科幻作品有时候会感觉在看央视的《走近科学》节目,虽然我喜欢看《走近科学》,但只是作为消遣。而骑桶人这派就属于文学艺术性科幻,看这类科幻会感到艺术和文学的美。当然,阿西莫夫永远是两者兼备的,做到这样的少之又少。所以,要发展全面的优秀科幻作品,我还是建议科幻作家们可以在技术方面之外去考虑下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性,这样的科幻作品看起来才是有血有肉、生动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