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的新电影「瑞安新电影」

互联网 2023-07-07 19:13:0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瑞安的新电影「瑞安新电影」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2018-08-06 17:34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陈希林

8月4日上午,一部讲述瑞安人故事的微电影《无悔的选择》在瑞安电影城举行首映式,并推出12时、13时两场点映,免费让观众观看。

这部微电影由瑞安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团市委、红十字会和电视台联合出品。微电影自问世以来得到有关专家的好评,于去年11月获得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好作品奖,今年3月获得第七届中国国际微电影节最佳公益微电影奖。

据悉,微电影《无悔的选择》由瑞安市剧作家江海编剧并导演,影片根据瑞安市企业家吴永安先生的真实事迹改编。吴永安签订了人体器官捐赠协议,还鼓励家人和身边的朋友积极参与,但碰上了排斥和误会。在矛盾与苦恼中,吴永安坚持不懈,一一化解难题,最后带领全家签订协议,并获得家庭人体器官捐赠人数最多基尼斯纪录奖项。

《无悔的选择》剧本于去年6月完成、7月下旬开机、8月杀青,由温州天鹰影视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摄制,场景全部在我市拍摄,主要有永泰园人体器官捐赠者纪念园、红十字会、浙报传媒瑞安电商文创园等。

当天随同首映的还有微电影《爱在烧,艾无惧!》。该微电影由瑞安市疾控中心、瑞安日报有限公司出品,瑞安日报视频团队承制,江海再次担纲编剧,杨晓通导演。影片同样根据真实故事改编:大学生陶华龙被查出HIV阳性,悲观中销声匿迹,市疾控中心医生胡向钧千辛万苦找到陶华龙,发现他已经肺结核病发,命在旦夕却拒绝接受治疗。最后,胡向钧通过各种方式刺激和感化陶华龙,直至陶华龙接受治疗……

相关阅读

电影《无悔的选择》改编自瑞安这家人的感人事迹

去年11月,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暨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颁奖仪式在云南省临沧市微电影城举行。根据瑞安吴永安一家五人签遗体捐献协议的事迹改编的微电影《无悔的选择》,获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金海棠奖的“好作品奖”。这也是国内首部以捐献人体器官与遗体为主题的微电影。

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暨亚洲微电影金海棠奖由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新影集团、云南省宣传部和云南临沧人民政府联合举办是亚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微电影盛会,第五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共收到国内外微电影作品4360部经过严格初选和终评200部作品入围最后选出40部获奖作品。

吴永安的女儿兼微电影主演吴云说,微电影是2017年7月21日开拍的,根据其父亲,瑞安企业家吴永安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吴永安承受巨大社会压力,克服种种困难,鼓励家人以及身边朋友签署捐献人体器官与遗体,最后获得上海大世界基尼斯捐献人体器官与遗体人数最多家庭荣誉的故事,是国内首部以捐献人体器官与遗体为主题的微电影。

吴永安一家人合影

2012年11月,吴永安瞒着家人签下遗体捐献协议,此后多次动员家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2013年1月,他的女儿吴云和儿子吴萍签下协议。

吴永安一家还把大爱延续到身后。他们资助贫困学生,帮助困难职工,在生活中传达善心;他们走上街头,分发文明传单,在行动中传递文明……吴永安一家的先进事迹曾多次被各大媒体宣传报道,并荣获“浙江最美家庭”,荣登“浙江好人榜”。吴永安个人荣获“温州市道德模范” “瑞安市道德模范” “感动瑞安十大人物”等多项荣誉。

《无悔的选择》剧照

此前,吴永安在开机仪式上表示,捐献器官遗体能让生命超越情感得到延续,使一些危重的病人得到重生,是人生最好的价值体现,他呼吁社会群众解放思想,参与器官和遗体捐赠行动,将这份美丽永久地传递下来。

《爱在烧,艾无惧!》

内容简介:

瑞安市疾控中心接到外省疾控中心资料,艾滋病患者、在读大学生陶华龙失踪多月,中心董主任指派胡向钧医生无论如何找到陶华龙。

经过半个多月艰辛查找,胡向钧终于在山头村陶华龙外婆家找到陶华龙,发现陶华龙已经处于艾滋病并发肺结核阶段,必须及时接受治疗,胡向钧劝说陶华龙接受治疗,遭到陶华龙拒绝。

陶华龙一直对外婆瞒着艾滋病的事情,只说自己得病。外婆问胡向钧,陶华龙还有没有治?胡向钧积极鼓励外婆,并答应外婆给陶华龙筹集医疗费。

胡向均向妻子倪雪梅讨钱,遭到倪雪梅拒绝。倪雪梅要求胡向钧放弃救治病人的念头,胡向钧无奈回到单位,向董主任汇报情况,并请假去了杭州。

胡向钧在杭州找到了陶华龙的同室同学李一康,在了解一些情况后,召集了几个知道陶华龙病情的同学,希望同学们帮忙化解陶华龙心中的纠结。

胡向钧再次来到山村要求陶华龙接受治疗,遭到陶华龙拒绝。李一康等同学突然降临山村,渐渐地化解了陶华龙心中的心结……

导演阐述:

本片为艾滋病主题,题材比较特殊。主要讲述主人公陶华龙得知自己患有艾滋病,心理陷入彻底绝望,将自己躲进了山村,但在胡向均医生的坚持下,在好友的支持下,在众人的帮助下,最终陶华龙又得以重新振作。场景选择很重要,要有一个有点与世隔绝,隐秘于山中的一个村庄,我们先后踩点了黄林、黄金坳等多个山村后,最后觉得均路村最为适合,尤其那用来当主要场景的老房子。

本片主旨是希望艾滋病病人不要放弃继续活下去的希望,要积极配合治疗。那么怎么刻画人物的心态显得尤为重要,陶华龙是从小失去双亲,由外婆独自抚养长大的一个孩子,应该说人物性格会走极端的那种,在得知自己得了这个病,他的目的就是躲起来,远离人群,等待死亡,所以对大家的关心、帮助都是很冷漠、排斥的,他觉得周边的人知道他患的是艾滋病的话,肯定会歧视他,他接受不了这个事实,但最后知情的同学出现,让他思想才有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陶华龙的人物设定意在艾滋病病人自己会把自己孤僻起来,不让人接近,其实内心是很渴望得到别人的关心,但又怕别人知道实情,各种内心矛盾纠结,只要打开他们的心扉,他们也会振作起来。胡向均医生这个人物也很重要,他的一贯坚持不放弃,就算在家里人不是很支持情况下,但依旧想尽办法要帮助陶华龙。在常规的沟通劝解无果,多次被拒绝的情况下,对陶华龙依旧不放弃,他通过办法找到了陶华龙在上海的同学,请求他们的帮助,最终让陶华龙打开心扉,得以重新振作。可以说他是整个故事得以串起来的关键人物,刻画了一个一直坚守自己的岗位,敬职敬业的一个医生形象。外婆这个角色是本片的泪点所在,辛辛苦苦抚养长大的外孙,得知他得了“癌症”,对于一个老人来讲是多么沉重的打击,但最后陶华龙的重新振作又得到些许安慰。

本片的主要意义在于让艾滋病患者不要失去对生活的信念,影片始终都要立足于真实的,梳理好故事脉络,使之贯穿融合,让人物故事更加的戏剧化,尽量做到让观众看时有触动,剧终又能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