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音乐推荐「玄学大师是女配」

互联网 2023-07-07 12:26:2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七夕音乐推荐「玄学大师是女配」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一年一度的七夕情人节来了!首先,祝天下所有有情人终成眷属;当然,也祝单身的朋友们好好享受一个人的时光,早日拥有一份暖暖的、贴心的爱情。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为大家的生活里加点糖——让我们一起走近音乐大师们的甜蜜爱情,看看他们在追爱路上是如何努力的吧。

大师追爱之送乐曲

作为作曲家,大师们为自己心爱的女人写曲子似乎成了基本操作。

音乐是他们最擅长的事,而他们也借着音乐优雅而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爱意,最终很多作品也成为经典流传了下来,激荡着一代又一代少男少女的心。

这就不得不提到舒曼对克拉拉的爱恋。

舒曼著名的钢琴套曲《童年即景》,并不是一部儿童乐曲,而是写给克拉拉的音乐情诗。1838年,是两人在历经千辛万苦后结婚的第一年,他写下了这套曲子,像一幅幅素描图像,记录着舒曼与克拉拉最初相识时的美好片段。

如何从这套曲子中体会到舒曼的爱意?

在《童年即景》的十三首曲子中,有一首命名为《惊吓》,但是大家可以感受下这首曲子,会发现并不太能感受到“恐惧”,而是充满了活泼、俏皮感。我们大概可以理解为,只要有克拉拉在,即便是“惊吓”,也是欢乐而美妙的。

当然,除了《童年即景》,舒曼送给克拉拉的声乐套曲《诗人之恋》也是经典的爱情歌曲,被称为舒曼的爱情日记。

这组作品写于1840年,记录了两人结婚初期的甜蜜。这些歌曲在有限的音乐空间中,压缩了丰富的情感,作曲家真挚的感情呼之欲出。

试问,哪位女生听到这样动听的音乐能不感动呢?

除了舒曼,用音乐作品来示爱的音乐家比比皆是。

柏辽兹最著名的《幻想交响曲》是为他爱恋已久的女演员哈里特·史密逊所创作的。这部曲子也让他从一个无名小卒成为了乐坛的明日之星。后来,当史密勋看到了这部乐曲的上演,也被作曲家所打动,两人最终走到了一起。

舒伯特在去世前半年写成了四手联弹的钢琴曲《f小调幻想曲》,并把它献给了自己爱慕已久的女学生卡洛琳小姐。

据说原因是卡洛琳曾调侃舒伯特,说他从没有把什么作品题献给她,而舒伯特当时则回答:那又何必,反正一切都是献给你的。

包括看起来似乎并不懂浪漫的巴赫,事实上也是暗戳戳的“宠妻狂魔”。

他的一生共有两位妻子。第一位是玛丽亚·芭芭拉,她为巴赫生了七个孩子,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自己的爱人,而巴赫那首著名的《G弦上的咏叹调》就是写给她的。

第一任妻子不幸去世后,巴赫娶了第二任妻子安娜,安娜同样给予了巴赫很多支持与力量。

巴赫曾送给安娜两个笔记本,里面都是为她创作的音乐,家喻户晓的《G大调小步舞曲》,便是来源自其中。

除此之外,著名的《哥德堡变奏曲》的主题,也是来自于巴赫写给安娜的一段旋律。

大师追爱之动人的情书

当然,对于爱情来说,仅仅献上音乐作品或许显得不够直白和热烈。那些陷入爱情里的作曲家们,往往也热衷于文字表达,在情书里面书写自己绵绵的爱意。

以浪漫著称的莫扎特,显然是情书中的“王者”。

他与妻子康斯坦泽在很多方面都志同道合,感情非常好。两人在一起时,康斯坦泽每晚都会为莫扎特倒酒、讲故事、陪着莫扎特作曲。而一旦分开,莫扎特就会在异乡寄来一封封动情的家信。

1799年,莫扎特短暂离家,在奔波的路途中,他给妻子写下这样的信件:

当公爵忙于办理马的交易时,我抓紧时机,写短短几行给我心中最亲爱的小妻子。你好吗?你像我想你一样常常想我吗?每隔片刻我就要看一看你的画像,并流下眼泪,一半儿为了欢乐,一半儿为了痛苦。保重,你为我视作珍宝的身体。… 再会!我亲你一百万个最最温柔的吻,并永远是你忠心耿耿、至死不渝的莫扎特。

“我要给你一万个飞吻,然后吻你一万次”。是莫扎特写给妻子的书信中非常常见的用语,我们可以从中一窥这位大音乐家的温柔与浪漫。

贝多芬虽然一生未婚,却也有过多段未了的爱情。

1812年,贝多芬曾在布拉格短暂居住,彼时,恰逢他熟识的一位女性朋友安东妮·布伦塔诺也在此停留。7月3日晚上,不知发生了什么,贝多芬第二天突然离开了布拉格,并在三天后给一个女人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没有署名,音乐家称她为“不朽的爱人”。

这封信的内容同样充满了浓烈而炙热的情感:

不论我身在何处,你都随我同在,尾随我的梦幻,我与你窃窃私语。我所有的想法都源自于你,我的不朽的爱人…

柏辽兹在与暗恋多年的女演员史密斯结婚后,也曾在情书里表达内心的爱意:

我对你的爱温柔且深刻,那难熬的五年只为了靠近你。庆幸,我们最终分享彼此的爱,我爱你。

瓦格纳则在日记中,这样向自己相濡以沫的妻子柯西玛告白:

快乐、信仰、坚定、从哪里来?从你给我的爱开始。我的灵魂伴侣,我所有喜悦都是因为爱你。

瓦格纳去世时,柯西玛肝肠寸断,并剪下了一束金发放到灵柩中让她永远陪伴着丈夫。

俄罗斯浪漫派作曲家柴可夫斯基有一位多年的红颜知己——梅克夫人。

从1876年梅克夫人买下柴可夫斯基的《暴风雨》走进他的生活后,就一直以挚友的身份资助他。两人互相爱慕多年,但基于身份地位的差异,从未再见面,一直以书信交往,保持精神上的交流。据统计,柴可夫斯基写给梅克夫人的信件多达760件。

在信件中,柴可夫斯基这样表达他的感情:

当这封信来到你的手中,你已经拥有了我全部的喜悦。

看着这些文采斐然的信件,不得不感慨,原来当音乐家陷入爱情,还能成为优秀的文学家。

追爱典范之马勒

当然,在追爱过程中集齐送乐曲、写情书的音乐家也大有人在,马勒可以称为其中的典范。

马勒第一次见到22岁的阿尔玛时,感觉自己像是看到了“温暖光芒的源泉”,她被他视为命中注定的艺术缪斯。

为了得到这位美丽的女孩,这位42岁的维也纳歌剧院总监使出了浑身解术。

不仅写了数不清的匿名情诗和情书,还把正在创作的第五交响乐的第四乐章作为音乐情书赠送给了阿尔玛。

同时为了表达自己海枯石烂矢志不渝的决心,他在指挥演奏这部曲子时,特意拿掉了所有的木管、铜管和打击乐器,只剩下弦乐和竖琴,并为之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因美生爱”,道尽了自己对阿尔玛的情意。

在马勒写给阿尔玛一封长达22页的情书中,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成为我的妻子,我将爱你,哪怕用我全部的生命和快乐交换”。

最终,马勒如愿以偿,迎娶了这位比自己小19岁的美丽姑娘,而阿尔玛也为了马勒,放弃自己的作曲事业,相夫教子,最终陪伴马勒直到生命的最后。

追爱的终极秘籍,是真诚与真心。

在七夕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祝愿大家都能得偿所愿,收获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