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文学之美」

互联网 2023-07-07 10:35: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发现文学之美」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郑周明

 M.H.艾布拉姆斯在西方被视为是“批评权威的标准”,他著述虽不多,却以睿智洞见在20世纪这个理论频繁出世的世纪获得同行们的推崇。他是《诺顿英国文学选读》这样一本英语国家文科大学生必读的教科书主编,他的代表作之一《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 首次提出了文学批评“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四大要素的理论,对19世纪浪漫主义诗歌创造性的观点以及对自传统到当代文学理论系统简洁有力的梳理,半个多世纪以来牢牢占据着西方文学批评视野中心。

 21世纪的今天,西方文论界同样期待有后起之秀能够再次扛起这杆大旗,为文学研究点起路灯。2012年,他出版了最后一部论著《诗的第四维》,延续了他一生对诗歌的观念,同时以人文主义立场为基调,批评了当代不少沉陷于结构与解构的理论家们,这同样是一部受到读者尊重的理论作品。M.H.艾布拉姆斯清晰简明的思想语言以及毫不避讳的直言批评,是他能够不被各种新理论所羁绊的原因之一。

在那次百岁纪念活动期间,他的学生之一,当代美国重要的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谈到年轻时读M.H.艾布拉姆斯著作时的情形,《镜与灯》带给他的震撼:“这样的理论富有远见,他不仅是在谈浪漫主义诗歌问题,也是指向了西方世界批评体系的问题,以及文学创作面对现实的情况。”

1953年出版的《镜与灯》源自于M.H.艾布拉姆斯的博士论文,他师从的是20世纪著名文学批评家I.A.瑞恰慈,被引导进入浪漫主义研究。有意思的是,多年之后,这位后起之秀在书中与老师展开了批评对话。在M.H.艾布拉姆斯求学的时代,学界对19世纪兴起的浪漫主义诗歌还未有清醒的判断,不少人认为这类诗歌与传统抒情诗中迷恋于自然万物的情调差不多,最多也是复古了古希腊的抒情传统。这种评价自然也影响了大众的接受,以及后来文学创作者对前人的态度。M.H.艾布拉姆斯从浪漫主义诗歌中打捞出了自己的看法,肯定其中存在的人文主义精神,他认为许多评论者认为浪漫主义诗歌只是一种模仿人类活动或是意在打动欣赏者的看法过于狭窄,这都是延续了以往理论批评的一个共同缺陷“一味地依赖诗人来解释本质和标准”,借此,M.H.艾布拉姆斯把诗歌理论归纳为模仿说、实用说、表现说、客观说,并历数了传统理论批评的问题。正如书名所显示的,M.H.艾布拉姆斯更倾向于把诗歌当做是“灯”,一个自身发光的感知,而非单纯的模仿。因而他提出了著名的文学批评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这个观点为文学批评能够多元看待文学创作价值提出了新思路,也在上世纪80年代被中国文艺理论界所吸取。

M.H.艾布拉姆斯常自称是传统主义者,虽然同行们更愿意把他看作是人文主义者,传统主义并非是指他以传统当作胜任一切的理论武器,当他看到层出不穷的“新批评”、“新新批评”、“新阅读”、“新历史主义”等“新”理论时,他关注的核心是是否它们愿意持有多元价值立场,古典理论修养让他极为赞赏古希腊的“对话”形式———“倘若我们的批评家之间没有如此强烈的各执己见,相持不下,我们今天的艺术遗产无疑就不会如此丰富多彩。”因而他在书中展开了对上述新理论同行们的批评争鸣,自己的老师、老朋友韦恩·布斯、弗莱、惠尔赖特等学者都被他拉入其中。他的辩论注重引经据典,并给予对方充分的空间探讨,他谈到这些理论看上去虽新,其实不过是翻新自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一些观念,那些执着于一种新看法来试图规范文学创作,甚至破除以人本为基础而以形式、语言为中心的新理论,无疑是违背了文学艺术的本真。这种趋势在20世纪可谓风行弥漫,M.H.艾布拉姆斯以对千年来文学理论材料的熟练掌握,一次次通过论著来打开人文主义立场,也是一次次打开了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视野的多元融合渠道。

 M.H.艾布拉姆斯后来还发表了更多的浪漫主义研究论著,包括1971年那本他自视最重要的《自然的超自然主义: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传统与革新》。2013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向他颁发了全国人文奖章,表彰他在“扩大浪漫主义研究及文学研究”上的贡献。这一年也是他主编《诺顿英国文学选读》50周年的日子,许多学生仍在阅读这套书系是他最乐于听到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