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莹剔透的玲珑瓷 全身是\\「瓷器底部有三个洞」

互联网 2023-07-06 17:59:0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晶莹剔透的玲珑瓷 全身是\\「瓷器底部有三个洞」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玲珑瓷是古代汉族陶瓷艺术之瑰宝,

在瓷器坯体上通过镂雕工艺,

雕镂出许多有规则的“玲珑眼”,

以釉烧成后这些洞眼成半透明的亮孔,

被喻为“卡玻璃的瓷器”。

“玲珑”的本义就是灵巧,明彻、剔透,

以“玲珑”称这种瓷器是非常确切的。

青花玲珑碗

1

玲珑瓷发展历程

玲珑瓷属于镂花的一种,

许之衡《饮流斋说瓷》记载:"素瓷甚薄,

雕花纹而映出青色者谓之影青镂花,

而两面洞透者谓之玲珑瓷。"

实际上,瓷器上镂雕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

最初只会镂雕简单的花纹,

直到宋代,窑工们在烧制香炉时,

发现釉料流淌盖住了镂空的孔,

出窑后拿到光亮处一看,

镂空的地方像被覆盖上了

一层透明玻璃,晶莹巧妙。

从此,这种瓷被流传开来,

终于在明永乐年间稳定发展。

隆庆、万历其间,玲珑瓷风行一时,

到了明末清初,

瓷工把青花和玲珑瓷巧妙地结合一体,

形成了青花玲珑瓷。

清乾隆时期,御窑厂也曾仿烧。

主要器物有玲珑炉、玲珑盖碗、

玲珑笔架和玲珑香奁等。

清乾隆 青花玲珑瓷盖碗

2

玲珑瓷的制作方法

在生坯上按图案设计的花形,

镂刻一个个小米孔,

使之两壁洞透,有如一扇扇小窗;

然后糊上特制的透明釉,

就像窗户糊纸一样,再通体施釉。

经过焙烧镂花处明彻透亮,

这种透光的米粒状孔眼,叫做"米花"。

在日本则叫"米通""萤手"。

有些陈设品如龙舟、花瓶之类,

镂空处不糊釉浆,也叫玲珑。

清乾隆 青花玲珑瓷水盂

3

玲珑瓷碗

这件玲珑瓷碗

为景德镇仿制痕都斯坦玉器的玲珑瓷产品

是汉文化与波斯文化交融的产物

为乾隆官窑玲珑瓷稀世之物

清乾隆 白釉玲珑瓷西番莲纹碗

其质白如玉,釉明如镜,

胎薄如纸,扣声如磐

碗的周身雕镂各具形态的花瓣花叶

灯光照射之下整器玲珑剔透

精美的镂空纹饰

甜白番莲纹碗 局部 台北国立博物馆藏

清乾隆时期

御窑厂内聚集了大量的能工巧匠

在制作上不计成本,玲珑的雕刻图案

从单一的米粒纹发展为多种花卉图案

镂空和半刀泥结合,

让图案有了更多的层次

也让玲珑瓷发展到鼎盛时期

由于工序繁杂、雕刻难度大,成品率低

玲珑瓷大多是为皇室专用的陈设瓷

玲珑瓷凭借着看似通透

实则不漏不透

兼具实用与观赏的特点

赢得了上至皇室

下至百姓的青睐

在品类繁多的陶瓷类目中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