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成村的灰塑传承人「邵世新」

互联网 2023-07-06 13:40:2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邵成村的灰塑传承人「邵世新」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黃劍博采风追影 Jumbo Huang 皇氏古建築大全

第3102回:灰塑代表性传承人,邵成村挽救灰批艺

©原创图片(本图文中的图片版权归黃劍博采风追影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络Huang_Jumbo或Jumboheritagelist),本章节图文中的图片具备一定的商业价值,本图志全部图片谢绝一切非完整性的截图转载!

请自重,特别谢绝各种手工特意叠加商业网站水印的转载!本作品保留一切权利。作品中的文字不得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以营利为目的一切商业行为,违者必究。本图文中部分章节文字内容可能局部来自公开网络或公有领域,仅供个人学习研究和欣赏而使用,文字没有明确商业用途。(©Image by Jumbo Huang, Part of Text citation resources was from public domain)

邵成村说:以前佛山有一派灰塑艺人布氏家族,九十年代祖庙都是他们维修的。最后一代去世后,佛山灰塑就断层了。2002年佛山祖庙修复,新的团队接任,他们不了解传统灰塑的材料,错用了现代材料丙烯做涂料的保养。丙烯不透气,使灰塑被封闭在里面,等于里面的结构在慢炖,对灰塑破坏得很厉害。2008年,我们接任修复工作,发现了这个问题。

但矿物颜料的使用技艺早已失传,我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开始探索。试验了半年之后,才敢在佛山祖庙的修复上第一次试用。矿物料大概比化工料要贵4到5倍,现在过了八年,效果比用化工颜料好了很多,他们看到后,说贵4倍是绝对值得的。然而我们还要更长的时间才能体现它真正的价值,这只是8年,当10年、50年,几百年以后,不是贵4倍,贵40倍都值了。

邵成村第二次应用矿物料,是在顺德的一个私人大宅。由于我们这种工艺特别,我就会介绍它的特点、价值在哪里,它们不但是会呼吸的房子,而且会循环,会杀菌、净化。客人造了宅子以后,等于变成了一个专家。他的两个儿子从英国读书回来,都回到这里。他晚上问他的儿子体会到了什么,不光凉快,这是我们我国人的一种国学,是我们我国人的一种智慧。

现在有很多客户排着队,一个一个轮着等我去帮他们做这种房子。理解了,大家才会尊重它。以前真正的岭南私人大宅,灰塑工程量大概在5%到6%,100万的工程里,大概五六万是灰塑工程。

邵成村做过一个很漂亮的灰塑,是2010年修深圳福田区的下沙村黄氏祠堂,这个地方我也参观过,当时楼主说修复工程历时七八个月,总共花了100万。这个祠堂很小,只有四百平方,它在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背后是八十几层的高楼,可是这些摩天大楼,还不如我的小小祠堂让人惊讶。因为它精美:在屋顶的垂直两边,

我塑造了一对四平方米大的蝙蝠,身上各背九只形态各异、活灵活现的蝙蝠,用粤语来讲,这叫做“咩福都有”(粤语中“咩”与“背”同音)。在屋顶的正直部位,我做了魏文侯访贤、蟠桃盛会等故事。做工非常困难,做好人物以后,要根据你的布局、想法、思维,调整它的效果。摆在那个位置是喝茶的,摆在这个位置是抽烟的,摆在另一个位置是读书的。

本来我带的徒弟很多,但因为很多条件他们没办法接受,就中途放弃了,现在还有十来个。最大的四十岁,最小的刚二十。很多家长不喜欢儿子出来做这个行业,有的学了几年,他自己很想继续做,可是父母整天反对,心疼儿子只拿这么一点点钱,整天日晒雨淋,这么辛苦。而且一个月见不上一次面,总跑去大老远干活。

邵成村说:我去大学讲课,很多学生问我这样干能拿多少钱,其实我们在干的活还没达到建筑工人的薪水。做了十几年的建筑工人都能拿四五百了,但我这样还是今年才拿到350,以前只拿到300。也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抱着传统的工艺不创新,不提高它的利用率呢?怎么去创新?我说我做了37年,还没能重现前人的工艺、技术。我怎么创新呢?

邵成村说:我不担心没有人继承我,但我担心我们这个行业再继续这样会灭亡。虽然现在所有古建筑都在维修,但其他施工队用的都是新材料。经营传统的做法其实很辛苦,很多人感觉我在骗他们。我用水泥、丙烯,

成本当然更低,我当然可以赚更多钱,但是过几年它就烂了,脱落、扒皮,它烂得多,我修得多,我赚更多的钱,但后人看到,会感觉这样就算灰塑了么,会更加讨厌我们的传统文化(所以古建筑要修旧如旧,你不能拿钢筋混凝土去代替青砖或夯土墙)。我希望灰塑行业能原汁原味地传承下去。我抱着一种心态:不想让后人没办法了解祖先的这种智慧。因为丢失以后,就很难追回,丢失的不是单一的工艺,是整个建筑的体系。

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就已经存在。此后,明清两代的灰塑最为盛行,尤以祠堂、庙宇、寺观和豪门大宅用之最多,因此,逐渐形成了这门独特的民间手工行业。

明清时期,广州地区商品经济的发达和社会的繁荣,极大地刺激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上至富商豪门, 下至小康之家,都注重生活环境的装饰。灰塑装饰工艺的市场空间日益扩大,以至延伸到粤东、粤北的民居。当时,广州地区修建大量的祠堂、寺庙和私人大宅,许多泥水匠因此学会做灰塑,尤其是在佛山、番禺沙湾带,几乎每个泥水匠都会制作灰塑,并形成自己独特的技艺。

佛山祖庙、广州陈氏书院、顺德乐从的陈氏大宗祠,以及广州的光孝寺、六榕寺塔、广裕祠、余荫山房、锦纶会馆、大佛寺大殿,花都区的资政大夫祠、望头古村落建筑群、花东高溪村古村落建筑群、顺德沙落南村牧伯里古民居等建筑上的灰塑装饰,都是广州灰塑工艺的代表,多以民间故事、戏剧人物、花鸟瑞兽为题材,人物精雕细刻,工艺精美。

晚清至旧国时期,灰塑需求呈下降趋势,特别是旧国以后,传统建筑逐步菱缩,灰塑的施工较慢,人工成本高,天然材料价格渐涨,市场需求下降,大批工匠流失。

旧国至1949年,灰塑得到了岭南绘画和雕塑艺术的熏陶,经过不断探索和积累,技艺水平得到了传承和提高。在广州地区出现了一批知名的灰塑艺人,如布辉、邵耀波、潘达生、潘悦生、梁棉等,他们分别在广州的陈家祠,番禺的余荫山房、三善古庙,以及各地的祠堂、庙宇等古建筑进行制作和修补灰塑雕塑,创造了不少杰出的艺术精品,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声誉。

公祠(宗祠,家塾)古建筑在花都区众多文物中,数量最大,分布最广,影响最大的文物。2008年5月,广州市花都区将花都区登记保护的363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及保护措施予以公布。公祠古建筑在本次通告的363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单中,超过230处,分布在花都区各个镇村之中,占比例超过六成。

公祠,是一个姓氏家族的传承和精神香火的延续。在花都区广布的公祠中,汇聚了陈、李、张、王、何、黄、姚、毕、曾、梁、徐、邓、黎、林、杜、常、钟、刘、麦、骆、卢、周、叶、邝、任、朱、夏、罗、谢、谭、汤、杨、龚、许、庾、甘、冯、宋、邱、江、严、邵、危、俞、利、明、温、胡、唐、高、吴、赖、欧阳等五十多个姓氏家族。

古代,只有帝王、诸侯、士大夫等贵族才有资格设立宗庙(公祠、宗祠、家塾)祭祀。直到明代,朝廷才允许普通老百姓建家庙(公祠、宗祠、家塾)。而其中只有家族有人当官才有资格将公祠称为大宗祠。公祠逐渐成为家族集中议事,举办庆典,操办喜事或丧事,祭祀祖先的固定场所。花都现存的公祠古建筑,以清代建筑为主,都具有典型的清代岭南民间公祠艺术建筑风格。

花都有为数不少古村落,如新华三华村,赤坭莲塘村,炭步 头村等,每条村落都有众多公祠古建筑,建筑形式极为丰富。大多公祠都有与村面等长的水塘,婆娑的古榕,多少风风雨雨,多少战争洗礼,花都这些古村落,古公祠建筑,依然屹立着,见证着村庄每一天,记载着多少如诗往事。这些古老公祠建筑具有清代岭南旧式民居所特有的风格,是清代岭南建筑风格的典范。

这些公祠厅堂轩昂,庭院宽敞,更有让人们看得眼花缭乱的灰塑、砖雕、石刻、木雕、陶雕等等。花都公祠建筑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岭南特有的地域和文化有着密切关系,在花都,连片保存完好的巨大清代岭南祠堂建筑艺术精品,有很高的欣赏和文物价值,可谓是岭南民间工艺的集大成者。

据花都文史第二十七辑的作者黄展锋介绍:花都三华村,人杰地灵,历史悠久,公祠众多。大大小小的公祠有十座以上。三华村公祠代表了花都区公祠建筑的最高水平。人字山墙或镬耳封火山墙、灰塑龙船脊或灰塑博古脊花岗岩石脚,三进三列六廊抬梁柱式砖瓦结构的典型清代岭南民间宗祠式艺术群筑。在三华村公祠中都可以见到。

在三华村,有一片古色古香的座南向北的建筑群,正面是荷花盛开的池塘,镬耳封火山墙的青灰色建筑,保存得非常完整,四幢公祠和两幢后楼,东南方还有一座新近修葺一新的公祠。占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建设年代跨度达145年,公祠建筑一方形排列,幢幢相接,以古朴清幽的青云巷相通,既独立又相对统一,建筑群气势恢宏,工艺精湛,布局合理。这就是资政大夫祠,是广州地区规模最大的公祠古建筑群。比广州陈家祠还要早27年兴建。又被称为“广州第一祠”。是村中公祠的狡狡者。

资政大夫祠身世不凡。清朝同治年间(1868年),三华村徐氏第二十五世祖,徐方正和堂兄弟徐表正在朝廷中任要职。徐方正任兵部郎中,徐表正任兵部主事,同治帝极为赏识二人。作为对二人的表彰,将徐方正的祖父徐德魁封为资晸大夫,徐表正父亲封为“奉直大夫”。但突然获此殊荣的徐方正和徐表正的先辈,此时早已不在人世,为了炫耀皇恩,徐方正建造了资政大夫祠,徐表正兴建了南山书院,徐氏后人又续建了亨之徐公祠。

资政大夫祠建筑群,融合了花都地区公祠的众多特点。资政大夫祠作为岭南民间工艺的集大成者,典形的岭南建筑,大到整体框架建筑的设计,小到门墩,柱顶石的制作都十分讲究。木雕,砖雕,石雕,灰塑等雕塑艺术也令人叹为观止,门楼砖墙,石梁,斗拱,窗框等都雕刻了人物,飞禽,花草虫鱼图案。表现了当时祠堂建筑的最高水平。步入厅堂,则更使人惊叹梁木斗拱雕工十分精细。祠堂建筑外墙采用花岗石石基,青砖墙,内部多采用穿斗,瓜柱,或斗拱与梁架接榫无缝,梁柱用榫铆相接,重叠有致。雕梁画栋。厅堂的梁枋,托架,雀替,门窗格扇,椽头柱楚等都雕刻满了花饰,细腻精致。

花都的公祠中处处可见如意吉祥的民间艺术,在广阔的乡村,田野里劳动人民就地取材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作品,灰塑、木雕、壁画、石雕(檐柱挑头)、砖雕等,它们质朴纯真,深受人们喜欢。

民间工艺美术的色彩大多是大红大绿,以红为主,以绿为衬托,表现喜庆,吉祥的主题。民间工艺美术构图饱满,表达了人们满足喜庆、吉祥的愿望。常以谐音、寓意、象征等手法表达吉祥如意的主题,还大量采用传统的饰纹,美化面画,烘托出吉祥喜庆的主题,如云纹、水纹、回形纹、铜线纹、火纹、花草纹、鸟纹寿字纹等。

花都公祠屋脊上广泛采用了岭南灰塑,是岭南建筑装饰最为精美也最具代表的彩色灰塑;民间工艺中灰塑工艺品最引人注目,在一座座黑白青灰色调肃穆的古老公祠中,色彩最为鲜艳多姿的就非灰塑莫属,灰塑能令人眼前一亮,犹如画龙点睛。灰塑色彩丰富,质地古朴,手工精细。灰塑是岭南古建筑装饰的亮点。

在资政大夫祠等公祠的镬耳封火山墙顶部、窗框、门额等处,你可以看到形式多样的灰塑有浮雕式半沉浮灰塑,有多层次、立体、灰塑。也有圆雕式单个造型的单体灰塑,这些色彩鲜艳的灰塑作品令人赏心悦目。灰塑是一部厚重的我国文化。底蕴深厚,凝重苍劲,巧夺天工。作为广州民间传统技艺,关于灰塑的文献记载甚少。灰塑工艺大约是从我国古代石窟艺术中逐渐演化而来。根据为数不多的文献记载判断。灰塑工艺在唐僖宗,中和四年(公元884年)前就已经出现了。

根据《广州市志》记载,始建于1179年南宋庆元三年的增城证查寺就有了灰塑龙船脊,至今也有八百多年历史。这种独特的装饰工艺主要在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盛行。在明清两朝更是广泛应用于公祠、庙宇、民居大宅之中,是广东旧式建筑中最常见的装饰样式,

通过灰塑装饰,营造出冠冕堂皇,色彩绚丽的公祠神圣的庙宇等、灰塑装饰工艺在历史风雨中历经千年光辉。题材丰富多彩,有民间传说,民间民俗,神话故事,戏曲人物等典故。其中有口吐玉书的麒麟,讲述了大圣人孔子诞生的故事,松竹梅是象征我国文人知识分子追求高洁的岁寒三友,还有八仙图等神话故事,工艺精湛,人物栩栩如生。

灰塑作品中,有福禄寿喜,有仙鹤拜寿,有渔樵耕读,有祥云瑞兽有年年有鱼(余),有蝙蝠(福),鹿(禄),佛手(多福)、牡丹(繁荣富贵),葫芦(子孙不断),桃(长寿),松柏(青春常驻),有龙凤、狮子、喜鹊等等,所有图案都蕴含着如意吉祥的意境。

灰塑具有强烈地方特色,民间又称之为灰批,它与其它雕塑工艺制作方法有很大区别,灰塑讲求现象发挥。灰塑工艺就非同一般。灰塑师傅通常要经过十年刻苦学习,才能出师。灰塑一般采用现场构图,固位、起座、定形、塑形、塑色、上彩等系列制作工序,是采用灰羔材料塑造出各式各样的造型。表现形式主要有圆雕式和浮雕式两种,圆雕式灰批又称立体雕工灰批,包括多层立雕式灰批和单位独立灰批。

灰塑采用材料是石灰、稻草、玉扣纸、糯火粉、糖、钢筋、钉、铜线、矿物颜料等材料按比例调制变形、色彩鲜艳,不易褪色,特别适合花都地区湿热气候,而且耐酸碱,塑造出来的作品能够长期保持原状。灰塑纯手工现场制作,不画草图,而胸有成竹,一把灰匙将灰泥一拍一抹一压一挑一推,一个个图形就出现了。

灰塑工艺十分繁复,尺寸可大可小。一般根据施工现场而衡量。灰塑制作是十分讲究的,每个环节都有学问那些眼看简单的石灰、钢筋、钉等经过大师的巧手,变成了巧夺天工维妙维肖的精彩图案。灰塑上色有的是矿物染料,百年不褪色。

灰塑装饰工艺是一种民间传统手工工艺,流传至今已成为用以修复古建筑为主的装饰工艺,由于广州地区有大量公祠古建筑需修复,又为花都灰塑的发扬和传承提供了很好的市场。

现在花都灰塑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因为花都的公祠多,灰塑作品多,而且这项已经处于濒危状态的工艺,在花都有了传承人邵成村,一名从艺超过三十年的灰塑大师,一名曾参与广州陈家祠灰塑大修的工艺大师。

斑驳古旧的颜色,零零星星的磨损,高高在上的位置,威严宏伟的气势,这就是灰塑的艺术之美。

灰塑是岭南地区传统建筑装饰工艺,常见于祠堂、寺庙跟豪门大宅。远远的你就能见到它们的身影,好似要振翅高飞,又好似随时要从屋顶上跳下来,但更像是一尊守护神,守护着这间屋子,日升月落,风雨霜雪,千百年来,与跟它融为一体的屋子同呼吸共命运。

灰塑的题材非常丰富,除了运用大量动植物为题材,借助谐音等手法表达吉祥的内涵之外,在灰塑作品中还有大量自然人文景观题材,例如以清代羊城八景为题材的作品,此外,在灰塑中还有大量以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的作品,例如取材于《三国演义》中的《桃园结义》《张松看孟德新书》,取材于《白蛇传》的《断桥会》等。

灰塑的主要体现在墙面、屋顶等的装饰,多以祠堂、庙庵、寺观和豪门大宅的装饰之用,内容有山水、花卉、鸟兽、人物、书法等。

工艺精细,它用蛎灰在建筑物上雕塑造型,表现形式有多层式“立体”灰塑,浮雕式“半沉浮”灰塑,也有图雕式单个造型“单体”灰塑等,形态各异。

民间灰塑工艺,不仅注重图案的形式美,还重视图案的意义美,作品既神情兼备,富华雅致,又风格独特,饱含深意,反映人们对美的追求和祈求吉祥纳福的朴素感情。

我们的古建筑物屋顶是由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组成,统称五脊。在五脊之上安放六种人造的兽,合称'五脊六兽”。如戏台正面屋顶的垂脊上常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是带翅膀猴面孔的脊兽,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等单数。

第3103回:花县风物岭南灰塑,日升月落风雨霜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