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瓷器由来「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西方的瓷器由来「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和欧洲的陶瓷」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麦森首创了淡紫色颜料的使用,而塞夫勒开创了另一种瓷器风格,把淡紫色颜料和大量金色的植物装饰图案混合使用,形成了独特的塞夫勒风格,当时,塞夫勒瓷器还发展出了一种独一无二的色彩,这就是宝蓝色,这是皇家专用的颜色,只有在塞夫勒才能生产。
粉彩是洛可可风格中一种常见的色彩,上色技术的进步造就了欧州瓷器绚丽的色彩,在欧洲人们把玻璃制成胶水状,涂在一些器物的表面,这样既能营造晶莹剔透的效果,又士器物坚固耐用,把玻璃作为一种瓷器的原料始于古代的中东地区。之后,这种技术传入欧洲,金属氧化物混合了玻璃粉末,呈现出丰富的色彩,这便是瓷漆,古代的中东人用玻璃给陶器上釉,这种技术孕育了现代欧洲使用的瓷漆。
18世纪中叶,北京紫禁城里来了一位欧洲传教士,在清朝鼎盛的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年间,他一直是一名宫廷建筑师和艺术家,他叫伽斯底里奥内,中文名叫郎世宁。郎世宁把西洋绘画艺术当中的透视法和明暗光影的技巧,引入到中国的传统画法,喜爱西方艺术的乾隆皇帝,命郎世宁在皇宫里建造一座西洋风格的建筑,这是中国首次出现欧洲风格的建筑,圆明园内的西洋楼呈现的是类似于凡尔赛宫式的建筑风格,乾隆皇帝还在圆明园里陈设了许多欧洲国家的贡品,这些贡品现在转移到了颐和园,这些贡品当中就包括塞夫勒瓷器。这说明当时的中国还不能生产瓷漆,也没有掌握其上色技术,不过作为贡品的塞夫勒瓷器也把这些技术传入了中国,在欧洲上釉是一种玻璃釉体施于金属表面上的技术,中国在瓷器生产中也使用了这种技术,珐琅彩瓷器被认为是中国瓷器的巅峰之作,这也标志着中国开始从欧洲引进制瓷技术。
荷兰商船海尔德马儿森号于1985年在印度尼西亚打捞出水,船上装着15万件中国生产的青花瓷,在18世纪中期,中国生产出了精美绝伦的珐琅彩瓷,然而,这时的欧洲人却已经不再痴迷中国瓷器,中国瓷器的价格已经较为便宜,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欧洲皇室的宠儿,克里斯蒂安.约格(格罗宁格艺术馆馆长):在当时的欧洲,那些生产欧洲瓷器的工厂占据了瓷器的高端市场,所以这些欧洲瓷器比中国瓷器更昂贵,它们做工精巧,图案精美,中国的瓷器面对中低阶层,而欧洲的瓷器产品则满足高端阶层。
庞贝古城,一座埋在维苏威灿下的意大利古城,对庞贝的发掘,开始于1748年,这次挖掘对整个欧洲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到了18世纪,欧洲已经拥有了和中国不相伯仲的经济实力,庞贝古城的挖掘让欧洲人摆脱了一种自卑感,不论是文化还是经济,他们都不输给亚洲。当时众多学者和艺术家们蜂拥而至,来到意大利参观考察文物古迹,他们能亲眼目睹原本只能在书上读到的相关记载内容,学者和艺术家渴望能重视罗马帝国的建筑和艺术。18世纪中期,欧洲兴起了一场新古典主义运动,不论在建筑还是艺术和音乐上,都开始追求古罗马时期的那种简约而严谨的风格。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这件黑色的玻璃花瓶产自罗马,它采用了2000年前埃及的玻璃生产工艺,在这件黑色的花瓶上,白色的玻璃描绘了海神的形象,在现代欧洲它是为一种新型的瓷器。
陶工韦奇伍德经过四年试验,发明了一种全新的瓷器生产工艺,不同的韦奇伍德不在瓷器表面上上釉、绘画,而是把浮雕花样直接翻制到碧玉陶器上。这种全新瓷器就是著名的碧玉细炻器,它散发着欧洲古典主义的气息,碧玉细炻器里洋溢着欧洲人的自信,碧玉细石器复兴的古罗马艺术的风采。它是一种陶器烧制温度比瓷器低,长期以来欧洲人一直仰慕光彩夺目的白瓷,而到了18世纪,当麦森生产出欧洲第一件瓷器时,他们在瓷器生产上的自卑感便要烟消云散了。现在他们能自豪地开发各种欧洲风格的瓷器,碧玉细石器就是其中的代表作,韦奇伍德的试验记录表明碧玉细炻器是经历了5000多次试验,然后才最终研制成功的,伯特格尔把试验中的点点滴滴都记录在案,这种传统被维修五地继承了下来,这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欧洲人取得长足进步的基础。
在18世纪中,一群英国科学家在英格兰伯明翰成立了一个月光社,他们总是在满月时聚集到一起进行各种研究和试验,查尔斯.达尔文开创了进化论,伊拉兹马斯.达尔文是他的祖父,他是一名医生,约瑟夫普里斯特利发现氧气是燃烧的关键因素,也是呼吸系统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陶工乔赛亚.韦奇伍德是地质学家和矿物学家,这些人共同把英格兰带入了工业革命。蒸汽机,它的原理是把蒸汽生成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蒸汽机的发明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贡,正是这项发明让英国人成为了工业革命的先驱,蒸汽火车的出现不仅引发了交通工具的革命,也大大促进了工商业的蓬勃发展。
1782年,韦奇伍德把蒸汽机应用在了瓷器生产上,随着随着蒸汽机的引用,生产系统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各大产业中,韦奇伍德瓷器厂率先把工业这一概念引入到了生产当中,瓷器生产技术在中国达到巅峰,而英格兰则赋予了瓷器更多现代化的元素。各种机器的运用使得大规模生产成为了现实,粘土的研磨,土坯的制作等工序都交由机器来完成,工匠们的职责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分,变得更加专业化,瓷器厂的数量急剧增加,瓷器产业引领了整个工业革命的发展,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工业革命给欧洲的社会生产力带来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英格兰的瓷器生产工艺成为了全世界瓷器产业的标准,即使在今天英国人依然使用最先进的瓷器生产技术,英格兰的专利法非常完善,它促进了瓷器厂家之间的竞争。图案转印技术即是利用机器把图案转印到瓷器表面,这比传统的手绘要快很多,这种大批量生产瓷器的技术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英格兰瓷器的技术革新仍在继续,英国人甚至还改进了制瓷原料。
1750年英国人在这里发明了享誉世界的骨瓷,英国人把牛骨作为制作骨瓷的原料,首先他们把牛骨的粉末与高岭土混合,这样制成的瓷土颜色更白,试验让这种混合了牛骨粉的原料改变了持续的特性。伯特格尔调整了高岭土中各种成分的比例,英国人则更进一步大胆尝试的加入牛骨粉,可以说这种自己调配原料的做法,正式材料学这一学科的起源,混合的牛骨粉末的粘土附着力更强,用模具制作瓷坯变得非常方便,即使烧制时只有1100度,玻璃化的过程也能够进行。而且制作出的瓷器非常坚固,能承受更长的外力,随着机械化的批量生产转印技术的应用以及成功加入牛骨粉改良,英国的瓷器发展,使得市场开始供大于求。在英格兰,人们只需花一先令便可以够到一件瓷器。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韦奇伍德在伦敦市中心建了一座瓷器展厅,这带来一种全新的概念--市场营销,过去韦奇伍德只生产客户定制的瓷器,而这时她向客户寄出定制的瓷器,还有生产的其他瓷器产品,这种方式很大程度地促进了销售,他精心布置的自己的瓷器展厅,赋予其更多的流行元素,以吸引更多的客户,生产销售客户没有预定的产品,韦奇伍德是尝试这个做法的第一。
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的改变了欧洲人的餐饮习惯,就在100年前,瓷器还是皇室和贵族的专利,而现在它已经登上了普通人家的餐桌,在餐桌上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盘子,人们用各式各样的盘子来盛放不同种类的食物,在欧洲,瓷器开始大众化了。
18世纪欧洲和亚洲开始走向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当中国的繁荣期在明朝时达到巅峰而停滞不前时,英格兰却拜工业革命的成功所赐,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世界的中心,维多利亚女王建立了盛极一时的日不落帝国,1851年维多利亚女王在伦敦举办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展,展会上英格兰向全球展示他们工业革命的成果,大量的现代工艺品展会共展出了13000件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品,其中大多数都是来自欧洲的产品,这些产品加速了工业革命的发展,在高科技产品中瓷器依旧占有一席之地。参展的亚洲国家中日本最为积极,在1876年费城世博会中,日本有田町生产的一件瓷器荣获的奖项,日本如此积极的参展是因为背后有日本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支持,1592年侵朝战争后,日本九洲成为了世界上主要的瓷器产地,组织的封建领主们希望能通过出售瓷器来实现他们积累财富,富国强兵的愿望。对日本而言,世博会是向世人展示其瓷器产品的大好机会,九州的封建领主们就这样从慈清贸易中赚取了丰厚的利润,有了物质积累,他们在明治维新中才会扮演关键的角色,失去了皇家支持,中国的瓷器产业陷入低谷。相反,日本延续了17世纪古伊万里瓷器的辉煌,继续在欧洲市场上独领风骚,其中葛饰北斋等一些日本木版画家们功不可没,日本的彩色印刷木板画--浮世绘,印在瓷器的包装纸上,第一次流传到了欧洲,当时的欧洲艺术家们正在探寻一种新的艺术突破,日本的浮世绘在欧洲艺术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就连印象派大师梵高都曾经临摹过日本艺术家安藤广重的浮世绘作品。
法国印象派大师莫奈的故居位于巴黎附近的吉维尼村,莫奈对日本浮世绘非常着迷,他把这些木板画挂在自己房间的墙上,在欧洲人看来,日本浮世绘充满了异国情调,他用线条来表现对象,这和西方艺术的表现形式大相庭径,莫奈把自己的花园设计成日本庭院风格,并将其入画,这就是冯莫奈著名的作品《睡莲》,19世纪中期欧洲刮起了一股日本风,欧洲人的兴趣从日本的浮世绘开始,渐渐的扩大到了日本的和服、日常用品和日本瓷器。
英格兰是世界上收藏皇家瓷器数量最多的国家,即使在今天这些价值连城的瓷器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依然让英国人为之骄傲。
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然而这一光环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已经不再是光彩夺目,不过瓷器在中国的日常生活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阿拉伯风格的瓷器图案是跨文化交流最古老的见证者,人们希望用最司空见惯的材料做出价值连城的器皿,尽管这种愿望实现起来并不容易,世界上的各大文明在面对大自然的种种局限时,向我们展示了人类非凡的智慧。中国是瓷器的摇篮,瓷器生产技术跋山涉水,漂洋过海传播到了其他各大文明中。
瓷器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贸易商品和高科技产品,得到了各方的赞誉。13世纪元朝横跨欧亚大陆交流与融合,当中伊斯兰文明传入中国的瓷器生产,在中国和欧洲的贸易交流中,青花瓷成为了整个世界的宠儿,中国的青花瓷再次成为全世界梦寐以求的对象,每个国家都渴望成为瓷器生产大国。
日本人通过战争拿来了朝鲜的瓷器制作技术,经过一番赶超,如愿的在世界瓷器市场占得一席之地。欧洲人则用自己发明的工艺研制出了瓷器,他们的成功标志着瓷器产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纽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它完美的诠释了现代瓷器文化的走向。欧洲人用瓷器改进了陶器的制造工艺,现在这种技术正为现代通信产业做出巨大的贡献,科技的发展使瓷器产业达到巅峰。纽约的陶艺家借助高科技开创了一种陶瓷艺术的新流派。瓷器生产技术是人类最古老也最尖端的科技,今天这种技术还被应用到了航天领域,当航天飞机进入大气层时,飞机和大气层剧烈摩擦会使温度升至1800要承受如此的高温,最理想的材料莫过于瓷器,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的表面覆盖有特殊的瓷制隔热片,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瓷器生产技术,日本的瓷砖生产方式和美国迥然不同,岛田光是日本陶艺家,她用传统工艺来制造瓷砖。他的瓷窑使用了最先进的设备,它烧着出来的瓷砖不但重量轻,而且能承受高温,岛田光严格控制窑内氧气的比例和烧制瓷器的温度,他将木屑与高岭土混合,这样能生产出质量更轻的瓷器,当木屑燃烧时高岭土中就会产生气泡,这样便能制成可以承受高温的轻质瓷砖。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隔热片,其成本只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1/10,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现代文明中,传统的瓷器生产瓷器技术仍然作为一项高科技在应用。岛田光把先进的烧制技术和传统瓷窑结合起来,生产出来细瓷器。
瓷器的发展史也是一部人类的进化史,它是世界各大文明智慧的结晶,有人说人类早在宋朝时就能生产出瓷器,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就像今天我们能造出航天飞机一样,其成就超越了无限的想象。
这是一篇讲述现代欧洲和亚洲瓷器史的文章,通过各国瓷器发展对比,我们了解了欧洲和亚洲瓷器生产种类和特点,后续还会有几篇介绍瓷器的发展历程
文章作者:小花陶艺九思
文章内容来源:新视觉陶瓷纪录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