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藏族“拉伊”的文化价值」

互联网 2023-07-05 10:35:2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拉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藏族“拉伊”的文化价值」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藏族“拉伊”是高原儿女表达圣洁爱情,交流情感,歌颂美好生活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是藏族文化艺术的瑰宝。随着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深入,保护和弘扬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摄影 天篝

藏族“拉伊”种类丰富,数量浩繁,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地对歌设有一定的程序,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和尾歌等。拉伊的曲调因地域不同而形成多种风格,有的强调音乐的语言性,节奏比较紧凑;有的旋律深沉、悠扬,形成自由、婉转的悠长型山歌风格;有的旋律甜美,节奏规整,形成雅致、端庄的抒咏风格等。

藏族“拉伊”种类丰富,数量浩繁,内容涉及爱情生活的各个方面,完整地对歌设有一定的程序,如引歌、问候歌、相恋歌、相爱歌、相思歌、相违歌、相离歌和尾歌等。

摄影 天篝

藏族分为卫藏、康巴、安多三大方言区,结合地形而形成三块文化特色区域。拉伊是流传在青海、甘肃、四川等广大安多方言藏区的一种专门表现爱情内容的山歌艺术,它的分布以青海湖环湖地域和黄河流域(以海南、黄南两州)为中心而向四方辐射。拉伊脱胎于藏族山歌,公元7世纪三大藏区的划分,促成了拉伊在“下部多康”之安多藏区的广泛流播。

藏族“拉伊”在艺术表现上是丰富多彩的。在“拉伊”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并发展了多种形式和体裁。“拉伊”一般是以八句格式表达,也有一段话体以十二句形式表现。“拉伊”在修辞和表现方面虽有多样手法,但唱法不外乎就这几种。

摄影 天篝

藏族“拉伊”历史悠久,与藏民族的成长历程同步,承载着民族的创造力和灵感,在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等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拉伊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

藏族“拉伊”是藏族民歌中的一支奇葩,是藏族青年男女倾吐爱慕之情的情歌,所以不能在家或村庄中咏唱,而只能在山野间引吭高歌。其曲调委婉抒情,节奏徐缓自如,在旋律上虽无大的变化,但经演唱者感情抒发,同样感人,它没有固定的歌词,是演唱者触景生情,随兴编唱,巧妙地运用比喻等方法,形象而生动地向对方表达演唱者的思想感情,有不少歌词采用了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情诗。 安多地区,随着文化水平不断发展,各地不同程度地举办“拉伊”演唱比赛。比如青海广播电视台牵头举办的藏族“拉伊”比赛在整个藏区享有很高的声誉。比如各地民间举办“拉伊”演唱会,拉伊不但显示出鲜明的区域特色和独到的艺术风格,并以其丰富的表现形式,体现出独特而重要的文化价值。贵德六月藏族"拉伊"演唱会,民间艺术参与度非常高,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一年一度的六月藏族"拉伊"会,就在贵德著名的风景区内举行。这个驰名海南藏族自治州的"拉伊"演唱会,原是从群众祈神活动的舞台上发展起来的。

摄影 天篝

藏族"拉伊"会举行之日,周围数百数十里内外的群众,从四面八方向这里云集。各族妇女打扮得花枝招展。在本世纪五十年代以前,这里的"拉伊"会在午后逐渐聚集起来,傍晚进入高潮。藏族青年男女,邀朋请友,约会相识,结伴聚集,相与赛歌,常常以十三四人的小摊子为竞赛单位,东一摊,西一摊,摊摊相隔十来步,一摊摊地聚合起来,拉开场地,摆开战场。游人多的一年,小摊子多达30个左右,平常年份也不少于十五六个。摊子的多少,以上年和当年庄稼丰收与否为转移。每个小摊子中,男女相偕,虽两性多少要求不等,但得大致相差不多。

摄影 天篝

赛歌开始,一男一女,双方站起,怀中取出酒瓶,谁先唱,就将酒瓶递给先唱者,饮上一大口酒,便悠悠扬扬唱起"拉伊"来。唱毕,向对方献给酒瓶,喝一大口酒,便对唱一支"拉伊"。这一对唱毕,另一对接着唱。他们比内容、比抒情、比声嗓、比唱腔、比机敏、比即兴编唱之才。一旦歌家脱颖而出,迅速改变对唱形式,众人便集中力量和唱家比赛,许多新崛起的唱家,战胜一摊,再去战一摊,夺取会场上"拉伊"的魁首。而年年夺魁的大都是女性,所谓女唱家压会场,千万人喜气洋洋"。她们大都是不识字的文学家,才华横溢,出口成章,如诸葛亮舌战群儒,锋芒凌厉,咄咄逼人。每到傍晚时分,各摊子的唱家逐渐汇集起来,形成一个庞大的赛歌群。清脆婉转的歌声、喝彩声、鼓掌声、口哨声、黄河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响彻西河滩上空,组成一组全民欢乐的交响乐章。

(原创图文 图片拍自安多某拉伊会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