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阳特色文化「十大失传的技艺」

互联网 2023-07-05 09:21:3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泌阳特色文化「十大失传的技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驻马店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按照公开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程序进行完毕,共有51个项目入选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泌阳县共有4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夭庄小装(民俗类)、白毛老祖百岁醋酿造技艺(传统技艺类)、侯氏祖传消肿散结膏(传统医药类)、吕氏传统中药痔疮疗法(传统医药类)。

夭庄小装

泌阳县“夭庄小装”非遗项目,位于县城西北15公里处的双庙街乡夭庄村。作为一项大型游艺民俗活动,“夭庄小装”是该村留传下来的,在县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瑰宝之一,成为本地社会民生和地域文化的一大景观。相传,夭庄自1927年,就组建了民间艺术团,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时存时断,几经风雨,流传至今。现在流传下来的“夭庄锣鼓地,越敲越富裕;锣鼓震天响,吉祥又安康;锣鼓响破天,户户都平安”等口头禅,足以说明这里民间文化的源远流长。

据村里老人们回忆说,夭庄民俗表演以小装为主要内容,还伴有高跷、花船、斗驴、独杆轿等古玩、杂耍。据说,小装表演举办于清朝中期,已有近200多年历史。当时,由村上吕、倪等几家大户联合举办,后风风雨雨,延续传承至今,已是11代了。近年来,在村领导的支持下,村里部分艺人热心组织,春节期间,每次活动都有上百大人、小孩参与,都不索一分钱的报酬,纯属自身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夭庄小装是一种融戏剧造型和杂技娱乐表演为一体的、肩扛类大型民俗活动。小装内容形式独特,上下两层,下层扛装人为身强力壮的男性,上层为4—6岁儿童,身穿戏服,手持道具,戏名各有不同,各具特色。装架子上下对接处,设置有大彩花或花篮,看似儿童站在花篮之中。儿童接有假腿假足,悬空而站,在扛装人行进时前后摆动,配合鼓点进行表演,装扮奇妙,真假难分,装置精美,令人喝彩。

“白毛老祖百岁醋”传统酿造技艺

“白毛老祖百岁醋”的生产厂家——泌阳“天一味”醋业有限公司,位于县城东北50公里处的下碑寺乡和邵庄村委冉沟西岗。

据调查:大约100年前后,白毛老祖百岁醋的创始人——崔氏先祖崔五福,按照古代传下来的制醋古方,经酿造实验,获得成功,在泌阳周边小有名气。后来,酿醋古方,传至四代传人崔留平手中。1986年,他建立醋厂,使该醋的传统酿造技艺才得以传承和保存。白毛老祖百岁醋用料考究、独特配方,生产工艺上不断改进,技术上不断完善,从一开始小缸发酵酿造,发展到今天的厂房发酵,酿造技术经过了四次大的变革,但其古老的配方,以及固有的传统酿造工艺,始终得以传承,保证了酿出食醋品味纯正、酸而不烈、浓郁清香、回味无穷,被列入县市级非遗名录。

白毛老祖醋传承至今,承载着历史,具有特定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征,是当地匠人的智慧结晶。可以说,白毛老祖百岁醋是天中大地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研和经济价值。

侯氏祖传消肿散结膏

泌阳县“侯氏祖传消肿散结膏”属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位于泌水河畔的古城街道办事处。据当地史料记载:“侯氏祖传消肿散结膏”是清朝末年、泌阳朱集一带一位叫侯国兴的老中医研制而成的。

侯国兴大约出生于1873年前后,祖籍现社旗县朱集镇袁老庄村,此地清末民国时期属南阳府泌阳县管辖,毗邻泌阳、唐河等地。1932年,第二代传承人侯定方举家搬迁到唐河县少拜寺行医,利用侯氏祖传消肿散结膏为当地百姓治疗外科疮疡疾病,由于疗效显著,很快得到百姓认可,名扬四方。1988年,第三代传承人侯太运举家又搬迁至泌阳县城,从此便落地生根。第四代传承人侯平选子承父业,恪守祖训,并经常在外进行培训,与同行学习、交流,不断总结临床经验,精益求精,使侯氏祖传消肿散结膏以良好的治疗效果和优质的服务,赢得了更多患者的好评,在泌阳城乡及周边,享有盛名。

侯氏祖传消肿散结膏,是侯家祖传的一种采用当归、川芎、苍术、大黄等30余种纯天然中草药,精心熬制而成的外用黑色膏药。用时贴敷患处,使用方便、快捷,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治愈率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该项目作为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构成要件,由于其鲜明的地域性、传承性和发展性,承载了中医药知识、蕴含了丰富的中医文化,对于研究中医中药,弘扬中医文化,传承中华文明,挖掘文化遗产、解除患者痛苦,使我们重新审视中国传统医药,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研究和社会经济价值。

泌阳吕氏传统中医痔疮疗法

“泌阳吕氏传统中医痔疮疗法”,是由清嘉庆年间泌阳县泰山庙大寨吕复寅老人始创,一代一代传承至今的传统医药类非遗项目。

目前,第七代传承人吕春义老人已经87岁、第八代传承人吕绍军也已57岁。一百多年前,吕绍军祖上从泰山庙大寨搬迁出来,现居泌水街道办事处韩岗居委韩岗组。

痔疮主要由久蹲久坐、热毒上火、细菌所致的机体组织严重损伤所至。该项目精选采用蒲公英、翻白草、野葡萄等28种纯天然中草药配制而成,经过多种工序,研成粉末。使用时外撒患处,或用软膏调敷患处。配制简单,适用于24种痔疮病。复杂的药剂调配和制剂,保证了配方的临床疗效,药品检验,技术操作,确保安全有效。同时,精心配制,对控制热毒攻心、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等有奇特功效。特别是内痔出血者用药2分钟见效,止血、止疼、止痒、下坠等症状即可消失,无副作用,无痛苦,不感染,促进创面修复愈合平整,创面愈合瘢痕少,治愈率达95%以上,名震城乡。第八代传承人吕绍军,在父亲的亲手传授下,已掌握治疗痔疮和蛇胆疮等各种疮类的疗法,多年来,为五保户、低保户、残疾人及贫困户病人免费治疗。《河南日报》等竞相对其宣传报道,被国家文明委评为“中国好人”。

近年来,我县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体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等要求,2019年12月,县委编办正式成立“泌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明确了编制人员、主要职责,经费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县文化部门和非遗保护部门积极开展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及专项保护经费的申报工作。去年申报国家盘古神话保护专项经费17万元。并进一步加强全县非遗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的管理,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保护、传承工作,积极开展各类非遗展演展示活动,不断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水平,为打造文化强县、推动我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实现经济跨越发展作出了新贡献。

(作者周豫琳系泌阳县非遗保护中心主任、泌阳县作家协会主席、副研究员。)

来源:说泌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