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京韵京味儿「京腔京韵的歌」

互联网 2023-07-04 21:04:1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京腔京韵京味儿「京腔京韵的歌」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五步千山万水,六七人百万雄兵”,这是对京剧艺术的真实写照。京剧,集文学、音乐、美术、表演、舞台等艺术元素为一身,无论是生、旦、净、丑的角色设定,抑或脸谱红、黑、蓝、白的人物形象,还是唱、念、做、打的表演形式,都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练和折射。

京剧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多彩的艺术风格和完整的表演体系曾令我们引以为豪。然而在文化多元化、艺术多样化的今天,各种艺术形式精彩纷呈,京剧的表演形式已渐显刻板,了解京剧、认同京剧、创新京剧,让京剧文化焕发新的荣光已迫在眉睫。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明熙小学是武汉市第一批京剧示范校。为彰显学生个性,激发学生潜能,学校致力于打造京剧品牌,“小小谭鑫培”京剧社活动如火如荼,京剧课程丰富了学校的课程体系,陶冶了学生的艺术品格,也提升了校园的文化内涵。

课程目标

“京韵飘香”是学校京剧课程的总体目标,即通过“梳理可用资源、整合学科课程、探求方法途径、实施校本课程、构建特色文化”等方式,让学生感受、体验和创造艺术之美,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推进学校内涵的可持续性发展。

“沁润童心”是课程的本质追求,即通过欣赏校园京剧文化,让学生领略京剧艺术的美感,培养对京剧艺术的兴趣;通过普及班级京剧课程,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历史渊源、文化形式、艺术风格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通过京剧社团的活动和实践,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发展。

课程内容

学校京剧课程以“社团与课程同行,课程与社团同在”为宗旨,以规范国家标准课程、挖掘地方本土课程、开发校本特色课程为主题,以深耕校园文化、用好校本课程、彰显办学特色为载体,积极拓展课程内容与模式。

课程按照学习的形式和深度设为三个维度。第一维度为感知,即“发现京剧”,充分利用学校文化墙、艺术长廊、班级板报、校园广播等宣传阵地,进行京剧元素与文化展示,引导学生观察与发现,初步感知京剧艺术的美与真;第二维度为了解,即“品味京剧”,以体艺课为主渠道,欣赏京剧唱段,学习京剧知识,进行学科渗透与融合,引导学生了解京剧的艺术价值;第三维度为运用,即“演绎京剧”,以“小小谭鑫培”京剧社为抓手,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京剧知识和表演技能。

课程实施

学校大力挖掘京剧教育资源,自主编写校本教材《京韵飘香》,并将其纳入学校课程,构建起“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课程体系。为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还聘请武汉市京剧院外派旦行和生行教师到校进行京剧教学,配齐配足专职教师和辅助教师,配备专门的京剧教室和道具,依据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实施教育教学活动。

体味京韵——为让学生了解京剧、爱上京剧,学校打造了浓厚的京剧文化氛围,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都设计了京剧元素,让学生在耳濡目染、身临其境的环境中享受京剧艺术之美。

鉴赏京韵——学校以音体美为京剧课程实施的主阵地,以各学科融合为京剧课程的有力支撑,以社团教学为品牌,实现京剧课程的三种课堂模式。

普及课堂:音乐课以“动口”京剧为主,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京剧的美学价值——评赏京剧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学唱京剧培养学生演绎美、创造美的情怀。美术课以“动手”京剧为主,鼓励学生用美术的视角挖掘京剧文化内涵,发展他们的创新及创造能力。体育课以“动体”京剧为主,要求“人人会做京剧操,生生都享京剧情”,让京剧文化在体育运动中迸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融会课堂:语文课侧重对京剧语言如唱词、旁白的赏析,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文学欣赏水平;数学课对京剧脸谱、服饰进行重构;英语课尝试京腔洋调译国粹;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京剧中的高尚情操。

提高课堂:建立了一套“人人可参与、生生能提高”的课程实施体系,组建“小小谭鑫培”京剧社,聘请京剧院专家现场教学。京剧社的学员通过自主申报、学校选拔的方式选取。京剧社课程每周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目标,力求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都能获得收获。

演绎京韵——每年学校艺术节、元旦、儿童节等特殊的日子,学生都会编排京剧节目、再现京韵装扮,让京腔京韵传遍校园。校园戏曲展演、校园课本剧艺术节不仅是学生检验学习成果、展现自我的舞台,也是课程得以延续的有力保障。

创新京韵——为保证课程的深度和广度,学校带领学生探访京剧院、体会戏曲票友会、登临戏曲大舞台、探访京剧艺术家。一系列实践活动为学生对京剧和戏曲的再认识、再学习提供了动力,也是学生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知的过程。

课程评价

京韵飘香课程将“兴趣为先、激励为主”作为评价的基本原则,不仅注重知识的习得和素质的提升,同时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重视学生情感态度的感受和价值观的形成。课程评价采用三个“一”相结合的方法:每周一点评,以文字和图片等形式记录每天、每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历程,让学生、教师和家长都能心中有数;每月一展示,以课堂比拼、才艺展示等形式展示学生的进步,让学生发展自身优势、发现学习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每期一总结,通过自评、互评和校评相结合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感言,以学期表彰的形式树立榜样、激励先进。学校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京剧活动,帮助学生走出校园、增长见识,真正实现“人人必参与,人人有成果”的评价目标。

(作者单位系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明熙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3月31日第7版

作者:曾明星 柯汉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