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的印章文化对比「文化交流的印章」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日的印章文化对比「文化交流的印章」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古代主要用作身份凭证和行使职权的工具。它的起源,是由于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早在商周时代,印章就已经产生。如今的印章,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融实用性和艺术性为一体的艺术瑰宝。
中国的个人私章慢慢消失从法律上来讲,合同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个人印章需要得到双方的认可,但私章谁都可以刻,很难证明真伪。而签字,手印(每个人的指纹不同)是唯一的,慢慢地就得到认可。
日本的印章文化真正开始使用印章被认为是从奈良时代起,在律令国家体制下,效仿中国的隋唐印制,开始使用官印。之后印章的样式逐渐丰富起来,武将、大名等也开始使用印章,传承到了现在,成为一般人代替签名的工具。印章在日本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现在不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反而是遍布了生活的各个角落。
在日本没有印章寸步难行,没有印章本人去都不好使。去银行开户只有人和证件,没有印章还是不行。在公司请假也要层层盖章承认。
为什么在日本,比起签名,印章更容易被承认呢?据说是因为有很多人的签名都很潦草所以难以辨认,特别是现在流行的艺术签名,虽然好看,但是几乎看不清是什么字,而印章字迹清晰,字体一致,是证明身份的最佳选择。
日本印章规格也是有要求的
在公司盖章也是很讲究的。印章的位置要像鞠躬的一样才对。
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当中,因为这种“印章文化”导致政府发放津贴的迟滞,因而备受质疑。当年9月,“菅义伟丸”启航的时候,就把“去印章化”作为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
随着电子化的普及,将文件上传到加密的云端,主管们登陆后确认并批准文件内容。这样员工即使不在公司也可以及时处理工作,省时省力还能节约成本。
但是,“印章文化”也根深蒂固地存在日本企业和社会中。绝大部分企业认为它在促进与商业伙伴之间的信任关系和内部沟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今年日本一家机构在对企业经营者的问卷调查中,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去印章化”这个习惯不会被简单地抹去。目前,日本政府还没有在各部委之间建立统一的制度和机制,所以对日本政府来说逐步构建“互联网 ”环境下政府管理和服务方式还是任重道远,“去印章化”只是其中艰难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