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木摄影师「摄影师阿木」

互联网 2023-07-04 17:22:2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南木摄影师「摄影师阿木」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去年有一段时间,经常找不见木南,一问,是去永寿拍“扶贫”了。他用华为手机拍摄的视频和照片,使我有机会一睹脱贫农民的精神风貌,极具画面冲击力的纪实影像作品,再次刷新了我对农村农民的认识。

“一个中国脱贫农民的告白”——木南人文艺术影像展所展览的摄影作品,属于纪实摄影的范畴,和木南拍摄的“大头照”等,一起构成了木南的人文艺术影像系列。

记录,是摄影的根本功能,也是纪实摄影的责任。纪实摄影起源于纪实,发展于纪实,所谓有图有真相,其主题性、真实性、艺术性是纪实摄影的基本要素,它区别于其他门类的摄影,比如旅游摄影、民俗摄影、新闻摄影、还有一些即将消失的什么什么等,虽然这一类照片也都具有客观真实的属性,但它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纪实摄影,纪实摄影和其他门类摄影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仅要真实,而且作品更要蕴含摄影者的精神、倾向和审美,是经过梳理选择之后的客观记录,是摄影者通过镜头和被摄对象情感交流的客观表达,在于作品释放出来的人文情怀。

木南选择了一个既主流又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农村现实题材——脱贫后的永寿县耿家村的老耿,聚焦历史进程中的大事件,主题鲜明,角度多维。他的摄影作品把诸多艺术元素如绘画、文学和哲学元素融入其中,精神旷达,内涵丰富,尤其是作品中流露出来的对农村农民的热爱,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像纪录片中老耿讲述时表情的自然变化,历经沧桑的几幅手部特写、老耿换上“新”衣服头戴帽子的笑容,挂满镜框昏暗烟熏的窑洞里老太太的画面,油画般令人震撼。观众从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到的是,老耿脱贫后发自内心的愉悦和对美好未来的祈盼,有些场景简陋而不丑陋。用镜头见证历史,让历史成为后来的镜子,这是纪实摄影的价值和力量。

柴可夫斯基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悲怆》,让我们可以听到人生,优美的旋律使它成为最伟大的交响乐作品之一;施特劳斯的《天体乐声圆舞曲》,让我们可以听到来世,音乐很轻,但不肤浅。木南的作品,同样具有这样的艺术感染力。它浓缩了摄影家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这是影像艺术的力量。

这次展览的影像作品,全部是木南用华为手机拍摄的,高度智能化的手机,使摄影师不用过多的拘泥于光圈速度白平衡这些技术层面的东西了,他可以把精力更多地用在构图,抓取、节奏基调、意境表达上面了,而木南则更是扩展了手机摄影的外延。

一是他用胳膊代替三角架,虽然手持拍摄,但聚焦准确,我们从放大到二米的夕阳下的羊群照片中,可以看到他手臂的功夫不是一般的深厚,画面稳定焦点精准;

二是他拍摄前从来没有剧本,没有拍摄计划,一切都随风,他是个狠人,一个不受摄影流派摄影组织约束的独立摄影家;

三是注重开头和结尾,当别人开始拍摄时他已结束,当别人结束时他还在拍,前后十秒,往往影像就有了最精彩的部分;

四是快,说的是他的抓拍能力,如果要拍一个人,经常听木南说,给我一分钟,一分钟就能准确地抓住摄影对象的特征,完成作品;

五是不经意间完成拍摄,这些影像有些己成为珍贵的记录,他几乎是全天候的有手机伺侯,不经意间,就可能被他摄入画面。在这一点上,我对木南是有意见的,因为我头发少,他给我拍的有些照片,头顶明亮的像个灯泡,所以,为了避免走光,每次到贾馆来我都戴上帽子;

六是他很少用变焦的方法去推拉摇移,他手臂长的像个摇臂,可以把手机镜头贴的更近,还不影响和摄影对象的交流。在摄影者、镜头、摄影对象之间隐去了镜头,但却用镜头细致的刻画了人物,这一点,在《一个中国脱贫农民的告白》纪录片中有淋漓尽致的表现,以至于很多人以为老耿是对着稿子在说,真实地让人不敢相信什么叫真实。

所以,鼓励大家拿起手机,记录身边值得记录的,因为今天的一切都将是昨天。

贾平凹先生曾经说,“木南是个大格局大能量的人,在探索文学艺术诸多方面的行进中,挟风带雨,有光有电”。

——陕西省交响乐协会会长 李夏河

编辑:马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