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藕是哪里的美食「哪些莲藕吃起来比较面」

互联网 2023-07-04 11:49:1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桂花藕是哪里的美食「哪些莲藕吃起来比较面」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大家好,今天小董想给大家分享的美食是桂花莲藕和土笋冻,莲藕大家想必都见过,可用香味浓郁的桂花做出来的莲藕,你吃过吗,还有如果冻一般透明的土笋冻,带你见证食物的神奇。

桂花莲藕

八月桂花香,八月藕宜人。甜香的桂花和清鲜的莲藕天生同气相求,又几乎同时光临世上。若在金陵,把桂花的树之香和莲藕的水之鲜熬煮于一处,便得到天作之合的美味。 有年秋天去南京大学,走在路上忽然闻到一阵不知道来自何方的桂花香。循香而去,沿着摇曳的梧桐树光影找到校园外一处专卖桂花蜜汁藕的小摊子。据说,这里有南京最好吃的藕。 摊子太小,小到仅有一个窗口,也没个座位。而藕,就整根整条地浸在一口巨大的电饭煲里煮着。煮藕的汤汁浓黑红亮,泛着细腻的泡沫。绛红油润的大藕横七竖八浮在汤上,胖乎乎的。顶端的鹦哥头处切过一刀,周围叉着几根牙签,是为了防止里面的糯米溢出来。

一问才知,这藕是论斤卖的,一卖就得是一整根。 我印象里的桂花藕都是餐馆里的盘中菜,像这样朴实的卖法还是头一次见到,于是新奇地称了两根。老板夹出粗壮的莲藕,麻利地切成手指粗的切片。刀起刀落,但见藕断丝连,拉出晶莹的细丝。 切好的藕浇上浓稠的蜜浆,盛在快餐盒里递了出来。我托着烫手的餐盒,站在街边的梧桐树下,就着缥缈的桂香,用牙签挑起一大块,迫不及待一口下去——温热、酥糯、黏而不烂、嚼劲十足,那层层递进的口感让人着迷。桂花树积聚了一年的甜香已然完全凝聚在藕的纤维中, 也融化在密密实实塞满藕孔的糯米里。珠圆玉润的米粒饱吮了藕的清鲜、蜜的甜润,咬起来“咯吱咯吱”的。蘸上蜜浆抿一抿, 无与伦比的美妙。那一缕缕扯不断的藕丝缠绕在唇齿间,又给那甜浓平添了几许缠绵。小吃也有大味道,香糯的蜜汁藕恰如一-阕千回百转的<桂枝香》,饱浸着金陵的古早味。

一般说南方的藕通常是中虚七窍,肥硕粗壮,吃起来口感糯而不脆,可煮可炖,还可以煲汤。但南京的藕却是九孔,吃起来糯而有咬劲。北方的藕也是九孔,却是纤细秀气,外皮银白光亮,品相风雅,很容易让人联想起古书上所形容的美女的胳膊——“藕臂”。这种藕质密脆嫩,不适合长时间煮炖,只适合炝炒或凉拌,不过却也能做出北派的桂花藕。 古人说:鲜嫩莫过花下藕。荷花盛开之时,顺着荷梗潜到湖底捞出嫩藕,藕节处还带着淡淡的荷香。这样的藕极嫩、极脆,而且有个极美的名字——花香藕。若是掰成两截,雪白的断面处齐刷刷地露出一圈九个晶莹剔透的孔洞,好一个“外面看来如璞玉,胸中雕出许玲珑”,只是不见“藕断丝连”。这样的藕,即使生着咀嚼,也会脆嫩鲜甜,满口清浆,吃不出一丁点儿渣滓。

将鲜脆的藕刮去嫩皮,细细切成薄片,用滴了白醋的清水泡上一阵子,下到滚开的沸水里略微焯焯。焯的时候可以用铝锅、砂锅、搪瓷锅,但就是不能用铁锅。若是用了,藕色泛红,就不漂亮了。 焯好的藕片放进冰凉的清水过一过,拌上泡好的桂花水,整整齐齐码放在盘子里,撒上晶莹的白砂糖,点缀上绛红的金糕丝,一盘水嫩的桂花莲藕做好了,看着就凉快。嚼上一片,唇齿生津,让人不由想起月色下的荷塘。深深嗅一嗅那淡雅的幽香,顿觉心神荡漾在云天之外,融化进初秋的第-缕凉风里。

土笋冻

如若一种吃食可以被编进童谣里,那才真是令人魂牵梦绕,回味无尽,就比如一颗晶莹剔透的土笋冻。 记得第一次吃土笋冻是在厦门。开席前桌上已经摆了几样凉菜,其中一盘摆着十几个鸡蛋大小的半圆球,淡淡如琥珀,中间镶嵌着几根灰白相间、两寸来长、黄花似的东西,晶莹剔透,与其说是吃食,不如说是件工艺品。主人热情推荐道:“快尝尝,这土笋冻可是我们这儿的特色!蘸上点芥末醋吃。“吁是用筷子哆哆嗦嗦夹上一颗,放进嘴里轻轻咀嚼,嗯!爽辣刺激的芥末醋里裹着的那颗胶冻弹性十足,甘洌鲜美,中间的根根土笋幼滑爽嫩,咬起来很有嚼头儿。一种无以言表的畅快从舌尖一直顺进心田,真舒坦!请教主人这般美味是用什么做的,答案让我吃惊:这柔韧鲜异的吃食竟然是一种海滩上挖出来的肉虫子,因为长得一环一节的像春笋的幼芽,所以叫土笋。

有人以为土笋就是沙虫,其实不然。通常说的沙虫是方格星虫,个头儿比土笋长,颜色发红,生长在多沙的环境里。沙虫可以爆炒,也能煮汤,晾干以后可炸可炖,但唯独不能做成胶冻。土笋的学名叫“可口革囊星虫”,这种黑灰色的虫子只生长于淡水与咸水交界处的滩涂,所以又叫“涂笋”。 土笋产量不大,熬汤、炒菜并不好吃,可它胶质多,做成冻吃却是妙品。原来,那一颗颗晶莹剔透的水晶球,是用了南海滩涂中吸取了淡水和咸水的精灵熬煮提炼而成的。 活土笋要在水里养上一天,吐净泥沙后用石槌碾磨出腔肠,放进清水揉搓洗净,再加上调料,熬成稠汁,装进小碗,冷却成冰晶似的胶冻。熬土笋不仅料要足,而且很讲分寸,既要熬到土笋里的胶质尽数析出,可又不能熬得太烂,破坏了那丰美润滑的口感。想来第一个吃土笋的人必是智勇双全——不仅有吃这虫子的勇气,还有能琢磨出这套做法的心思。据说这个人就是曾居住在福建安海的郑成功。

滨海小城安海与金门岛隔海相望,郑成功八岁时从日本回国,定居在安海安平桥西畔长达二十年之久。后来他屯兵收复台湾,为解诀驻军粮食不足的问题,他让人挖海滩上的土笋熬汤充饥。不想寒夜一过,热汤凝结成冻,大家一尝,味道甘洌鲜美。 在闽南,吃土笋冻的地方很多,厦门、海沧、泉州等地都有,可最地道的土笋冻仍在安海。正宗的安海土笋冻并不在酒店的宴席上,甚至不在街巷两旁那些挂着招牌的店铺中,而是隐匿于旧街的菜市场里。 菜市场的一隅总有那么几位头戴斗签的老阿伯,他们或站或蹲,热情地招呼着往来行人,身边摆放着两只大白铁皮箱,箱子里正是古老的土笋冻。那土笋用的是五里桥中亭港肥硕的土笋王,水是镇西按村甘洌的古井水,再加上祖上传下的老手艺。若有食客想吃,就盛上两个晶亮柔韧的水晶放在碗里,其中凝结着几条清晰可辨的大土笋,蘸上蒜蓉香醋,任凭丝丝缕缕鲜脆的土笋滑进喉咙,满嘴甘爽清凉中回荡着淡淡的鲜。

尝着古老的滋味,闻着菜场里的蔬果香和鱼腥合气,听着熙熙攘攘的闽南土话和远处小孩子正在唱的童谣:“土笋冻呀土笋冻,最最好吃真正港,天脚下,笼都真稀罕,独独咱家乡出这项....恍惚穿越到很久很久以前的某个时空里。今天小董的美食分享就结束了,想了解更多美食,请多多关注小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