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逐梭成舞凤「古代织锦」

互联网 2023-07-04 09:21:2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织锦逐梭成舞凤「古代织锦」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汉代丝织业比较发达,纺织技术也有很大的提高,丝织品种更为丰富,有锦、绫、绮、罗、纱、绢、缟、纨等,常见的花纹有云气纹、动物纹、花卉纹、吉祥文字、各种几何纹等,其中以云纹最为常见,以线条的舒卷起伏为表现形式,虎豹熊鹿、鸿雁和仙真羽人在云气中游行,成为锦纹的主题,被称为“汉式锦”。

汉式织锦在图案上带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当时汉代统治者热衷于道家荆楚巫术的神仙学说,这一时期的织锦纹样风格也与此相似,在连绵起伏、流动飞扬的云气间布满了各种奔腾活跃的祥禽瑞兽,并在纹样的空隙横向穿插着“延年益寿长葆子孙”、“登高明望四海”、“长乐明光”等秦汉时期寓意吉祥的隶书铭文,显示了汉代艺术的飞动之美。汉式织锦是西汉至魏晋时期丝织工艺最高水平的代表,汉代丝绸之路的开通,使之得以传播至非常遥远的地区。考古学家在中国新疆的罗布泊楼兰古城遗址、民丰尼雅遗址以及蒙古、俄罗斯、叙利亚等地公元1~5世纪的遗址中,都发现了这种色彩鲜艳的汉式织锦。

尼雅遗址——沉睡的王国

在祖国的大西北——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的漫漫黄沙中,坐落着被世人誉为东方“庞贝”的尼雅遗址,这里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精绝古国所在地。公元4世纪,这个在丝路上曾经繁荣一时的绿洲小国悄然沉没在浩瀚无垠的沙海之中,其宏伟的国都尼雅也从此默默地沉睡在大漠深处。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千七八百年前,这里曾有一个文化璀璨、歌舞升平的古老王国。《汉书·西域传》记载:精绝国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住着四百八十户人家,三千三百六十口人,养着由将领统辖的兵士五百人,东汉时精绝国被附近的鄯善所征服。这个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中介于楼兰和于阗之间的精绝国,只留下这一点点记述,此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

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袜

东汉

1959年新疆民丰墓出土

长45厘米、宽17厘米

这是一具男尸穿的袜子,长筒状,足指部分略收小, 左右稍有差异,是丝绸之路上发现的典型的东汉织锦实物之一。

我国汉晋时期“铭文锦”的生产使用异常广泛,此款为一块典型的汉式织锦。纹样主题也是汉晋风格,瑞禽、瑞兽,间以流畅的云纹,小的空隙处织入文字。整幅颜色有绛色、宝蓝、浅橙、浅驼及纯白五色,织物表面显花的经丝由于分区换色,所以呈彩条效果,整个花纹图案以自由云气纹为骨架,云纹中饰以珍禽瑞兽,在它们的身旁足下,依次排列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字文为隶书体,这种祝福吉祥词语在当时比较流行。

锦为平纹经锦, 用东汉经锦中织法最复杂的“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锦制成,据夏鼐研究,这种锦需要75片提花综才能织成, 织物经线、纬线循环交错,是由具有提花设备的织机织成,是当时制作最复杂的一种织物。

长沙马王堆——汉代丝绸宝库

“当人们对历史感到困惑的时候,考古总会给人以惊喜”,被世人誉为“20世纪中国与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正是“给人以莫大惊喜”的考古发现。1972年是中国丝绸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因为它开创了中国丝绸考古的新天地。

马王堆汉墓在长沙市东郊,是西汉轪侯家族墓地,轪侯利苍早年随汉高祖刘邦参加过秦汉农民战争、楚汉之争,汉惠帝时被封为轪侯,一号墓的墓主则是利苍之妻,名叫辛追,是三人中埋藏时间最晚的一位,规模最为宏大,且保存极为完好。马王堆出土的纺织品数量之大,品种之多,质量之高,都是过去罕见的,由于入葬年代距汉朝建立仅几十年,为汉初丝绸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物,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格外注目。

素纱单衣

身长128厘米,袖长190厘米

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汉代衣装用料除锦较普遍外,纱、罗也极盛行,锦以厚重取胜,纱则以质轻薄讨人喜爱,此款素纱蝉衣为浅赤色,领与斜襟以几何纹绵镶缘,轻盈飘逸,薄如蝉翼,包括领及袖口镶边总重量49克,纱的宽度仅0.08厘米,古诗形容“轻纱薄如空”,真是恰当之极,目前现有的复制技术还达不到它的重量。素纱禅衣是一种没有里的单衣,一般穿在长袍的外面,整件服装的轻柔程度完全可与现代轻薄的蝉翼乔其纱比美,可见两千年前中国织作工艺的高超,充分体现了西汉高超的缫丝技术。

烟色菱纹罗

1972年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

湖南省博物馆藏

烟色菱纹罗代表了汉初织制绞罗织物的高超技艺,这种结构的罗始创于商代,在战国、秦汉时得到广泛应用,并一直流行,直到唐宋时期。用以染色的朱砂,是采用先进的研磨技术,将其制成极细的颗粒,再敷在织物上的。十分可惜的是,这种四经绞链式纹罗与朱砂染色技术如今已经失传。

汉代文献《释名》:“绮有杯文者,因其形如杯而称为杯文。”当时的耳杯为椭圆形,两侧带耳,方便手捧,将之反映到丝织品的纹样上来,耳杯的圆弧则变成了直线。从战国至西汉初年出土的墓葬,尤其是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织物看,其中有大量对称锯齿骨架组成的菱形几何纹样,可能就是当时所称的杯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