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锡进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吗 为什么能写得又快又好 「作者胡锡进」

互联网 2023-07-03 21:41:1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胡锡进的文章是他自己写的吗 为什么能写得又快又好 「作者胡锡进」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胡锡进是当今舆论场上我最敬佩的网红大V。敬的是他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人文关怀,佩的是他的视野眼界、勤奋敬业、笔耕不辍。尤其是在写文章方面,应该说,从整体上讲,他的文章展现了认识上的高度、学识上的宽度、思想上的深度和人性上的温度。

最让我佩服的是,胡锡进老师不但文章水平高,而且是那么高产。千八百字的时政评论文章,几乎是每天一篇,而且还是在工作闲暇之余。有时在深夜凌晨,有时在咖啡馆里,有时在出差途中的飞机、火车上,几乎是随时随地、信手拈来、一蹴而就。

看到胡锡进的文章连绵不断、那么高产,以至于有专门的文章评论说,胡锡进一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一个团队在同他一起运作。

我不懂什么团队运作方面的事情,但从写文章的角度看,我认为,凡是胡锡进署名的文章,应该都是出自他的手笔,即便不是他亲自动笔写的,文章的主要创意思路也是他的。因为写文章这事,不是随便什么人就可以代笔的,除非那个人的水平见识跟他差不多。如果真有这样的人,恐怕早就可以自立门户了,没必要为他人代笔。

那么,胡锡进的文章为什么能够写得那么多那么好?个人尝试着总结分析一下,供大家批评指正。

个人认为,胡锡进文章写得又快又好的原因可以归功于遗传天赋、早年教育、正规训练、阅历锻炼四个方面。

一、遗传天赋

从生物学角度说,一个人能不能干成什么事,遗传天赋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关键和主要的。爱迪生说,他的成功源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有人说,恰恰是那1%的灵感起了关键性的作用。我想说的是,爱迪生之所以愿意为发明创造流99%的汗水,也主要是因为他有这方面的遗传天赋和内在意愿。

搞文学艺术也好,搞发明创造也罢,凡是那些与众不同的东西,天赋禀赋都是十分重要的。就拿莫言来说,就一小学毕业,主要还不是靠天赋吗?你看那些厉害的参赛歌手们,评委们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这嗓子,老天爷赏饭吃!”说的就是天赋这回事。

再说回胡锡进,应该说,写文章这事,同文学艺术和科学发明比,在天赋方面的要求不是那么高。但是,要想达到胡锡进那么顶尖的水平,恐怕还是需要一定遗传天赋的。

胡锡进的父亲虽然是个普通会计,但是多才多艺。胡锡进在回忆说:“父亲年轻时多才多艺,画一手对非专业人士来说非常棒的漫画,记得我发现那些漫画时都惊呆了。他还写诗,吹口琴,无论他听什么歌,听一遍就能把歌谱写下来。”

胡锡进的母亲不识字。但在他母亲的那个年代,不识字不代表没有好的文化禀赋。胡锡进的母亲一直支持孩子们读书学习,用胡锡进的话说,是不识字的母亲把他推向了知识的世界。

胡锡进从小喜欢读书,上学时学习一直不错,后来考大学、做教员、进报社,都说明了他读书写文章方面的爱好和天赋。

以上罗嗦了这么多,就是想说胡锡进的文章写得那么多那么好,是需要一定天赋的,是老天爷赏给他这碗饭吃。像包括本人在内的所谓的一些文化人,可以欣赏羡慕胡锡进,但不要过于嫉妒,更不应仇恨。

二、早年教育

遗传天赋是重要、甚至是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如果只有好的先天禀赋,而没有好的后天环境条件和个人努力,那也是很难成功成事的。

胡锡进的老家在河南汝州胡庄,后来幸运地随母亲的户口出生在了北京。有了北京户口,在北京中小学受教育,恢复高考后第一批上大学,否则可能就是另一种人生和命运了。

除了良好的学校教育,胡锡进的家庭教育对他的成长发展也是十分重要。他曾在回忆中说———

母亲鼓励我们读书学习。她早早把家里的一部分钱交给我和妹妹过日子,我们省下的钱可以买书。我和妹妹一分钱一分钱省,省下的钱全都买了书。我一遍遍精读买来的书,很多书的插图、哪句话在书页的什么位置至今记得。它们建立了我对书的世界的最初渴求。爸爸专门打了一个大书架子,上面全是我买的书,那一架子书成了我在清苦的少年时代面对伙伴们的骄傲,也成了我与别人换书看的资本。不识字的母亲就这样把我推向了知识的世界。

胡锡进的文章能够写得那么多,轻轻松松地每天一篇,我认为,与他小时候父亲对他的严格要求是有很大关系的。胡锡进在回忆中说———

父亲的希望是他的几个孩子,尤其是他的这个儿子,也就是在小学时功课成绩就不错的我。他在我小学时就要求我一个星期额外写一篇作文,我哪写得出来?他的办法就是逼我写,甚至打我,我记得有一次我委屈地呜呜直哭。另外,有一天他突然买了把二胡回来,要求我和妹妹学音乐。我和妹妹谁愿意拉那玩意儿?然而很多年以后,我搞了文字工作,妹妹成了学校乐队的二胡手,连我们都说不清楚,这是否与父亲当年的“逼学”有关。

上小学时除了学校作业,还要求胡锡进每周额外写一篇作文。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仿佛找到了胡锡进文章写得又快又好的主要原因。我跟胡锡进差不多是同时代人(比他小六岁),我出生在农村,印象中小学时就没写过作文,上了初中时才写。按学校要求,每月好像也就是写个一、二篇,这哪能跟胡锡进小时候受的教育训练比啊!也许正是胡锡进父亲当年虎爸式的“逼学”,使胡锡进的写作得到了很好的训练,打下了良好的写作基本功。

因为自己也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受的高等教育也不比胡锡进差,每每看到胡锡进写的文章,就会感到惭愧和自责。所以当我看到胡锡进小时候的受教育情况后,也就感到释然了。不知道这是不是阿Q式的自我安慰胜利法。

三、正规训练

关于胡锡进的正规训练,说的主要是他高中毕业后,正赶上恢复高考,于是学习不错的他顺利考入大学,接受了正规的高等教育。

1978年-1982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读本科;1982年-1986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队任教员;1986年-1989年,追求学业进步的胡锡进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俄语系读硕士研究生。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无论在国际关系学院读本科、在部队任教员,还是后来继续读研究生,胡锡进的工作都离不开文章写作。也许正是个人的爱好特长和后来的专业教育,使他选择从事了可以充分施展自己才学的新闻工作和事业。

四、阅历锻炼

胡锡进1989年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人民日报》社当上了一名国际部的编辑。1993年,波黑战争爆发,前线急需大量战地记者。胡锡进得知后,马上写了申请书。上级考虑到胡锡进当过兵,又会俄语,就批准了他的请求。胡锡进到达萨拉热窝后,发现当地的情况非常糟糕。萨拉热窝作为双方争夺的焦点,经常发生交火。有一次,子弹擦着胡锡进的耳朵飞过去。1993年至1996年,胡锡进在南斯拉夫的三年间,他经常深入战火中的波黑,后来写作《波黑战地采访手记》一书。正是凭借此书,胡锡进1999年入选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外事工作者。

2003年,海湾战争爆发,胡锡进再次请缨,前往海湾前线,做了大量关于伊拉克战争的。2009年4月,《环球时报》创办英文版,胡锡进兼任英文版总编辑。曾在美国、日本等国采访,采写过大量独家新闻,并参与策划了一系列重大新闻采访活动。

在《人民日报》这个国家级媒体平台上,无论是战地新闻报道还是时政评论撰写,对写作的速度和质量都有着很高的要求。这样难得的丰富阅历,使胡锡进的文章写作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同时也使他的才学得到了很好的发挥。

五、结语

2021年12月,胡锡进虽然从《环球时报》总编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多年养成的好习惯继续让他笔耕不辍,继续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做贡献。

胡锡进能够成为今天中国媒体舆论场上的一面旗帜,是个人、家庭、社会、时代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无论在才学能力、家国情怀,还是在社会贡献上,胡锡进都是值得尊重和敬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