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沃新华「刘加正中国书法家」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书法家沃新华「刘加正中国书法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书法和文学是不可分离的,从先古时代,在没有凸显创作主体以前,留下来的书法作品,如《毛公鼎》《散氏盘》《石鼓文》等等,《石鼓文》本身也是诗歌,然后一直到秦汉时期的很多碑文,比如《西狭颂》这样的一些作品,里面都包含着文学的含义。
但最近这些年来,书坛有一个怪象——书法家们自己写不出诗文,就自欺欺人地说书法家是艺术家,不会自创诗文没有关系,最典型的就是上海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沃兴华。
对此,国际书法家协会主席刘正成认为,文学是一切艺术的根本,离开了文,就谈不上书法或其他艺术作品的意境。
什么是意境呢?意境就是作家、艺术家对艺术要表达的一种境界,所以说没有文字的暗示,艺术的表达是很欠缺的,不光是书法的需要,所有的其他艺术都是需要的。拿音乐来说,最著名的音乐如贝多芬的《田园》《英雄》,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标题的暗示,把听众引入它所规定的诗的境界。
当然,也有无标题音乐,无标题音乐只是一个比较小的曲子,大的作品必须要有文字、文学和诗的暗示,以此来引入作者对艺术境界的感受、理解和领会。
书法之境界与诗境、画境、禅境相通,但在当代一些所谓“纯艺术家”那里,堕落到与文学无关,与诗词无关,“只要会笔墨形式构成就行了”,真是荒谬!
刘正成认为,现在很多书法家都是“誊文公”,把书法这门精英艺术蜕变成为“纳鞋底、剪窗花”般的民俗艺术,就连国家最高奖的“兰亭奖”作品,也只是抄写唐诗宋词。
看看王献之的《鹅群帖》《洛神赋》,王羲之的《兰亭序》《丧乱帖》,以及《十七帖》里的家信,都是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
但我们当代的书法家呢,所谓的书法名家都只会抄写唐诗宋词,我们应该反思反思。刘正成说,我很想跟大家坐在一块讨论讨论,这些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书法怎么样反映自己的生活呢?大家都是文才,写写自己的生活应该是没有困难的。《兰亭序》就是现场作文,表达自己的人生观。
当代的书法作品,怎么就看不见自己的声音呢?500年以后,考古工作者发现这一堆书法作品,全写的唐诗宋词,以为你们这些人是生活在唐代还是宋代的呢?后人一定不知道这是生活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这批“伟大书法家”的作品!看看现在的作家协会、诗歌协会,他们的作品难道不表现自己的生活吗?
所以,沃兴华等一些人认为当代书法家是艺术家了,不会自创诗文没有关系!刘正成却说,书法家只会抄唐诗宋词,很荒唐,500年后一定会被后人耻笑!各位网友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