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艺术展「传媒展」

互联网 2023-07-03 12:26:07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新媒体艺术展「传媒展」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不同媒介视角下的当代艺术会呈现出怎样的不同?近日,多个当代艺术相关的展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以版画、肖像画、雕塑装置,甚至是随机性极高的网络语言等不同媒介探讨当代世界的诸多命题。

水印版画,嫁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

顾亦鸣的版画道路始于在中国美术学院附中读书时老师的一句话。“有一次下乡时,我用炭笔画了一批带老房子风景的黑白效果写生,当时的班主任看了觉得那批画特别有版画的感觉。”后来,他报考了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对版画这一题材的喜欢,也在无形当中延续了下来。

“选择版画跟我的性格有关。” 顾亦鸣介绍,版画是一个间接的画种,中间有很多环节,工序性很强,每个流程都需要耐心,安静、有条理的人才做得好,这一点跟他的性格正好是契合的。“我很享受这个过程。”

2015年,顾亦鸣受广美版画系领导之托筹办传统版画工作室。长期的学习与实践中,顾亦鸣大量阅读中国古版画史、中国古代印刷史以及造纸术等书籍,对中国传统版画进行深入了解,被水印版画的东方韵味深深吸引。

“起幽——顾亦鸣个展”通过艺术家的六十余件水印木刻作品,思考水印版画在当代的美学命题与媒介题材中新的可能性。

“城市·自然·人”一直是顾亦鸣不变的主题。从早期黑白木刻、丝网版画,到现在的主攻方向水印木刻版画,顾亦鸣的创作在不同的版种、技法、工具、材料之间跳跃与摸索,但关乎人类未来发展的主题在她的创作中不断延伸。

“我不去刻意描摹具体事物的形似,不去追求场景的真实性以及客观性,而是注重画面意境的呈现。将造型进行简化、空间压缩,力图用简洁的构图追求出别致的装饰美。” 顾亦鸣表示。

展览策展人、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认为,顾亦鸣在图像语言的转化中试图营造一种静谧的简约美感,在中国传统媒介与当代视野中探寻一种全新的视觉“复制”模式,以完成对人与自然、建筑与空间等哲学问题在美学层面的深层探讨。

在对传统的学习——梳理——建构中,她明白自己的创作与教学方向:将传统技艺融入到现代版画创作,并在传统中汲取精神文化因素进而加以创造。“我想试着将优秀的传统技艺跟现代艺术创作的理念、形式、语言进行结合。让水印版画成为一座嫁接传统与当代的桥梁。这样既传承弘扬了传统文化,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我觉得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顾亦鸣说。

400余件肖像,走进面孔里的写意世界

“直面——童雁汝南作品展”则利用肖像艺术展现对信息时代轻巧多变的当代艺术的反省式批判。展览精选了艺术家近25年来的经典之作400余件,从文献、出版、影像、现场创作多方位展示肖像艺术的当代表达,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的大体量创作的精彩呈现。

看似随意涂抹的笔触和色彩层次勾勒出人物面部的轮廓,画面抽象而兼具“诗意”。“话家”何祚欢、“老板娘”尹北琛、“岔巴子”田克兢 ,艺术家樊枫、冷军、郭润文、傅中望、冀少峰、王心耀,还有哲学家邓晓芒……这些都是童雁汝南写生的对象,用固定的41cm×33cm尺寸,固定的正面人像角度,固定的人物与背景关系来呈现人物神韵。

与传统写实肖像所不同,童雁汝南的肖像画创作以文人画的写意精神为支撑。早期对中国传统绘画和书法的研习和积淀,与其后于中国美术学院对具象表现绘画的学习实践,促使其得以将油画艺术和水墨画艺术的表现手法融合共生,形成更为丰富多元的艺术语言。

在1997年至2021年间,童雁汝南跨越欧美亚非拉多个地区,修行式地对世界各民族人物进行面对面肖像写生创作。他将其对于肖像艺术的理解和表达带入当今时代的语境中作更新的诠释,创作出属于现代人的精神肖像。

童雁汝南强调绘画的“真实”。这种“真实”不是指画面与创作对象外在表现无差别的精准一致性,而是在摒弃人物外在信息,消去图解性和表现性之后,回归至人性原始的最深处。

“观其作品,我们既可以看出时代社会的改变,又感受到艺术家内在的坚定不变。”王绍强说,“肖像画”被童雁汝南赋予了观看的多重意义。这种弱化作品的形式、主题与意义,数十年如一日的创作坚守,也是其面对信息时代轻巧多变的当代艺术的反省式批判。“我们也期望展览能够给观众带来不同的观看体验——直观他人,反观自我,仰观宇宙世界。”

雕塑、装置、网络语言,多元渠道解读当代艺术生态

随着信息时代的高速发展,许多新锐艺术家对于借用数字语言来探索、实验、表达自我的创作已经成为一件司空见惯的事情。作为一名八零后的青年艺术家,宋兮乐于尝试各种新鲜的媒介,并沉浸于其中进行自我实验。

“平行地理|游牧身份——宋兮作品展”展出了艺术家宋兮“副本系列”“璀璨系列”等作品,便透过其理性、数字化的图像符号和浪漫、感性的文字来理解艺术家对数码信息时代的思考与剖析。

他的作品严谨又浪漫。他苦思独创出的数字公式,借由搜索引擎的算法在互联网上搜索了几乎所有与他看似相关却又无关的信息,探索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边缘;他以诗句将键盘这种人工的、数码的产物与纯天然的原石相联系,实现了自然、历史与数字化的碰撞与交融。

雕塑、装置、文字……展览作品游刃有余地在各个媒材间切换,甚至是随机性极高的网络语言,对不同的母题进行选择与实验,正好能为观众提供更为多元的渠道来欣赏和解读当代艺术生态的面貌。

策展人姜俊表示,网络技术从无到有地构建了一个与物理空间平行的虚拟赛博世界。它正在潜移默化地重新定义着我们的“身份”、我们的“边界”、甚至是人类自身。“虚拟的赛博空间是否可以为新的共同体营造他们自己的故土创造可能,或许在这个展览中可以找到答案。”

展览具体信息:

·起幽——顾亦鸣个展

展期:2021/10/23-11/13

·直面——童雁汝南作品展

展期:2021/10/22-11/12

·七号空间——广东美术馆青年艺术家学术提名展·第二十回 “平行地理|游牧身份——宋兮作品展”

展期:2021/10/22-11/13

采写:南都记者 王美苏 实习生 钟宝仪

图片:来自广东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