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龙截拳道十大基本功讲解「李小龙展示截拳道给叶问」

互联网 2023-07-03 12:26:0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李小龙截拳道十大基本功讲解「李小龙展示截拳道给叶问」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阴阳/有无之道:截拳道的立拳之基

—— 我认为,小龙之所以伟大的原因,在于他不仅是个不断完善自己的武术家,而且还是一位不朽的思想者和哲人。小龙当年曾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东西方哲学。其中,受中国传统的太极阴阳哲学影响最深。

有一次,小龙告诉我,他在华盛顿大学主修哲学,就是为了以一个哲人的视角来洞察和体悟人类的武术。他认为,要让一门艺术或武技卓然不群,就应该,也必须让它拥有雄厚的哲学基础。

小龙正是因为从中国阴阳学说和道家、禅宗哲学及西方哲学中获得启发,才构建起系统的截拳道武学哲理及其科学的实践体系,如在《功夫之道》书中小龙师父所提到的刚柔相济原理以及水的原理等都是从中而来......终其一生,小龙都抱守着太极阴阳原理,作为其武道哲学的核心理论和实践基础。

2009年,湖南娄底,李恺师傅阐释截拳道武道哲学

在《功夫之道》中,小龙写到:“所有习武者都应将刚与柔置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刚柔是任何运动中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这些都体现在格斗中,如攻与守,张与弛,出与收等等。”

又写到:“功夫高手并不与对手进行力与力的正面对抗,而是借力打力,通过顺应对手的运动轨迹,把握他能量的流动方向,借助对方的力量来打败对手。

在功夫中,这被称为‘适应法则’。为了顺应对手并随其动作而变化,功夫高手必须首先理解柔与刚的真正意义。”小龙这些关于格斗刚柔关系的论述,非常清晰的指出了刚柔相济,如水适应是截拳道实践其整体如一的阴阳理论的终极途径。

—— 小龙师父的武学境界很高,眼光放得很远,截拳道既要有阳还要有阴,有刚就必定要有柔,他在截拳道标志阴阳图案上特别的又加了两个箭头来表示阴阳互变,所谓“阴极生阳,阳极生阴”,以及阴阳相谐的关系,故只有二者实现了完美的平衡,才有可能达到最高的功夫境界。

虽然,一般我们所学的,以及广为大众所熟知的都只是截拳道“刚”的一面,即快、准、狠。但小龙师父在私底下总是向我们这些弟子强调“截拳道如水”,要像水一样,因为水恰恰是最具柔性的。

—— “以无法为有法”是针对搏击技术而说的。在训练中,要将“无法”视作自己训练之法。这里的无法并非乱法,而是不再拘泥固定的招法,不让特定的招式将自己局限住,因为固定的套路招式是很难以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现实情形的。应该反复去磨练基本技术,然后在搏击时运用合适的武术技巧去忠诚地表达自己。

相较“以无法为有法”而言,“以无限为有限”更侧重在学习态度和精神意念方面。我自己的理解是以自身“有限”的知识向“无限”未知的一种追求和探寻。只有不断打破自己的局限,包括对于自身能力的认知和已经掌握的各项知识,去将未知的“无限”逐渐转变为已知的“有限”,在这个不断突破、不断将“有限”转变为“无限”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提升自己。

五大精要:什么是截拳道

—— “振藩截拳道”并非一种单纯的格斗技术,它包含了李小龙生前所学习、研究和讲授过的全面格斗系统与哲学理念。

截拳道的精要所在就是李小龙毕生所涉及的武学理论、格斗技术、训练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内在精神,这五项缺一不可。

—— 小龙师父在1967年把他所教授的体系内容称之为截拳道,这个体系包括了他生前所研究和实践的武学理论、格斗技法、训练方法、思维方式以及内在的精神意识。

它没有任何限制,也没有固定的套路招式,其关键点在于如何去努力、勤奋地训练与磨练自己本身的武器和技巧,并藉此最大限度地发挥、表达自己。

截拳道对我们而言就像是一个工具,我们通过它来构建我们的搏击技巧,磨练我们对于身体四肢的应用,进而提升身体的平衡性与协调性,增强洞察力、耐力、速度、力量,提高准确性以及在对抗中对时机与节奏的把握和距离的控制。

简单为本,无限制街斗:截拳道训练和实战的基本特征

—— 像这个动作,从传统武术(比赛)来讲,是犯规的,怎么能插人家眼睛呢,这个不可以的吧,可是截拳道就是这样,我们(训练的是如何面对)生死之战,以最快的时间,侵犯你最脆弱的地方,眼睛、阴部、膝盖。这个手法动作叫标指,手指插人家眼睛。

其次,就是膝盖,又是犯规的动作,不能打的。是吧,所以呢,在比赛的时候,你把他脚打伤,他就打不到你了。这个意思就是说,他打过来,我一防的话,我用最长的武器来对付我最近、最脆弱的目标。这就是说,我封你的膝盖,你的手打不到我,可是我的脚还能踢得到你。这一个示范动作,是(比赛)犯规的动作,我们在练习的时候要戴上护具的,要没护具的话,是很危险的。现在(的体育比赛运动员)还不能练,这是犯规的动作。

—— 李小龙对我们说;“我们应该把任何‘工具’都视为一种艺术。记住,要想把一种‘工具’变成自己的拿手绝技,它就必须具备整体性,速度、敏捷、力量,灵活性和准确性。除非你拥有移动你的身体和适应任何面前任何对手的能力,以及拥有能从任何角度出拳和踢腿的能力,否则,你仍然没有获得你的整体效率”

当年,在截拳道技战术训练和实际致用的过程中,小龙师父就很聪明的运用并展现了这些原理。比如截拳道的拳法,同样一拳,通过变化刚柔,可以打出不同的节奏和深度,也能够配合360度移动,从任意角度或距离出手,令人莫测其变。有时,第一拳可能只是一个轻快触及目标表面的刺探,第二拳就会突然变成一记迅雷般的穿透性的重拳,然后迅速的从紧张的发力状态恢复放松,或者回到随时准备再次出击的攻守兼备的中庸状态,等等。

—— 《截拳道之道》(TAO OF JEET KUNE DO)一书根据小龙师父的武学笔记整理而成,在这本书中有诸多内容是小龙师父摘录自拳击方面的书籍。截拳道中的步法、身法(身体躲闪技术)以及相当多的拳法均是源自拳击,包括假动作的使用、节奏的变化等等。此外,拳击中的对抗训练对于截拳道影响很大。我们当年训练时几乎每堂课都会抽出一些时间来进行模拟对抗。说到这里,与你分享一下我的体会:虽然拳击帮助我积累了很多实战经验,但拳击也让我产生了一个距离方面的错觉。打拳击时我只需要注意对方的双手,认为与对手处于中近距离就是安全距离了,但在截拳道对抗中,对手不但会用拳攻击我,还会用腿来踢我,如果我仍旧处于中近距离就很危险了,所以我要打破习性,重新去调整和适应与对手之间的距离。

—— 截拳道并不是一个可以比赛的东西,这一点小龙师父生前就已经给出了定论。他的训练体系完全是针对真实的街头格斗中的各种情形而制定的,截拳道的攻击目标多是类似眼睛、裆部、膝盖之类的要害部位,这在比赛中是完全禁止的。即便我们当年在针对这些目标进行击打训练时,也是在护具的保护下,以较轻的击打力度进行练习的。

我始终将截拳道视为一个工具,一个用于提升自我武术品质和提高攻防能力的工具。

圆融刚柔相济的截拳道:如何在继承基础上自我发展

对于我来说,最让我知足的事情,就是坚持寻觅事实的真相,打破束缚并且树立新的用来突破的界限。

太极拳经讲“引进落空合即出”以及“四两拨千斤”,我现在明白其中关键在于能够自己放松,发挥柔化的技能,所谓“人刚我柔谓之走,”这就要松。拳经中又讲,要“极柔软才能极坚刚”,能应用“后发先至”的技巧。

就好比我们中国人个子较为矮小,相比外国那些体格健壮的人士,他们也学截拳道,速度快,力量大,假设在同样的条件下,我们以刚对刚的话,我们肯定吃亏。所以,中国人练习截拳道,除了要掌握截拳道“刚”的技巧,还必须从中发展和学习刚柔之道,以柔克刚,一如王宗岳《太极拳论》中所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而后达到“神明”,所以,小龙师父用截拳道三阶段标示牌的第三块标示的“空”来代表截拳道的最高境界。

小龙师父有这个高见,还要有训练方法,因此我们常感叹自己才学了小龙师父的一半,只学到了阳,学到了刚,后面还要学柔,然后刚柔相济,转换如一。这样即使年龄大了,也能够在格斗中引进落空,柔发刚攻,游刃有余。所以,当小龙师父1973年过世之后,按照师父的教诲,这几十年来,我花费大半的时间在太极阴阳哲学的研究和太极拳的推手应用研练上,开始在截拳道“刚”的基础上,对截拳道“柔”的方面着手研究和完善。

我认为,太极拳在“柔”的方面做到了很完善的训练方法,截拳道在“刚”的方面达到了高峰,因此,如何通过探究太极拳的内在柔的原理,指导我们运用小龙师父传下来的原本截拳道技术,延伸和完善截拳道在“柔”的方面的技战术应用,以最终实现截拳道的刚柔相济,才是我四十三年来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

—— 千万不要陷入什么是截拳道、什么不是截拳道的争论中,小龙师父说过一旦如此,倒不如让截拳道这个名字取消好了。发挥自己、训练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不要执着于名字和固有的内容,我相信如果小龙师父如果还在的话,截拳道一定会有很大改进的。

要知道“截拳道”这三个字本身就只是小龙师父在通过武学修炼提升个人能力品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个名称而已。

小龙师父生前写了七大本笔记来详细地对格斗进行研究,这些心得体会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起点,也是一个绝佳的参照标本。我们要在此基础上去进行分析、判断,然后再由此得出自己的结论。他曾多次提醒我们要去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寻,只有这样我们对于截拳道的认识才会更加深刻。

但不管如何研究,都不要忽视最初的起点,要使之能够有效的应用于格斗,并且保持它简单、直接的特性。

—— 多年来,我一直在努力训练自己柔的功夫和技巧,以及在面对猛硬且充满力量的攻击时,有一双能够引进落空、借力打力的柔顺敏感的手。我同样也一直在我自己的截拳道技能中致力于融合刚柔这两种能量,研究和发展了诸如运用截拳道技能,在移动防御中柔的运用技巧,并将它与截拳道拳脚重击技巧有机的结合。

我希望通过这种柔防刚攻的融合,能够让我所掌握的截拳道技艺达到刚柔相济的完美境地,能够做到在格斗中如水般灵活,适应并战胜任何对手。

我一直在坚持小龙师父在他的截拳道图标和哲学中所表达出来的信仰,继续完善截拳道的武道哲艺。我深信,小龙师父如果健在的话,现在一定会对我专研太极拳与截拳道的刚柔相济,觉得欣慰。因为他希望他的继承者们,包括我和我的截拳道的师兄弟们,能将刚柔这两种能量融入到他们的截拳道格斗技艺中,从而提升截拳道的整体性。

总之,小龙师父总是要求我们能够通过劲力的刚柔转换,以及速度和节奏的阴阳变化,从任意角度和距离来自由表达你的格斗意志,而不可将自己局限在某一固定的节奏或偏好的打法之中。

截拳道师兄弟:李恺与伊鲁山度、黄锦铭

学习截拳道并不是要将其他武技混杂在一起,也不是不断的累积技巧,正如小龙在书中所提示的那样,截拳道重质不重量,学会高效地运用截拳道中那些看起来简单的核心技术,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持续使它日臻完美,并通过实战积累致用经验,精简同时擅长,我想这才是截拳道训练中的核心关键。

—— 看了小龙宗师所设计的截拳道发展的三个标志图,我深感截拳道训练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因为我们不但要具有“阳刚”攻击的能力,我们还要有“阴柔”防御的研究和训练。要能把自己身手练得有松柔的功力和技巧,这一方面的训练要比练刚猛的功力更难。

正如小龙宗师所说,既要练得像“水”一样柔顺,也要能做到像波涛那样的汹涌。然后,我们就能配合“刚柔相济、连消带打”的原则,去延伸发展出一套完整的技艺和武道体系来。

这样的截拳道,才不愧用阴阳图和两个箭头(阴阳变换)作为它的标志。可惜小龙宗师不幸英年离世,没有如愿地发展“阴柔”这一方面的训练方法和技艺,要靠我们截拳道的下一代去完成了。

—— 如今,我非常乐于和所有的求学者以及同行们来分享我的知识和经验,并且很享受这一过程。比较遗憾的是,在国外,因为文化的差异,我理解的阴阳和刚柔的理论,往往无法得到他们的理解。

截拳道根在中国

我认为,截拳道的根始终在中国,只有懂得中国文化的人,才会重视阴阳和刚柔的道理。将来整个李小龙武学体系应该也必然会在中国发扬光大。我会结合自己几十年来的实践和心得,尽力促进截拳道在中国的科学系统的传承和发展。

我一直在强调截拳道的根在中国,因为只有我们中国那些了解中国文化和阴阳哲理的练武者,才能担起这个任务。

我近几十年来的锻炼和今后的努力都是朝这个方向走,我希望国内那些对太极推手和散手搏击有训练和心得的武术家以及截拳道同道,能够携手合作,共同来研究和发展,去完成小龙宗师所创截拳道的完整武学体系,这是一件任重道远的任务。

李恺公生平大事记

Chronology of Daniel Lee

·1930年12月15日,出生于江苏苏州一工程师家庭,后随家庭移居上海;

·1940年,学习少林武术和气功;

·1943年,练习西洋拳击。后成为上海拳击队主力队员;

1942年,戴拳击手套的12岁少年李恺与父亲拼拳嬉戏

·1948年,代表上海市参加旧中国第七届全运会拳击比赛,夺得中丙级拳击冠军;

·1949年,考入台湾大学。同年,夺得台湾省全运会中丙级拳击冠军;

·1952年,从台湾赴美留学,考入美国犹他州立大学(University of Utah),并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

·1960年,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硕士学位(Master Degree);

·1960年代,学习柔道,取得柔道棕带。在一次比赛中摔断肩膀后,放弃柔道训练。后随“美国空手道之父”艾德·帕克学习肯波空手道,很短时间内取得黑带认证;

·1962年~1992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火箭喷射研究所(JPL)任职航天工程师31年,负责为太阳系无人太空飞行器设计数据控制系统;

科学家李恺师父实验室工作照

·1964年,在美国长堤空手道锦标大赛上,首次见识了年仅24岁李小龙的中国功夫演武,萌生从师念头;

·1966年,跟随杨氏太极拳大师董虎岭学习太极拳。“白天辛勤研究外天空,夜晚练习人体内宇宙”;

1966年,李恺师傅在美国随董虎岭先生习练杨氏太极拳,自此开启了陪伴一生的太极拳之路。图为2005年10月初,李恺师傅在香港振藩国术馆内举办培训班时,与来探班的董虎岭胞妹董茉莉女士合影留念。

· 1967年,成为洛杉矶唐人街学院道628号振藩国术馆编号“01”的首位学员,并以其精湛的武功、丰富的知识结构,以及对于李小龙武道革命的深刻理解,赢得李小龙的赏识,成为李小龙宗师精选的后院截拳道训练对手之一。

在两年多时间里,系统的跟随李小龙训练, 获得李小龙宗师亲笔签发三级证书。有资格作为李小龙助教,偶尔代师授艺;

李小龙与来自肯波空手道黑带团队的弟子在振藩国术馆的合影。左起:杰瑞·泡提特、李恺、李小龙、史蒂夫·金、皮特·雅各布、鲍勃·布尔默

李小龙宗师在振藩国术馆演示封打技巧。右一为李恺师傅

·1969年,创立李恺杨氏太极拳学院,担任院长兼总教练。期间,为提升太极拳艺,多次访问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

李恺太极拳学院创立四十周年之际,李恺师傅与李恺太极拳学院的助教团合影

李恺师傅太极拳英姿

· 1975年,开始在自家后院以小组形式教授李小龙原创截拳道,致力于李小龙截拳道在美国和世界上的原本传承;

李恺师傅在家中后院与他精选的截拳道学员们

李恺师傅指导学员进行合掌隐蔽攻击和快速反应联系

李恺师父截拳道后院教学掠影,实战为本

·1980年,名列伊鲁山度氏《截拳道族谱》五位李小龙第一代截拳道亲传弟子名录;

·1982年,在洛杉矶东方医药大学学习七年中医之后,赴北京中国中医药大学完成实习;

·1984年,获得东方医学博士学位。曾在加州理工大学讲学,颇受学生好评;

·1988年,入选美国《黑带》杂志“黑带名人堂”年度名人,跻身世界武坛殿堂级武术家;

·1996年元月,为保存和传播李小龙武道遗产,与李小龙遗孀琳达·李、“龙女”李香凝,以及其他十二位李小龙第一代、第二代弟子们一起,在美国西雅图发起成立“振藩截拳道核心”(后改组为“李小龙教育基金会”)成为核心创始会员,并多年义务担任要职或顾问。

1996年1月10日,李小龙遗孀琳达女士召集李小龙亲传和再传弟子齐聚西雅图,商讨截拳道发展之大计。图为会场一角。左起:严万法、鲍勃·布尔默、提姆·塔克特、史蒂夫·金、李恺、黄锦铭。站立者为李鸿新

同时,与黄锦铭、李鸿新等李小龙第一代弟子们合作,奔走于欧美多国,通过各种专访、文章著述、讲习会形式,正本清源,向世界传播李小龙原创截拳道精髓;

李恺师父在振藩截拳道核心活动上与截拳道第一代和第二代同仁们合影。左起:刘禄传、周裕明、黄锦铭、李恺、理查德·、李鸿新、约翰·里特

1997年,在截拳道进入大学课程的学术研讨会上,李恺师父与主办者和嘉宾合影。右一为杰瑞·贝斯利(Jerry Beasley),截拳道进入美国大学课程的推动者。

·2006年左右,跟随张希荣师傅潜心研修王氏水性太极拳,曾担任“美国王氏水性太极拳会”(WANG’S WATER-NATURE TAIJI CLUB USA)秘书长。

李恺师父与美国王氏水性太极拳会的各位老师、同学合影。李恺师父曾担任水性太极拳学会秘书一职,负责文书,教材整理及翻译工作。前面右一为李恺师父、右三为张云义老师、右四为张希荣老师。二张老师均是王壮弘先生的亲传弟子

以其严谨的治学精神,利用业余时间,翻译海量中国传统太极拳典籍,拍摄、整理大量太极拳珍贵资料,为太极拳在美国的普及传播,做出卓越贡献;

2009年7月,李恺师傅与弟子郝钢和朱建华参观长沙岳麓书院。师母张凯伦摄影

以图阐理:李恺师傅截拳道讲习会掠影

·2009年,应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CJIF)邀请,赴华开办截拳道讲习会,受聘为中国截拳道国际联盟荣誉主席,积极支持李小龙截拳道回归祖国,推动截拳道在中国的传承和传播;

·2015年12月15日,仙逝于美国,一生功德圆满,享年八十有五。

生活中风趣幽默、赤子童心的李恺师傅

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李恺师傅与家人外出就餐时合影留念

李师傅“太极剑法”切生日蛋糕,一生开朗幽默,心胸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