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神仙比喻是什么「形容张爱玲的句子」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张爱玲的神仙比喻是什么「形容张爱玲的句子」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比喻是写作中最重要的修辞手法,或许没有之一。而张爱玲的比喻是中文作家里用得最让人惊艳的,或许也没有之一。
我记得中学读卡尔维诺的一部小说,上面有一页简介说卡尔维诺去世后有大夫因为某种原因解剖了他的大脑,并表示从未见过如此精致的大脑结构。不知道是真是假,但听起来很合理。
我猜张爱玲的大脑应该也一定是异于常人的,大脑的各个分区可能是打通的,意识随意流动,自然而然地就可以通感、联想。所以她的比喻能把常人觉得八竿子打不着的东西勾连在一起,但让人觉得特传神、特贴切,又能对文字提质增亮。
18岁的张爱玲在《天才梦》中结尾写到,“生活是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
她在《色·戒》这篇小说中比喻不多,但有一句却也能让人过目不忘:“一种失败的预感,像丝袜上一道裂痕,阴凉地在腿肚子上悄悄地往上爬。”
还有这些:
“蛮荒的日夜,没有钟,只是悠悠地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日子过得像钧窑的淡青底子上的紫晕,那倒也好。”(《我看苏青》)
“整个的世界像一个蛀空了的牙齿,麻木木的,倒也不觉得什么,只是风来的时候,隐隐的有一些酸痛。”(《第二炉香》)
都是用具象来比喻抽象,传达出一种奇特的生命感。
她的比喻中又有大量的通感。
比如她的一篇小短文《中国的日夜》,非常密集的比喻,感觉她信手拈来。
写路上看到的一个道士,“他斜斜握着一个竹筒,‘托——托——’敲着,也是一种钟摆,可是计算的是另一种时间,仿佛荒山古庙里的一寸寸斜阳。”
听到一个男子在唱歌,“我真喜欢听,耳朵如鱼得水,在那音乐里栩栩游着。”
写正当午时的阳光,“日光像个黄蜂在头上嗡嗡转,营营扰扰的,竟使人痒刺刺地出了汗。”
《沉香屑——第一炉香》中写美男子,“在那黑压压的眉毛与睫毛底下,眼睛像风吹过的早稻田,时而露出稻子下的水的青光,一闪,又暗了下去了。”
“薇龙一夜也不曾阖眼,才阖眼便恍惚在那里试衣服,试了一件又一件;毛织品,毛茸茸的像富于挑拨性的爵士舞;厚沉沉的丝绒,像忧郁的古典化的歌剧主题曲;柔滑的软缎,像《蓝色的多瑙河》,凉阴阴地匝着人,流遍了全身。”
各种感官都串在了一起,很妙。
张爱玲有着不错的艺术底子,因此利用艺术品的比喻为她的文字增添了不少的高贵和凝练的美感。
“墨灰的天,几点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图画,下面白云蒸腾,树顶上透出街灯淡淡的圆光。”
”那时已是上午四点钟左右,天上还有许多星,只是天色渐渐地淡了,像一幅青色的泥金笺。“
泥金笺
“他穿过砖砌的天井,院子正中生着树,一树的枯枝高高印在淡青的天上,像瓷上的冰纹。”
“蛮荒的日夜,没有钟,只是悠悠地日以继夜,夜以继日,日子过得像钧窑的淡青底子上的紫晕,那倒也好。”
钧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