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木雕工艺大师「云南省玉雕大师」

互联网 2023-07-03 09:58:2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云南省木雕工艺大师「云南省玉雕大师」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7岁画画,每个星期交一幅作品给父亲;14岁走村串巷为木头房子做“画匠”,用油漆在木房子的大门上、窗棂下,绘上山水、人物、动物,只许一笔勾成,不许勾图、不许有失误;19岁,学习泥塑,跟随父亲应邀为寺庙塑造菩萨形象;28岁,在父亲带领下学习根雕艺术,20年来,致力于黄杨木雕,专注于明清时代成熟的通体雕法,即我们所说的“圆雕”,其根雕艺术作品玲珑剔透、技艺精湛典雅。2017年8月,在云南省木雕协会开展的首届“云南名匠”木雕专业大师评选活动中,以现场创作的《白头偕老》、《长眉罗汉》、《风中弥勒》三件作品一举获得云南省木雕艺术大师称号,他就是云南省木雕艺术大师白云雄。

白云雄

喜爱 让他迷上根雕

1970年,白云雄出生在华宁县宁州街道咱乐村,这个山区村委会与通海接壤,步行14公里就到了杨广镇,当地村民赶集都到通海。赶集路上必经一个地方,那就是杨广镇小新村的三圣宫,三圣宫里有一堂六扇槅子门,即清末河西县(即今河西镇)著名的木匠高应美历经17年所雕刻的绝世珍宝……“八仙庆寿”、“十八罗汉”、“子牙封神”、“大战长坂坡”等历史故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让白云雄自小就耳濡目染、谙熟于心。

白翔文是白云雄的父亲,这位73岁的老人曾在云南省公路工程局画过刊头漫画,是白云雄学习根雕的老师,白翔文擅长雕龙,为了雕出龙的精气神,他和儿子白云雄多次造访三圣宫,学习这位从未谋面的雕刻高手的艺术精髓。

“我们非常崇拜高应美老师雕刻在格子门上的‘五龙捧圣’,对于根雕来讲,不求形似,但求神似,树根天然生成,在造型上有很多别具一格的独特之处,不同的根艺创作者,会有不同的视觉和发现。”白翔文说。

受父亲影响,白云雄从小就喜欢画画,年画里那些传统的民间故事、鲜艳明快的色彩与可爱生动的形象,深深地打动着他。“小人书”里的山水、人物、动物是他描摹学习的主要对象。《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里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深深感染着他,为他以后的根雕艺术打下坚实的根基。

14岁,有了绘画功底的白云雄和父亲开始走村串巷做“画匠”,用油漆在木房子的大门上、窗棂下,绘上山水、人物、动物,这是一个极其挑剔的活计,不许勾图,只能用油漆一笔勾成。那时的漆画以牡丹为主,梅花、喜鹊是老百姓们最喜爱的图案,关公的忠义、张飞的威猛在他的笔下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深受当地百姓的喜爱。随着新农村建设序幕的开启,漆画这个活计没有了市场,白云雄应邀为寺院塑画菩萨形象。

学习雕刻之前,需要先用泥巴捏人物、塑造型,白云雄的艺术之路正是遵循了这样的轨迹,从画到塑再到雕。

“塑比雕容易多了,塑,是做加法,从内到外发展;而雕,是做减法,从外到内发展。雕刻技艺分为透雕、线雕、浮雕及圆雕,其中难度最大、最耗时的是圆雕技法,即通体雕法,要求雕刻师具备超强的造型能力, 一块天然形成的树根,你能一眼知道他适合做什么,能在朽木里看出图像。”白云雄说。

雕刻 是一个发现生命的过程

白云雄还清晰地记得自己创作的第一件作品——“鹿鹤同春”笔筒,当时正值冬天,天气特别寒冷,没有电动工具,只能用刻刀一点一点刻出来,由于十分投入,连脚冻僵都不知道。这件做了七天的作品,被一个朋友要去做了收藏品。

为了更好的用根雕艺术展现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只有初中文凭的白云雄,在钻研根雕技术的同时阅览了许多经典书籍。四大名著、《诗经》《论语》《唐诗宋词》等都被他翻阅了无数遍。如今他创作的每一件作品背后都有很深的文化意味。

白云雄从事根雕创作,已达到忘我的境界。

“在工作室,我们从不敢去打扰,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活的,在雕刻中,他将自己纯净的心性赋予到作品中,当他专注在自己的刻刀上时,一点点响动都会惊扰到他。”他的妻子说。

在不断的雕刻中,白云雄发现,技艺决定作品是否完美成型,而灵魂决定作品是否真正成“活”。对他来说,创作一件根雕作品需要根据树根天然的形象,加以自身的思考、积累,运用巧而精、妙而细的手法,将灵魂注入作品之中。

“我并不是在雕刻它,只是读懂了黄杨木,把它的内心世界还原出来,在雕刻它的时候其实也是在雕我自己。”

2017年8月,在云南省木雕协会开展的首届“云南名匠”木雕专业大师评选活动中,白云雄现场创作了三件作品:《白头偕老》、《长眉罗汉》、《风中弥勒》,以其过硬的设计、造型及合理的刀法从260名选手中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云南省木雕艺术大师称号。

“提起刀来想什么就做什么,不打坯,不勾图,很少有比例上的出入,手艺非常精湛。”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专注黄杨木雕刻五十年的高公博对此赞叹不已。

木雕作品:长眉罗汉

木雕作品:风中弥勒

我国根雕艺术凝聚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达到了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局面,在全世界根雕艺术界独领风骚,形成了“四大名雕”:即浙江乐清黄杨木雕、浙江东阳木雕、广东金漆木雕、福建龙眼木雕。乐清黄杨木雕创始于宋、元,流行于明、清。黄杨木的劈纹舒展空灵、自然成趣,有一种人工难以企及的天然美。

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白云雄说:“根雕不仅是发现美,还是发现生命的过程。每段木头都是有生命的,我的任务是发现它们,把它们找出来。”

传承 不仅要工匠精神 还要艺术升华

做过多少件作品,白云雄已记不起来了,每一件作品诞生,都会被爱好者收入囊中,在他工作室的橱窗里,《新生命》、《心心相印》、《前程似锦》、《两情相悦》这些作品不仅细腻生动、眉目传情,还显现了一种返璞归真、淡泊自然的审美情趣。

木雕作品:新生命

“黄杨木雕件《新生命》,花了12天做成,老丝瓜发出了新芽,象征新的生命,蝉和螳象征生命的气息。根雕应该追求自然,摆脱人为的匠气。要做到这点,首先要静得下来,让自己全身心地浸入到创作中去,不带有一丝毫的杂念。”白云雄认为,要做好一件事,一定要有发自内心的喜爱,还要肯下苦功,舍得吃苦。工匠精神不能忘怀,并在长期的积累和磨炼中,让“工匠之心”融进创作之中。

2006年,黄杨木雕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传统文化的“记忆”,根雕作为民间艺术的一大门类,产生于最原始、古朴的劳动和生活中,是艺术和审美生发的源头。原始根雕造型,经历了从一开始质朴、简单,没有任何花纹修饰,到人工造型的过程。它不同于西方的具象雕塑,其抽象、隐喻,线条和圆的充分运用,诠释了“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精髓,其讲求“神似”及“七分天然、三分人为”的境界,让作品更好地揭示了所雕塑人物的精神世界。这项从民间艺术走进殿堂文化的艺术,已不再是民间匠人的“雕虫小技”,它已慢慢融入了哲学与生活。

白云雄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是,2014年参加了由云南艺术学院组织的“云南特色工艺创意设计高级研修班”,培训全省“金木土石布”五种手艺人。

“我也收过徒弟,但很多看了点皮毛就走了。雕刻关键是打胚,这个过程又脏又灰,很少有人吃得了苦。主体雕件最费工的是‘开脸’,最少也要2至3天才能完成,一件作品好不好,全在脸上,学好一门手艺,不是三年五载的事情。如今的年轻人大多浮躁,只能看到眼前利益。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愿意教,绝不能让这个技艺在我们手中消失,而是要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下去。”这是白云雄的心愿,他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来学习,将根雕技艺或者说民间文化传承下去。

来源:在玉溪 华宁发布

编辑整理:西部移动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