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关于剧本的分析「如何分析剧本」

互联网 2023-07-03 08:44:0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第一节 关于剧本的分析「如何分析剧本」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剧本与角色分析的各方面,都和演员进行人物形象的创作有着密切联系。尽管导演在排演之前,一般来说都会就上述问题作出自己的阐述,特别是在剧本方面,导演总是要作出自己的分析,但是演员决不能认为有了导演的分析就够了。演员还必须在导演分析的基础上,或者在与导演共同研究中,通过自己的分析,真正地认识与感觉到剧本内在的,深藏在文字底下的精神实质,因此,演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工夫:

一、了解时代背景

时代背景是人物生存的总的环境,它包括人物所生活的时代中历史,政治、经济、社会、哲学、道德、心理、风俗等方面的因素在内。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社会意识。研究时代背景实际上就是研究剧本中的人物生活的时代社会存在的状况,因为剧本中人物的思想、行为决不可能不受到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社会存在的影响。例如在“文化大革命”中,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是由于那个时代的诸多方面的因素所决定的。在“文化大革命”的初期,年轻人以穿上一身国防绿的军装、戴上造反派的袖章为美。而今天如果有人这样一身打扮走到街上,恐怕人们就会怀疑他的神经是否正常了。这说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与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演员在创作中必须首先弄清楚剧本的时代背景,才有可能真正地理解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例如话剧《丹心谱》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中知识分子的生活,它描写了医务工作者为了研制一种新药而与“四人帮”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演员在分析这一剧本时,就不能不去了解“文化大革命”那个时代的情况。他应该了解“文化大革命”是怎样兴起的,应该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哲学、道德等方面的状况,特别是要了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四人帮”是如何运用政治上种种手段进行统治,他们是如何地倒行逆施,许许多多的观念是如何地被他们所扭曲,人们又是如何地在他们的高压下畸形地生活着,在那个时代里人民心中所积压的怒火又是怎样地强烈,“四人帮”又是怎样被人民打倒的。这样演员就会在分析中寻找到对剧本和角色的生活的实感,从而为角色的创造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演员在剧本分析中了解时代背景,是为了能够感觉到人物所生活的那个时代。因此,这种了解,除了有理性的分析之外,更加重要的是要通过感性的材料来感觉到那个时代的脉搏。如果是排演《丹心谱》的话,演员就还应该去看“文化大革命”时期所拍的一些记录影片,听听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们谈那时的生活,了解他们在那个时代所经历的一切,或者从反映这方面生活的文学艺术作品如《牛棚杂忆》中,去了解当时的时代气氛和人们的心态。

这种感性的材料,就会使演员更容易地捕捉到那个时代的脉搏。了解时代背景是为了能够感觉到在那个时代中人们是怎样生活的。因此,演员应该尽可能具体地去捕捉到角色所生活的那个时代的方方面面:在那时出现了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政治和经济上有什么特点;社会上有些什么样的思潮;人们喜欢什么样的穿戴;都爱唱些什么样的歌曲;有着什么样的习惯和风俗;人与人之间交际的方式又是什么样子。一句话,了解得越细致、越具体越好。否则,就很难创造出符合那个时代的人物形象来,而且还有可能会闹出一些不应该有的

笑话

例如,如果接受了排演杨利民所写的《地质师》这出戏的任务的话,作为一个演员,他就应该认真地去研究从20世纪60年代到改革开放这样一个历史时期内我们国家所发生的种种变化。在所描写的30多年的时间内,我们国家经历了困难时期、四清运动、“文化大革命”、打倒“四人帮”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这样一系列重大事件。剧中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的变迁之中的。如果演员不了解困难时期天灾人祸是怎样地影响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状况,那就很难理解与感受到这些大学生为什么都自愿到大庆油田去参加会战,甚至以到大庆为荣,以留校当老师为耻;如果演洛明和卢敬的演员不了解在困难时期人们是怎样地生活,那他们就一定不会理解送那半斤粮票的点心意味着什么。再如,假如演员不了解在“文化大革命”前相当长的时期中,“家庭出身”这个问题是如何影响着一个人的命运,也就很难理解洛明和卢敬尽管相爱但最终却无法在一起生活的原因了。

既然了解剧本的时代背景在演员进行创作时具有重要的作用,演员就决不应该在这方面掉以轻心,即使是在反映当代生活的剧本的创作中,演员也应该重视对剧本的时代背景的了解。这种了解主要是反映在演员对当代的生活的关心和思索上。如果一个演员不是真正地关心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实际上,他也不能算是真正了解他所生活的时代。更何况,生活是在发展和变化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随之而变化发展,如果演员不是真正地关心自己所生活的时代,并且对当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变化不进行认真地思索,他在创作中同样也不可能感受到自己所处的时代的风貌,也很难真正地捕捉到人物的精神面貌。结果只能使自己所扮演的人物和当前的时代风貌不相合,神更相离,让观众无法从中感觉到时代的脉搏

在戏剧作品中,除了反映当代生活的剧作之外,还有相当多的剧本是反映过去时代的生活的,或者是历史剧。这些剧本中所描写的时代对演员来说可能是很不熟悉的,这就要求演员更要下工夫去了解剧本所描写的生活的时代背景。这种了解,一方面是来自演员本人的历史知识和修养。如果一个演员平时对春秋战国时代的历史比较了解,同时又对楚辞有所爱好并具有一定的修养的话,那么,他在《屈原》这个剧中扮演某个角色时,他的这些历史知识与修养都会对他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供帮助,这就是为什么说演员的文化艺术修养在演员的创作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一个原因;但是,仅仅依靠演员平时的积累是不够的,演员要想真正地了解那个时代,还必须要去大量地搜集文字资料与形象资料,应该去研究当时的历史,去了解当时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文学艺术、宗教、风俗、生活习惯等诸多方面。在进行这种了解时,特别要重视对形象的资料的搜集。例如,如果要演的是一个反映唐朝生活的戏,那么认真地读一读唐代名家如李白、杜甫和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歌,看一看敦煌石窟的壁画,或许会比只从文字资料上去了解唐代与西域的文化交流以及唐代文化的特色有着更真切的感受。这并不是说那些关于当时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道德方面的论述不重要,而是形象的资料往往能够帮助演员去展开想像使这些论述在演员的心中活起来,使演员真正地感觉到那个时代的风貌。

一般来说,在一出戏的排演中,导演会对演员提出必须了解时代背景的要求,但不可能用大量的时间组织演员去研究剧本的时代背景。而一个真正在艺术创作上严肃认真的演员,无论剧组是否能够有组织地、充分地研究该剧的时代,他还是应该认真地、自觉地去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他应该去搜集资料、研究资料,并且从中领悟到自己所扮演的人物所生活的时代,为自己所创造出来的人物寻找到一块立足之地。同时,演员也会在对时代背景的研究中,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修养,实际上也就是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了素材。因此,它也可以说是演员的一种自我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