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增加音乐美术「中考美术特长生作品」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中考增加音乐美术「中考美术特长生作品」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晚上九点多,女儿宣布作业写完,收拾完书包却还不准备洗洗睡觉。这不,她又拿起竖笛开始吹奏,还不忘一边自嘲:“音乐也中考计分了,我这五音不全的再不练,就真要凉了!”
去年学校就宣布了这条教育新政:2020年起,艺术测评,即音乐和美术两门科目将正式纳入中考。学校也明显表示出了对这两门功课的重视,音乐老师通过班主任把各种乐谱资料发到家长群,提醒大家平时注意练习。不管如何,先准备着吧。
对于这条教育新政,我的内心也是五味杂陈:
1. 盼望有健全的艺术素质教育我记得我的小学甚至都没有专业的音乐和美术老师,通常就让主课老师兼职凑数。副课改上语文数学课更是家常便饭。到了高中,音乐课、美术课这些索性都没有了。
到我孩子小学时候,艺术老师配备是来上了,有专门的音乐和美术教室,一应设施也都齐备。(恐怕在一些农村落后地区,这些方面还没有落实。)可一到快考试,音乐美术这些副课就靠边站,副课老师仿佛也在学校没什么地位。
因为这种基础艺术教育的缺失,我们的国民在艺术欣赏水平上普遍是偏低的。超女快男走红,一些通俗甚至低俗的东西能火起来,高雅艺术却少有人欣赏。大部分人走入音乐厅或艺术画廊,不过是附庸风雅。
各种青少年艺术培训更象技能训练,很多家长更多是奔着考级、加分这些功利的目标而去。而且艺术类学习费用高昂,孩子也要有长期坚持的毅力,是相当不容易的,坚持下来的为数不多。
而我们广大的平民阶层,以及对艺术没有特别兴趣与特长的孩子,也盼望有普及性的艺术教育机会。这对下一代将来的生活质量,气质品位都会有积极的意义。
2. 素质教育一定要和应试升学挂勾才能真正落实?学校素质教育提了多少年,但是真正落到实处的并不多。一切和中高考无关的课程,看起来总象是“不务正业”,看着有点可笑,但现实就是这样。
中考体育计分,我们切切实实地体验到了利好:体育受重视程度大增,一周2堂体育课,3堂体育活动课,保证了每天都有锻炼时间。前几年还一度盛传游泳要纳入中考项目,小学生都赶早参加培训,现在的初中生哪个不会一两种泳姿?看来,中考还是对付拖延症的良药。
所以,似乎美术音乐这样的老牌副课也唯有纳入中考,才能真正被大家重视起来。至少,初中的音乐美术被占课的现象会越来越少吧。但愿这种重视也能惠及到小学。
这项政策因为明年中考才会正式实施,怎么考其实大家都没底。
老师:“声乐、乐器、舞蹈三选一,孩子们总该有一样擅长吧?” 确实,女儿的同学中特别是女同学,大部分都有经历音乐才艺培训。我女儿幼儿园时,也在培训机构滥竽充数练了一两年舞蹈。行头倒是没少买,兴趣还是没提起来只好悻悻放弃。乐器呢,只在学校音乐课学了竖笛,要求的那几首凑合能吹成调。声乐也不成,最多就是全民K歌群众水平。
美术考试听说是画画和书法二选一。我一向认为女儿有画画天赋,最近在课堂画的人物素描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小学时硬笔书法随便写写也得了奖。可一上升到正式考核,终归还是没法和正儿八经培训过的比吧?
于是,又得纠结咱是不是亡羊补牢,再去报个什么班补补课?有这种想法的肯定不在少数,培训机构这下又可以赚个盆满钵满。不过,这事还是得尊重孩子自己的意见,看她自己想不想,还有能不能再分出精力来。
我看一看孩子的书包,一个大号的书包还放不下,另外又装了一个补习袋。每门功课都有至少两本配套练习资料,还有各种试卷、笔记、改错本,有时还要加上颜料盒或是竖笛。现在初一才五门主课(语数英史政),半学期下来光试卷整理一下都老高一摞了。隔几天中性笔就得换笔芯,那频率都快赶上当年我高考了。
以前我们家经常双休日安排周边游,上中学以来也就改成散个步逛个街,一日游两日游啥的只能指望寒暑假了。这我们还是上的公立初中,作业量和私立的不好比。我们晚上十点睡(其实作业没做那么晚,孩子自己会针对性地看教辅刷题),早上不到六点又得起,比996也不差哪儿去。教育部理论上是推迟了中小学生到校时间,可这许多的课程哪个也不能少,中高考的现实压力放在那儿,真正实行起来难度不小。明年初二还有物理,到初三化学又得加上。我这老母亲其实心里是不淡定的,"能让孩子早点睡" 想必也是多数家长的朴素愿望。
素质教育是好事,但学生负担这些年来真是光增没减了。音乐美术入中考,目前还没有特别的压力,估计到时也会安排一些适应性训练。照理说呢,艺术素质教育重点在普及和提升欣赏水平,如果到时还是要弄些理论知识来死记硬背,我看就背离了美好的初衷。具体怎么样,还要看明年第一批考生的反应。
孩子说的没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淡定淡定!
亲爱的朋友们,关于音乐美术纳入中考(坐标江苏),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探讨!
我是倾城小团圆,70后985理科生,初中生家长。如果您喜欢我的文字和观点,请关注我共同探讨家庭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