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氏剪纸文化艺术「剪纸的历史和由来简单30字以内」

互联网 2023-07-02 16:08:0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卢氏剪纸文化艺术「剪纸的历史和由来简单30字以内」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廉正义作品

卢氏剪纸是卢氏民间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民俗文化品类,是河洛地域文化传承的活态标本之一,是一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时至今日,卢氏剪纸仍然运用最简易的材料和工具,运用当地独有的隽永质朴的审美视角,运用民间传统的象征、谐音、夸张、拟人等艺术手段,表达着劳动人民朴素的人生价值观,是对祥和、团圆、平安、富裕、吉祥的基本追求。卢氏民间剪纸历经千年岁月消蚀,始终保持本土化特色,具有典型的原生态品质,民间剪纸艺人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信仰,一剪一刀地融入门笺儿、窗花、喜花、顶棚花、墙围花、鞋花、灯笼花、桌围花,甚至丧葬花里,用在装饰、服饰、节庆、嫁娶、祭拜、祈福等民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剪纸已成为山区群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彩虹作品

卢氏南部属长江流域,北部属黄河流域。在民间剪纸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地域文化的影响,卢氏民间剪纸形成了两种风格,也可称为两大流派,即粗犷豪放的卢氏黄河流域民间剪纸和委婉流畅的卢氏长江流域民间剪纸。卢氏黄河流域一带,民间剪纸构图粗犷、线条稚拙、粗直原始,原生态气息浓厚。卢氏长江流域一带,民间剪纸以流畅委婉为主,构图精巧细致,线条流畅圆润,结构匀称精细,给人一种玲珑剔透,精巧秀丽的印象。卢氏两种不同地域风格的民间剪纸,在河南乃至全国的民间剪纸和民间文化中独树一帜。两大流域,两种风格的差异美,以及它们在保持两种风格的基础上走向融合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样式,无不反映着卢氏两大流域民间剪纸艺人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卢氏剪纸以创作认真、功力扎实、线条流畅、气韵生动、构图优美、寓意深刻而著称,是民间文化中一朵亮丽的奇葩。2008年,卢氏剪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来,县文广旅局为民间剪纸的传承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民间剪纸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吉昌科作品

上世纪90年代,县文化馆就成立了剪纸艺术协会,团结和带领民间剪纸艺人深入生活,发扬传统,大胆创作,剪纸作品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

进入新世纪,卢氏剪纸大军遍布全县。涌现出廉正义、王彩虹、郭东成、杨喜顺、薛书琴、莫争能、王建明、邓俊英等剪纸大家和吉昌科、骆美娜、周桂红等后起之秀。特别是廉正义老师,他师从国家剪纸协会副主席李笑白,既得真传,又有创新,艺术风格别开生面,享誉遐迩。

从2011年开始,县非遗中心组织专业人员深入乡村农户调查采访,摸清了全县剪纸艺人的分布情况、传承谱系和创作风格,收集了数以万计的剪纸作品,进而建立了剪纸艺人的台账和档案。在此基础上,汇编《中国民间剪纸集成·河南卢氏卷》,用文字记录了卢氏剪纸的前世今生,收录60多位剪纸艺人作品1000余幅,并将大多数剪纸艺人的生平事迹编入书内。《集成》于2014年出版发行,极大地激发了民间剪纸艺人的创作热情,使一大批有文化的年轻人都积极加入到剪纸队伍中。

近年来,县文广旅局用活用足文化扶持政策,申请各级非遗项目资金,用于举办培训班、展览、赛事、外出展演和交流活动等。一批剪纸新人脱颖而出,卢氏剪纸作品质量和数量实现了质的跨越。

文化馆组织工作人员采集剪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