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代表大卫·弗里德里希「63」

互联网 2023-07-02 15:31:06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西方艺术史:19世纪德国美术-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家代表大卫·弗里德里希「63」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19世纪欧洲及美国美术

19世纪德国美术

19世纪,德国经历了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结束了长期的领土分裂与专制制度的小国割据,成为中央集权的民族国家,从而由19世纪上半叶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工业国,在政治、经济、精神生活各方面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革也给美术界带来了变化。以前艺术家主要是接受订件而服务于封建贵族、权贵与教会。这时艺术家开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为了组织展览,使更多的观众认识自己,给作品寻找更多的销路,以及为了加强艺术家之间的联系,自18世纪末开始至1840年,在28个德国城市成立了艺术家协会。同时,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建立了一些艺术博物馆,各邦国君主的艺术收藏也开始对公众开放,较为广泛的观众有了机会接触艺术品,提高了艺术鉴赏力。总之,资产阶级的艺术家协会、艺术博物馆与展览会、艺术评论都起到了传播与介绍艺术的作用,因而艺术成了一种大众的事业。

大变革时代的种种冲击、一系列改革与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都使得德国19世纪的艺术家思想十分活跃,各种风格流派彼此共存、相互竞争、继而迅速更新。

在19世纪前半叶德国绘画艺术中,浪漫主义流派占主导地位,可将其视为典型的德国流派,德国艺术家在浪漫主义绘画方面取得了独特的成就。

从他们表现的题材与采用的艺术手法方面进行探讨,又可以分为早期浪漫主义风景画与拿撒勒派。

前者是以绘画大师卡斯帕尔·大卫(达维德)·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1774—1840)为代表。他与英国著名风景画家约翰·康斯太勃尔、威廉·特纳一起成为风景画的新道路开拓者。笔下风景的描绘主题多为海洋、船只、哥特式废墟、沉思自然的孤独者,人物几乎都是只看到背面,并充溢着静谧、空无的气氛,流露着一种神秘、虔诚的宗教意象。他描绘的风景决不是面对大自然景物的单纯模仿,而是将自然的真实写照与艺术家内心的主观感受融为一体,有时甚至赋予描绘对象以一种抽象的寓意与象征意义。

1808年圣诞节,弗里德里希公开展出了他的代表作《台岑祭坛画/山上的十字架》,可以将此作品视为他的创作风格的宣言书,立即引起了保守派的公开指责,掀起了一场保守派与坚持浪漫主义创作原则的革新派之间的论争,最后以弗里德里希的胜利告终。

《台岑祭坛画》画中描绘的那片风景,那从危崖的十字架上升起的神秘光线,已全然是一派人间的气象,这件作品固然也与宗教信仰有关,但更与艺术家对信仰的理解和直观感受有关。他借用基督的死亡与复活的名义,大刀阔斧地修改自然的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仿佛回复到了中世纪时代艺术的装饰性效果,并在无形中提示了一条侧重想象与冥想的艺术道路。

画中描绘了一个处于远方陡峭突兀的峰顶,上面山石交错。郁郁苍苍的松树长满了山坡,这些松树都不是很大,但是立身山崖,都显得很有风骨。在山石之间高高竖立着一个十字架,上面是殉难的耶稣像。三束圣光从山崖下方横空升起,成扇面形射向无尽的苍穹,把画面神圣、肃穆和庄重的气氛烘托得淋漓尽致。深远的天空中布满了浓密的褐红、淡红色云彩,使画面显得辽远而空灵。画面中的景物比例相对较小,给人以空旷之感,孤峰之上的耶稣殉难像在这种景物、山势的衬托下,显得特别庄严、崇高、伟大,也把耶稣在人世的孤独和天上人间使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在传统的风景画家中,没有一个人像弗里德里希这样把耶稣置身于这样的风景之中,这其中必定包含着画家本人的某种信仰或人生哲学,有一种很深的宗教自省意味。也仿佛是要用纪念碑式的形象在人们的心灵上竖起拯救世人的爱的丰碑。西方美术史家认为,弗里德里希的这幅画,表明了他是西方宗教画兴起以来第一个通过绘画把基督送回自然中去,强调大自然的神性战胜人性的画家。画家还为这幅画设计了精美的画框,画框的上方雕刻着五个飞舞的天使,姿态可爱、形象逼真。左右两边是古希腊式的圆形柱子,把画面衬托得壮重、威严。下面的底座左侧雕刻着一把沉甸甸的麦穗,右侧是果实累累的葡萄枝,这是制作圣餐的食物。中间是一个金光四射的眼睛,是上帝之眼的象征,表示着上帝时刻观望着人世间的善恶。通过优美、精致的画框,仿佛打通了上帝和世人、天上和人间沟通的渠道,作为祈祷用的祭坛画,这幅画确实是极为成功的,有很强的感染力。弗里德里希在欧洲绘画和精神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他把风景画赋予了神秘的象征和暗示寓意,并加入画家的感情色彩,从而超越了纯粹的风景画意义。而他的画作中所透露出的宗教情怀散发着感人至深的力量,正如画家说的那样:“闭上肉体之眼,那么你将会首先用精神之眼看到图景。这将给你在黑暗中看到的世界带来光明,并从外表感染心灵。”

《台岑祭坛画》1808年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画家弗里德里希用阴沉、凄凉、神秘、恐惧的灰色调,描绘了旷野橡树林中破败的修道院。虽然,画面上只有几组简单的形象--干枯的老橡树、兀立的修道院的残墙断壁及散落的坟墓与十字架,却构成了恐怖而神秘的意境,特别是修道院断壁上微明的冷光,更增加了凄冷死寂之感。几个穿黑衣的修道士在残壁中穿行,给人以一种不可言说的神秘感。整幅作品以冷色调为主,由黑、灰、亮等的色阶变化,展示出一个令人毛骨耸然的世界。

《橡树林中的修道院》1809年

弗里德里希的创作多出自冥想,带有冷寂虚幻的情味和神秘的宗教气息。代表作品有《登高远望》、《海洋上的月亮初升/月出的海边》、《两人观月》等。

《海边的和尚》1809年

《georg friedrich kersting friedrichs studio》1811年

《巴尔蒂旁边的十字架》1815年

《登高远望》1818年

《在帆船上》1818年

《森林中的十字架》1820年

《月出的海边》1822年

《孤独的树/晨光中村庄之景》1822年

《窗边的女人》1822年

《山地风景/岩石峡谷》1822年

《巨人山脉的记忆》1835年

《两人观月》1836年,铅笔, 乌贼墨

艺术宝库带您进入艺术的神圣殿堂,领略艺术的美,生活的美!艺术宝库是美术爱好者的福地,古今中外艺术的集大成者,美术资料丰富全面,供艺术家们学习研究的交流平台。有需要请联系微信:glai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