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东馆啥时候造好「上海图书馆新馆何时建成」

互联网 2023-07-02 13:40:1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上图东馆啥时候造好「上海图书馆新馆何时建成」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导读:9月28日下午,建筑面积11.5万平方米、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东馆正式开馆,它不仅是市民的“书房、客厅、工作室”,背后还蕴含着诸多智慧力量。全生命周期BIM数字化的设计、建造、运维,在这里得到充分应用,特别是上海建工四建集团自主研发的公共建筑智慧建造与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图书馆的运维保驾护航。

这些年来,四建集团深耕文化领域,精心打造国际一流城市文化地标,上海博物馆、上海大剧院、世博中国馆、世博演艺中心、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中共一大纪念馆、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等一大批精品工程,以及当下正在建设的上海大歌剧院、上海久事马术中心、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上海文学馆等重大文化工程,不仅打响了上海建工品牌,也助力打响了“上海文化”品牌。

全文共2441字,阅读大约需要6分钟

文 | 杨香妮

智慧图书馆:建得好,更要用得好

上海图书馆东馆占地面积3.95万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114951平方米,外观犹如一块璞玉,“漂浮”在城市森林之上,联系着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馆内地上7层、地下2层,可提供座位近6000个,各功能区域可满足每年举办200余场讲座、上千场各类学术活动的需求,读者年接待量可达400万人次。

建造过程中,四建集团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不仅大大减少了设计BIM模型向施工应用转化的时间,而且实现了基于建造BIM模型的多专业交叉施工协调管理,还完成了基于BIM的竣工模型验收。比如借助计算模型完成了大体量、高规格的悬挑钢结构施工,应用高精度石材纹理AI衍生技术,打造了9000平米仿石玻璃幕墙的逼真效果,还原了“林中璞玉”的建筑设计理念,实现了国内首座基于BIM的全生命周期大型图书馆的智慧建造。

在智慧建造的基础上,也是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竣工BIM模型快速向运维模型转化,运维人员借助运维BIM模型就可迅速发现问题、派发工单、排除故障,就涉及的5大系统而言,碳排放管理、建筑空间资产管理、机电设备运维管理、图书分拣系统运行管理、安防管理面面俱到,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实现上图东馆的智慧运维。

这个运维系统在9月份刚刚完成了专家验收,通过了第三方的测试,获得CNAS认证。这个项目还获得了上海市科委《大型公共建筑超低能耗设计建造与运维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课题立项。

一大批精品文化地标呈现的背后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东馆

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

不仅质量要过硬,在文化地标的落实过程中,策划先行、精细管理、技术创新等元素缺一不可,再加上专业的建造能力,才能让文化地标与时代环境相契合,彰显出城市独特的文化特质。

近期开工的上海文学馆项目就是一个策划先行的范例。这座建筑位于虹口区武进路439号,地上总建筑面积约1.4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新建筑)设计方案,根据所属风貌保护街坊的特征,注重新老建筑之间的呼应和融合。2024年建成对公众开放后,在主体建筑外,还将集城市更新、历史保护、商业复兴于一体,打造为具有海派特色的城市体验空间。

上海文学馆效果图

为了让建党百年献礼工程——中共一大纪念馆呈现出最好的外立面效果,四建集团从2019年年底开始寻访非遗古窑,开展大量调研和试样,确定样板后,用了整整3个月的时间,从105万块粘土砖中精选出35万块砖进行砌筑。再用4个多月的时间,对外立面耐心打磨,确保每块砖头有棱有角,每条勾缝横平竖直。同时,还打造了“零渗漏”地下室保护珍贵展陈,获评国家鲁班奖。

中共一大纪念馆

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项目从方案策划到竣工交付只用了不到 3 年时间,其中施工周期仅用22 个月,创出了文化工程建造速度“新纪录”。创优策划的开展、创优方案的编制,加上样板引路制度和强化过程管控,一套完整的创优路径图确保一次成优。

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

建筑要成为文化地标,需要“工匠精神”,因为每个建造环节不仅要为使用者服务,更要为历史负责。

兰心大戏院是上海市第二批优秀历史建筑。在整体修缮提升过程中,遵循最小干预原则,以历史资料为据,以两侧水磨石楼梯栏杆为蓝本,采用传统工艺,使原迹重现。逐个查勘定损1.2万余块泰山砖,前后8道工序,原汁原味还原历史建筑原貌。

兰心大戏院

上音歌剧院需要保证一流的声学效果,因此采用整体隔振技术,把观众厅、舞台、乐池、演教室等通过底部的隔振弹簧与下部结构分离开来,形成一个浮动体系,有效降低地铁振动造成的影响。装饰面采用固定式的木质反射面或GRG/MLS扩散面,以及装饰性木质透声格栅,形成可调吸声帘幕,高保真地展现自然原声。

上音歌剧院

因地处历史风貌保护区,上海国际舞蹈中心的建筑高度整体不能高于24米,这也意味着只能往“地下”做文章,4栋主体建筑均采取了下沉式的空间设计,底部低于地面6米左右。为了提高地下空间的空气品质,又有18项针对性技术因地制宜地得到使用,一举解决了地下闷与潮的问题。

上海国际舞蹈中心

为了满足重大文化工程中的特殊工艺和质量要求,四建集团更是积极研用BIM、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利用自主研发的智慧建造、智慧运维平台,为文化地标贴上技术标签。

在上海音乐厅修缮工程中,以数字测绘、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支撑,四建集团创新研用了基于5G BIM的历史建筑全生命周期数字孪生平台,为历史建筑数字模型整合、历史信息集成、传统工艺传承、特色部位保护、健康安全监测、智慧运维管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上海音乐厅

依托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项目,四建集团应用了基于实景建模测量的清障工程技术,降低了清障工作量和施工难度,同时缩短了工期。

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效果图

在程十发美术馆项目建设中,正是数字化技术的积极应用,才让高精度隔震支座安装难题得以破解,钢材截面规格被减小了,结构体系也得到了优化,为建筑增加了更多的结构空间。在三层12.6米悬挑钢结构部位施工中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变形监控及卸载,大跨度结构的实现令展厅区域空间布局进一步化简,建成后的美术馆无标准层的结构布局和布展设计处处展现了“小面积、大空间”的睿智。

上海越剧艺术演艺传习中心效果图

上海大歌剧院效果图

转载请注明“来源上海建工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