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艺术的发展规律」

互联网 2023-07-02 12:26:1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艺术虚构与艺术真实「艺术的发展规律」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们看到过中外一些电影、戏剧或小说,作者常常在作品前面郑重声明:“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然而,与此相反,我也曾收到过不止一封初学写作者的来信,他们也以极为严肃的态度,事先说明:“我的作品,完全是根据某人某事而写的,虽以小说形式来表现,但可以绝对保证,这是生活的全部真实的反映。”

同系创作,一说“纯属虚构”,一说“全部真实”,观点截然不同,做法显然迥异,但都涉及到文艺创作中一个关系重大的问题:作家如何对待生活,作品如何反映现实?

曾经一个时期,青年写作者,生活在纷纭繁复的现实社会当中,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风云,盘根错节的社会关系,常常眼花缭乱,头晕目眩,创作中如何把握现实的本质,社会的主流,下笔时往往绞尽脑汁,颇费踌躇。正巧,碰到表彰某个先进人物,宣扬某个英雄模范,忽觉茅塞顿开,眼光发亮:这不恰恰可以表现生活的某些主流和本质,具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吗?!所以,不少青年作者从写新人新事开始,歌唱新社会,宣扬新思想,从而走上了创作的道路。这是生活促成了作者,现实孕育着创作,丝毫不足为奇的。确实,这些新人新事新思想,是值得人们大挥彩笔,着意刻写一番的。这是现实的需要,时代的要求。但是,切不可由此造成一种错觉:创作就只有写真人真事之一途,忠于生活的原型就必然会达到艺术的境地,因而,进行艺术创作似乎就是机械地照搬原型,刻板地复制生活。由此扩展开去,便形成某些初学写作者在小说一类创作中也要求“生活的全部真实”,并且把“全部真实”当作创作时的金科玉律和必须遵循、不可变易的铁定原则。这种认识,这种做法,倒是值得我们好好研究研究,剖析剖析的。

我看到过一些初学写作者的文稿,它们或者拘泥于生活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或者撷取那波光云影,晨雾虹霓,不探寻草木之本,未追溯云雾之源,因而,只获得某些细节的鸡零狗碎,某种生活的浮光掠影。可是,研究事物的现象,不与本质相联系,不深入其结构的内核,往往只能看到事物鸡毛蒜皮的某些枝节,停留在表象,凝滞于外层,不能学而鞭辟近里,识而清澈见底。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在《遗嘱》里还谆谆告诫后辈青年说:“你们要真实,青年们;但这并不是说,要平板地精确。世间有一种低级的精确,那就是照相和翻模的精确。有了内在的真理,才开始有艺术。希望你们用所有的形体,所有的颜色来表达种种情感吧。”他又说:“只满足于形似到乱真,拘泥于无足道的细节表现的画家,将永远不能成为大师。”这话说得多么深刻而富有见地!艺术不是要采撷那些表面的、琐细的、平板的真实,而需要富有内在意义的、典型的、丰富多样的真实,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即是要捕捉那些能表现生活趋向、社会发展、一代表时代、体现真理的生活细节,才能为艺术反映生活开辟道路,以偶然表现必然展露通途,从而符合艺术表现的普遍规律和基本特色。

要求一部(甚或一篇)作品反映“生活的全部真实”,事实上也不可能。生活千变万化,现实无比丰富,宏观世界大而无边,微观世界细而无底,都是永远无法穷尽的。文艺作品与现实相比(仅从事实的多寡来说),只能是挂一漏万,百里挑一,岂能做到“全部真实”?!我们必须对现实生活中的纷繁事件和各种人物经过筛选、归纳、提炼、概括,才能构成艺术的情节和细节,创造出优秀的文艺作品来。所以,艺术对于生活的“全部真实”论,不仅做不到,而且也是违反艺术创作的本身规律的。

与“全部真实”论相反,“纯属虚构”论似乎还较有道理,接近实际。

除了抵制莫名其妙的社会舆论,鄙弃不问艺术的无端纠缠,对付管理者的无理干涉之外,“纯属虚构”论者是具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见解的。他们并非不重视现实人生,社会风情;正是深刻地洞察到现实的诸般矛盾和利害是非,透彻地理解到事物的变化无穷和复杂关系,他们才以“虛构”为名,回避纠纷,为艺术的正常发展和正常活动而开辟坦途。

艺术确实需要虚构。没有虚构的艺术是不存在的。它要求我们:从大量实有、十分常见而纷纭复杂的诸种社会现象中,捕捉具有代表性的、体现事物本质的、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和事件,从丰富多姿、千差万别而变幻不定的诸种现实事物中,用聚光镜和显微镜,集中其本质,捕捉其典型,从而凝聚为形象,升华为艺术。在一封信中,托尔斯泰谈到准备写作一部长篇小说时说过:“您简直不能想象,这种在我不得不播种的土地上进行深耕备种的工作对我来说是多么地艰苦。反复考虑眼前这部极庞大的作品中所有未来的主人公身上所可能发生的一切,考虑一百万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以备将来采用其中的百万分之一,这是困难得可怕的工作。而我现在搞的正就是这种工作。”这种“深耕备种”、“反复考虑”的严肃态度和创造精神是多么宝贵啊!确实,只有这种跨越巨大困难、不畏跋涉艰辛,从而“采用其中百万分之一”的认真劳作,才能提炼和概括出富有艺术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只有这种艺术的概括才能实现容纳万千,这种形象的凝聚才能达到包孕无限,从而创造出真正不朽的艺术精品。这是对作家艺术修养、创造才能、精神意志的磨练和考验。所以,莱辛说得好:真正的艺术天才“处处排除偶合,使每一桩事件都按照必然的、不得不然的规律发生”。这种“排除偶合”、抓住典型的方法和才能,就是按照艺术创作的特殊规律进行虚构,按照“必然的、不得不然的规律”进行艺术创造的集中体现和不懈努力。这是艺术创作本身的要求,其中包含着深刻的艺术道理,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因此,对于初学写作者来说,在关于对待生活与艺术的态度问题上,应当时刻思索:是顺手拈来,还是反复考虑?是照搬生活,还是匠心经营?是选取百万分之一种的组合方式,还是按照生活原样去轻易地复制?是用艺术的方式形象地反映生活,还是依照某人某事“全部真实”地和盘端上纸面?这里面,深藏有耐人咀嚼和回味的艺术甘果,包蓄着令人心荡神怡的艺术芬芳,实在是值得我们好好品尝品尝的。

#中国文学#​#当代文学#​#艺术规律#​  

(据1982年8月29日撰文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