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莫言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阅读理解」

互联网 2023-07-01 18:36:0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解密莫言与他的魔幻现实主义的关系「莫言魔幻现实主义阅读理解」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百年孤独》与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

[摘要]《百年孤独》是一部记录哥伦比亚一百多年间各阶层人民生活的史实巨著。整部作品魔幻般将当时的人民生活场景鲜活还原、剖切,加上人物性格鲜明的刻画,使本书更具传奇色彩,且数十年来在世界文学史上一直享有盛誉。在传入中国之初,对小说领域更是引起了爆炸性的轰动,马尔克斯所独创的“魔幻现实主义”成为了中国作家不断模仿的奇景。也孕育出一代以莫言等为代表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家。而莫言作为中国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代表作《红高粱家族》、《檀香刑》、《丰乳肥臀》等都带有深厚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莫言所自创的高密东北乡的魔幻现实主义的文学园地,其小说新颖独特的创作特色让读者耳目一新。

[关键词] 《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主义 莫言 影响

早期,魔幻现实主义盛行于上世纪拉丁美洲,这一流派的作家,在创作上把现实投放到虚幻的环境和气氛当中,再给予详尽、客观的描绘,使现实披上一层千奇百怪的魔幻外衣。在作品中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为原则,又加入欧美现代派的创作手法,插入许多神奇、怪诞的幻景,使整个画面呈现出真假难辨、虚虚实实的风格。就在《百年孤独》获奖的十年后,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出现了井喷式模仿狂潮。在当时,拉美文学研究专家陈众议用了“中国作家言必称《百年孤独》,言必称魔幻。”[①]这样的形容,足以见得马尔克斯所独创的魔幻现实主义对当时中国文学思潮的冲击。正值人人提及魔幻现实主义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同的魔幻现实主义模仿方向。而莫言通过对《百年孤独》学习领略中,也发掘出了一条具有“莫言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路线。

作为中国当代最具代表性且最杰出的小说作家之一,莫言与魔幻现实主义的羁绊,是在偶然的机缘巧合之下促成,同时也颇有戏剧性。1984年,莫言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院就读,只是听说了《百年孤独》这本书,便满怀激动的从书店买来这本书,当他只是看了书本一小部分,便拍手称道:“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当时的莫言感慨万千,除了震撼、佩服之外,马尔克斯遵循“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的魔幻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给了莫言非常重要的启迪。让他领会到把现实和源于神话、传说的幻想相结合的骇心动目。那种超现实的、虚幻的、寓言般的描绘手法,以此为基石的、独特的创作源头,标志着“莫言风格”的魔幻现实主义开始萌芽。

上世纪80年代,莫言以“寻根文学”作家,以充满“怀乡”及“怨乡”等复杂情感的高密东北乡的一系列乡土作品开始崛起。他在小说中构造出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挥洒自如般将人所见到、所感受到的进行陌生化叙述,创造出神秘的超验世界,成为当代魔幻现实主义流域的先锋。他以丰富的民族背景,借鉴西方现代小说的创作技巧,开创出具有自己独特魔幻瑰丽的“莫言风格”。后来,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走向世界,被各国文学界所接受,并且受到各大名家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例如台湾作家张大春:“莫言的作品见证了民间叙事传统,有神话传说、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对话。一直以来文学界跟着西方的各种主义和流派在走,但莫言和地气相接。很多人说他受马尔克斯的影响,我觉得他是形似神异。他作品中博杂的叙事传统,不是移植过来的,而是他从民间土壤中自然生长出来的,阎连科和陈忠实也是这种接地气的作家。”[②]又如德国文坛大师马丁·瓦尔泽:“莫言的小说有一种紧迫感和厚重感,无法用寥寥数语来描述。所有代表性的小说都讲述了人类在情感受到世俗规则压迫时陷入的冲突。莫言用一种足以让人头晕目眩的方式叙述了人们如何饮食,如何忍饥,如何受渴,如何交谈,如何被爱,如何杀害。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热爱他笔下所有的人物,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人物里,也包括那些在小说里将要或者必须犯下罪行的人物。任何人要是想谈论中国,都应该先去读莫言的书,我认为他可以和福克纳平起平坐。”[③]再如著名美籍华裔女作家谭恩美:“莫言的声音完全可以像米兰·昆德拉和加西亚·马尔克斯那样深入美国读者的心。”[④]可以说,莫言的作品已经深入到世界文坛各大流域,而世界文坛对莫言的高度认可,为莫言问鼎诺贝尔文学奖打下良好基石。

莫言自己曾坦言:“魔幻现实主义对我的小说产生的影响非常巨大,我们这一代作家谁能说他没有受到过马尔克斯的影响?我的小说在86、87、88年这几年里面,甚至可以明显看出对马尔克斯小说的模仿。”[⑤]确实,莫言的创作或多或少都有些借鉴或模仿《百年孤独》的创作方式,例如他的《金发婴儿》中,书中采用大量“多年以后,许多天之后”类似的句子。[⑥]除此之外,莫言大量采用夸张且超现实、荒诞不经的创作手法来体现整部作品的魔幻之感,例如“一只猖獗的苍蝇在客堂里飞行着,嗡叫声刺耳,苍蝇寻找着光明想冲出去,但一次次都被玻璃挡回来,最后一次,撞的晕头转向,跌落在窗台上,肚子朝天飞速旋转,发出哭一样的叫声。”又如在《蛙》中有段描写姑姑讲述“新法接生”的句子:“姑姑的描绘给我们留下恐怖的印象。那些“老娘婆”似乎都留着长长的指甲,眼睛里闪烁着鬼火般的绿光,嘴巴里喷头着臭气。她们用擀面杖挤压产妇的肚子。她们还用破布堵住产妇的嘴巴,仿佛孩子会从嘴巴里钻出来一样。”等等诸如此类句子,作品中所呈现出令人瞠目结舌、奇幻丰富的想象力。而《蛙》的发表,使莫言名声大噪,在创作上进入意气风发的巅峰时期,同时也代表着莫言所独有的魔幻现实主义的蓬勃发展。

高尔基曾说过:“一切思想、事实的外衣就是语言。”而莫言对语言的运用也尤其犀利,在莫言笔下,将语言用于服务人的思维情感,某些东西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有不同的理解,近似真实又形如虚幻,将真实与虚幻之间互换,既感神秘也不失真。莫言通过对《百年孤独》的学习与效仿,在后期的创作中已经呈现出一种真假难辩、天马行空、荒诞不经之画面。他经常将一个事物用相悖的形式来形容,例如“华丽的肠子”,再如“淡雅的腥气”等等。[⑦]让人读了之后都有些怪诞之感,让人很难分辨是庸俗还是高雅,尽管在主人公的眼中,是无比真实的。

莫言用残酷而华丽的语言,将高密东北乡的农村生活描绘得“血肉横飞”。如在他的《红高粱》中,莫言用极度夸张的写法将丑陋和污秽的事物放大到最大化,让人印象深刻。如他写罗汉大爷被剥皮的情景:“罗汉大爷的头皮褪下,露出了青紫的眼珠。大爷被剥成一个肉核后,肚子里的肠子蠢蠢欲动,一群群葱绿的苍蝇漫天飞舞。”还有王文义三个儿子的死状:“把三个孩子炸得零零碎碎,弃置房脊,挂胃树梢,涂之墙壁…..” 此类令人作呕的丑陋、肮脏的画面毫不掩饰、极尽夸张的荒诞描写,真是令人毛骨悚然。又如将“奶奶”乘坐的花轿描写成“花轿里破破烂烂,肮脏污浊,像具棺材,不知装过了多少个必定成为死尸的新娘,轿壁上衬里的黄缎子脏得流油,五只苍蝇有三只在奶奶头上方嗡嗡地飞翔,有两只伏在轿帘上,用棒状的墨腿擦着明亮的眼睛。”在整部作品中,这只是一个局部场景,莫言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这些细节捕捉得无微不至,再利用夸张犀利的语言文字将各个细节放大扩展,令人惊叹不已。但这些不真实的视觉冲击,使整部作品充满着血腥、反叛气息展现在人们眼中。把高密东北乡人民群众反抗日军蹂躏的非人道遭遇描写得悲壮而激烈,将整部作品刻画得离奇诡异。也正是将这种侵略与反抗魔幻般解剖得淋漓尽致,在奇幻与真实中书写一段让人无法磨灭的历史。

在引起众多争议的《丰乳肥臀》中,有一段描写街道的句子:“狭窄的青石街道上人们摩肩擦背,碰碰撞撞,由于都沉默,人们变得特别友善。只有油锅里炸物的哧啦声,只有刀在案板上的噼啪声,只有人嘴咀嚼时的吧嗒声,只有那些被现场宰杀的小鸟的唧唧声。他混迹在这崭新城市的故意装哑巴的食客中,眼睛饱览了美食,鼻子饱嗅了美味,嘴巴却淡得飞出了小鸟。”这种恰似不拘于简单的写作,将事物内部完全解剖,一反循规蹈矩的平凡,使小说内容丰富多彩,将想象力发挥得极尽描摹,给作品赋予了不同视角的三维立体效果。同时,莫言特意描述了很多超脱于人们正常审美的事物,体现出了真假交错及其浓厚的荒诞感。让读者从中领略到莫言式的热血豪情的情感托附,奇幻丰富的想象力和穿透世俗的华丽语言,而这种语言风格的形成,恰恰得益于《百年孤独》。

在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创作中,丰富的想象是编织故事情节的一大特点。莫言在创作的故事情节上,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描写故事情节的作品比比皆是。这种随处都可见到的、荒诞的事物描写,莫言对每一个充满了丑恶与肮脏的荒诞世界里都经过了细致地字雕句镂。在《怀抱鲜花的女人》中,莫言运用荒诞的叙事手法来描写故事情节,创造出非真亦假、令人匪夷所思的艺术效果。故事原本是古怪离奇的,但是以现实生活为依托,建立了一个近似真实的虚幻空间。一位准备回乡娶亲的年轻上尉军官,恰巧在等车的雨中,偶遇了一个怀抱鲜花且有一条黑狗相随的女人。自此以后,所发生的一切都显得扑朔迷离。整部小说中,女人怀抱的那束鲜花在文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起初,从“那束花叶子碧绿,花朵肥硕,颜色紫红,叶与花都水灵灵的,好像刚从露水中剪下来的一样”;“那束花约有十余枝,挑着七八个成人拳头般大小的花朵和三五个半开的、鸡蛋大小的花苞”。到“花瓣儿鲜嫩出生命,紫红出妖治,仿佛不是一束植物而是一束生物”。诚然,鲜花对于女人而言,起到画龙点睛之笔,“好像如果没有了这束花,一切都不存在”。女人怀抱鲜花尾随上尉,经过喧嚣的街道,从在男厕中“男人们几乎就要把她按倒在汪着尿水的地面上了”,到经过茂密的芦苇丛,鲜花显得生命力极强,经过诸多磨砺后依旧“鲜花灿烂,鲜花枝叶灿烂,仿佛是用贝壳镶嵌拼贴而成。”鲜花似乎与女人的生命成为了一个共生体,就在男女主人公生命将要消亡之际,“那束怪异的鲜花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枯萎了,女人仍死死地抱着它”。那只“黑得像抹了焦油似的狗”更是怪异,当上尉转身要离去时,“那条一直没有露面的狗竟闪电般从后边窜出来,在他的脚脖子上咬了一口”。原来整个故事的发展进程是那条黑狗一直在背后操纵着,它是那个怀抱鲜花女人神秘的存在,它利用了上尉,是整个故事全局的掌控者。就当女主人在男厕被人施暴之时,它对整个过程都无动于衷、视而不见,而当上尉出现时,“那条黑狗已经耸着肩上的毛,像几道纵横交错的黑色闪电,把几个男人咬翻在地”。莫言曾经列举过解读他小说的几个关键词“饥饿与食物”、“儿童苦难史”、“梦境和幻想”、“动物和植物”。[⑧]而在将黑狗与鲜花人格化的《怀抱鲜花的女人》中,达到使作品看上去离奇、荒诞之效,让故事情节生动而扭曲,内容多彩丰富。

1982年马尔克斯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而《百年孤独》在中国的正式授权出版可以说是历经坎坷,终于在数年后,于2011年来到中国。数年来,大概已经没有第二本外国小说在中国引起过如此震撼人心的轰动,其经历又如此富于戏剧性。2014年4月17日,一代巨匠加西亚·马尔克斯悄然离世,一时间,震惊世界文坛。但他的代表作《百年孤独》 ,一直都在以“惊世骇俗的艺术力量和思想力量”影响着中国。而传承了马尔克斯魔幻创作精髓的莫言,自成一家的创作道路,展示出他卓而不群的特有风范,他的作品中充分体现了莫言所独创的灵异微妙的语言特色,以神话鬼怪来体现他的想象。让作品中的一些奇人奇事,披上了魔幻现实主义色彩。并于北京时间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虚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人尊称为“中国的马尔克斯”。

参考文献:

1、http://history.sina.com.cn,《<百年孤独>在中国30年的阅读与传播史》,姜妍、熊寥、邓玲玲。

2、伍丹、朱渝,《浅论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四川理工学院 人文学院 文学与新闻系2010年9月中旬刊。

3、朱桂英,姜妍,《他的文字里有不死的火焰》,新京报,2014年04月19日。

4、http://www.ruizhi001.com,《莫言个人资料,简历,简介》,作者佚名。

5、http://history.sina.com.cn,《<百年孤独>在中国30年的阅读与传播史》,姜妍、熊寥、邓玲玲。

6、刘汝慧、傅宗洪,《试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成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7、莫言,《金发婴儿》,长江文艺出版社,2001年05月。

8、莫言,《丰乳肥臀》,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06月。

9、莫言,《红高粱家族》,作家出版社,2012年11月。

10、莫言,《怀抱鲜花的女人》,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

11、莫言,《蛙》,上海文艺出版社,2012年10月。

[①] http://history.sina.com.cn,《<百年孤独>在中国30年的阅读与传播史》,姜妍、熊寥、邓玲玲。

[②] http://www.ruizhi001.com,《莫言个人资料,简历,简介》,作者佚名。

[③] http://www.ruizhi001.com,《莫言个人资料,简历,简介》,作者佚名。

[④] http://www.ruizhi001.com,《莫言个人资料,简历,简介》,作者佚名。

[⑤] 伍丹、朱渝,《浅论魔幻现实主义对莫言小说创作的影响》,四川理工学院,人文学院,文学与新闻系2010年9月中旬刊。

[⑥] 朱桂英,姜妍,《他的文字里有不死的火焰》,新京报,2014年04月19日。

[⑦] 刘汝慧、傅宗洪,《试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成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⑧] 刘汝慧、傅宗洪,《试析莫言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成分》,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8期。

注:本文为原创论文,仅供交流参考,请勿用于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