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说话的艺术「说话办事的艺术」

互联网 2023-07-01 08:44:10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浅谈说话的艺术「说话办事的艺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说话,几乎人人都会。有些人很会说,也很能说,巧舌如簧,把事情说的头头是道,常常把人说的哄堂大笑,博得一片喝彩和赞美。但并不一定人人都能做到这样。而有些人之所以能够做到这样,是因为有剧本并经过多次的彩排,离开了剧本,恐怕就不行了。

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能够把话说好,这是一项基本功,也可以看作是一门艺术。这项基本功每个人都是从婴幼儿时就开始练,可是有的人练的好,有的人练的不好。在这项艺术上,有的人有很深的艺术修养和造诣,说起事来得心应手,而有的人的修养却很肤浅,说起话来,自己都不自信。这说明,这项基本功应该很好地练,用心的练。这说明,这项艺术应该很好的去休养,应该用心的去修养。

“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句话其实在很大成分上讲的就是语言艺术,但每个人的理解不同。

同样是一件事,或者是想表达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的人,都需要用不同的语言和不同的表达方式。即使是用同样的语言,在语调、语速、表情和肢体配合上也是有所不同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对方,调动对方,与对方形成“神”沟通,知行合一,才能达到目的。这一段文字说起来简单,甚至不难背下来,可是能够做到,是需要长期的,用心的。需要在工作和生活中,长期的用心的揣摩、修行,形成习惯和自信。

与任何人的交流和沟通,其语言都应该是贴心的、细腻的、生活化的,而不应该是官方的、教科书式的、呆板生硬的。与任何人的交流和沟通,其语调语速都应该是和蔼可亲的,娓娓道来的,和谐悦耳的,而不应该是大喊大叫,声嘶力竭,像炒豆子一样噼噼啪啪一气呵成,没有优美的旋律。与任何人的交流和沟通,都是相互的,要注意观察倾听对方,从中分析、判断、应对、改变,不应该是一言堂,不可能与事先设计的想法和路径完全一致,应能随机应变,遇变不惊,遇变不乱,泰然处之。与任何人的交流和沟通,其表情和行为都应该是得体的,气质高雅,举止端庄,而不应该有下意识的、猥琐的、甚至气急败坏的表现。达不成目的的交流和沟通,都是失败的,都是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掌握这些要领很重要,在与人的交流与沟通中学习、总结、提高,更重要。

在现阶段常用的交流方式中,面对面的交流是比较简单的,是相对比较直观的,也是最好的交流方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人怕见面”。而微信交流,就相对差一些。你只能看到对方的文字,却听不到声音,看不到表情。而且这种交流是断断续续的,零碎的。即使是微信语音,也看不到表情,同样也是断断续续的,零碎的。相比之下,电话交流即使看不到表情,但是可以听到对方的声音,而且交流是连续的,完整的。用心细致的听对方的声音,就等于看到了对方的表情和肢体行为。

听电话也同样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在交流的同时,既可以学习对方的语言艺术,也可以锤炼提升自己的语言艺术。通过听电话,可以通过能够转换成文字的语言以外的因素,比如音量、语速、语调、呼吸、情绪等等,也可以称之为要素,通过这些来判断对方的人品、修养和心态,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需求,以及对所交流议题的态度,比如积极、消极,还是应酬而已,再如认可、不认可还是无所谓,又如有能力、无能力还是闹着玩儿。搞清楚这些,有利于交流的继续推进,也能够避免一些口是心非的人消磨我们的时间。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都说“语言是心灵的窗口”,这话确实非常形象,可是要想清楚这窗里窗外,只听语言是不够的,还必须细听其他的声音,还必须观察其他的景色。

由此可见,说话是艺术,说话不仅仅是语言,还有诸如音量、音调、语速、情绪、表情、肢体等等要素,说话不是自言自语,而是对别人说,是相互交流,并且要达到交流的目的。足以可见,说话不是简单的事。但是如果这样说,就可能把好多人吓坏了。

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说话几乎人人都会。可是如果想把话说好,提高办事的成功率,提升自己的品位和价值,平时就要多注意修养自己。

正是:

每天进步一点点,

一年以后你再看,

沉舟侧畔千帆过,

柳暗花明在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