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单纯地来体验艺术的魅力吧「国际问题不妨单纯化点评」

互联网 2023-06-30 14:17:11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不妨单纯地来体验艺术的魅力吧「国际问题不妨单纯化点评」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画见》 止庵 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

艺 术 林颐

爱德华·马奈有幅名画,叫《奥林匹亚》。画中的裸体女子微侧斜卧,坦荡地凝视着观画者。马奈还有幅名画,叫《草地上的午餐》。画面占据主导位置的女子同样浑身赤裸,转头坦荡地凝视着观画者。在马奈这里,人物的疏离情状反而凸显了人物的存在感,那是一种突如其来的对立,既是生物学意义的,更是社会学意义的两性对抗。

止庵的《画见》是一部随笔文集,首先就从马奈和他的两幅名画说起。全书的文章,每篇字数千余,单独都不算出彩,不过结集升华了总体感觉,有了浑然天成的气质。《画见》论画,骨子是文学的,合乎止庵的品性,他毕竟不是艺术家,而是一位文学家,借了一些写书评的方式,可谓扬长避短。全书分了“女人”“大自然”“梦”和“时代”四个部分,采取直觉的描述,抒发一己之见,谈论观画带来的艺术感受、人生感受。

艺术家们把眼光投向社会底层的女性,背离了讲究贵族血统的欧洲绘画传统,更加注重表达人类的内心世界。这些画作固然仍有个别展示女性的妖娆姿态,但绝大多数都是反传统的,几乎都不呈现端庄美丽,有些以嶙峋憔悴的肢体展现人间悲苦,有些以居心叵测的表情展现人性的复杂,还有些就是有关结构、颜色、线条等画技的先锋实验。不再是过去的美丽却空虚的外壳,现代派的画作塑造了更多立体的女性形象,流露了对女性的更多理解。

现代派画家并没有宣布他们有什么绘画的哲学,他们更多追求的只是方法,不过他们的方法却对20世纪产生了不仅仅停留在方法论上的深远影响。莫奈、毕沙罗、塞尚等印象派画家赋予了大自然前所未有的呈现。光与色彩的辉映,文学与艺术的通感,真是奇妙。印象主义本质上是赫拉克利特式的世界体验,现实并非凝固不变,而是瞬息万变。要表达对一个动荡的、充满活力的、变动不居的现实世界的感觉。

古斯塔夫·莫罗的画作对应古希腊神话的诡谲不安,亨利·卢梭的世界是有着童稚想象的世外桃源,马克·夏加尔让女人或动物飞过天空,这样视角下的城市会是怎样的呢?达利的《记忆的延续性》,融化的钟表似乎在暗示,时间是我们无法掌控的,它终将流逝。我依稀看见那个写《惜别》的止庵。他曾经透过身患癌症的母亲的生活,观照我们自身的处境,认为所有生者都是中途正在逝去的“在死者”。现在,他同样在思考“存在与非存在”的哲学命题。梦与非梦,现实与超现实,艺术承担起解释世界、追索起源、叩问生死的职能。

止庵说,因为有了梵高,我们才得以真正看见这个世界发生过,正在发生以及即将发生什么事情;作为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蒙克以《尖叫》创造了能够与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相提并论的艺术形象。在“世纪病”的欧洲,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波德莱尔的颓废主义、尼采的超人哲学、易卜生的弘扬个性……没有哪个领域是孤立的,这些都成为现代生活的目标和内容。与现代主义绘画相对应,文学也在探索心理层面的自我意识,重新评估旧的生活价值,建立新的世界观。现代主义正在成为咄咄逼人的青年人追求的审美和价值观。

止庵的观画之道,表现了我们这类业余爱好者的主动参与,艺术不一定需要理解来欣赏,就像生活本身,艺术可以单纯地体验。现代艺术接纳作为批评者的普通读者,允许任何人谈感受,但凡能有启发,能有自己的主张,就可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