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永维书法家「薛大卫画家」

互联网 2023-06-30 11:12:0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薛永维书法家「薛大卫画家」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澎湃新闻记者 徐明徽 综合整理

理论与实践是艺术的车之两轮,一批美术史论家为中国现代美术体系的建立作出了较大贡献,薛永年即是其中之一。澎湃新闻获悉,8月15日,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主办,中央文史研究馆支持的“薛永年学术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展览呈现了80多岁的薛永年的学术成就和诗书创作,以大量文献、手稿、书信、照片勾勒其治学历程和研究方法,以诗书画印共美展现其人文艺术修养,此外还呈现其师道传承和艺学交往,展览共展出书法、绘画、篆刻等各类作品100余幅,学术文献300余件。

展览现场

薛永年1941年出生于北京,现任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会员书画碑帖组召集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他在青少年时代便对诗文书画产生了浓厚兴趣,14岁参加北京青年美展,高中阶段致力于篆刻学习,之后又考入刚成立不久的北京画院国画业余进修班,得到吴光宇、马晋、刘凌沧等先生的亲授。1960年,他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新中国第一届美术史论系的本科生。大学期间,求学与练艺齐头并进,史论功夫与诗书画印均打下扎实基础。

与古为徒及跋 书法 97×46cm 2006年

1965年,薛永年被分配到吉林省博物馆,学术道路由此开启。七十年代,他先后在《文物》杂志发表《何澄和他的归庄图》《谈张渥的九歌图》,受到学界关注,前辈书画鉴定大家徐邦达、启功、王世襄、杨仁恺、谢稚柳等先生予以厚爱与提携。1978年,他重新考回中央美术学院,成为改革开放第一届美术史论系研究生,师从张安治先生,学术研究渐入佳境。毕业留校任教后,继王逊、金维诺先生后担任美术史系第三任系主任,后又担任第一任研究生部主任。

题饶宗颐书画展 书法 133×60cm 2022年

在四十多年的从教经历中,薛永年教研并重,不仅培养了本科、硕博士数百人;同时先后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主任,在多所高校、文博和艺术机构任专家顾问,对中国文博和美术事业都做出了较大贡献。

行书旧作“书画原来本一家”书法 68×35cm 无年款

原拓剪贴 篆刻 70.5cmx35cm 无年款

此次展出的薛永年的艺术作品包括各个时期的诗书画印,既有与师友砥砺的诗画唱和,也有研究画史的题画诗跋;既有博采众长的金石篆刻,也有感时抒怀的各体书风。薛永年认为,一个人能写能画,对于研究书画、探究书画家的气息风格、掌握工具材料等都有很大帮助。

薛永年致答谢词

薛永年在开幕答谢词中分享了自己对“史笔诗心”的理解。他说“史笔”,是因为我国是一个重视历史的国度,讲求以古鉴今、旧邦新命、史笔如椽;说“诗心”,是因为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讲求以诗言志、以诗抒怀、重视诗教。而其向往的“史笔”、钟情的“诗心”都来自文化传统,离不开国家的培养、时代的召唤、历史的使命、家国的情怀。“从18岁进中央美术学院,到81岁的今天,不知不觉已经过去60多年了”,薛先生动情回忆了自己求学时与启功先生、张安治先生等老一辈“大家”的难忘经历并表示,自己只是在师辈的言传身教下,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求得扎实而不空泛的寸进,起到承前启后的点滴作用。“最难忘的是老师的教育,他们给我的教诲首先是德,是重义轻利,是淡泊名利,是责任担当,他们的立德树人、崇德尚义、培根筑魂、先器识而后文艺,使我受益终生”。

薛永年所用刻有饶宗颐题“方壶楼”之紫砂方壶 壶通高6.5cm 2016年

“此中有真意”印 篆刻 纵2.5cm 横2.8cm 高6cm 1960年

展览还以丰富的文献,较全面展示薛永年的学术历程和丰硕成果,在美术史方面,有个案研究、画派研究、传统书画论研究、书画鉴定研究。

《名家鉴画探要》书影 薛永年 2008年

薛永年十分看重书画鉴定。1962年,徐邦达、张珩(张葱玉)先后在中央美院史论系讲授“书画鉴定”。薛永年便是当时的学生之一,以他的上课笔记为框架,最后整理出版了《怎样鉴定书画》。

大学期间 《中国现代美术史笔记》1961年

大学期间 《麦积山杂记》1962年

薛永年此前在与澎湃新闻对话时认为,书画鉴定鉴赏是研究美术史的基础,老一辈学者将书画鉴定从感性经验提升到理性认识,建立起了中国书画鉴定学的理论体系,张珩将书画鉴定作为一门学科讲授具有开创意义。他曾经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谈到了当下书画鉴定的一些误区:一是认为书画鉴定学的学院派没有用,二则是完全依赖科技。

在美术理论方面,薛永年既有对当下美术创作现象的洞见,也有呼吁着眼于“为中国美术立言”的理论构想。

主持编写《中国美术简史》目录(手稿)1989年

薛永年曾总结了中国美术史学积淀了三大传统,一是书画史学为主的古代传统,比较重视作品的可信,风格与内涵兼顾,史与论结合,创作与鉴赏并重;二是近代引西入中化为己有的传统,既与新史学、新美术和现代美术教育紧密连在一起,又把中国美术放到历史进程与世界范围中,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把美术的改革复兴奠立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基础上;三是新中国和新时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传统,以及在反思“文革”、尊重艺术规律的前提下开拓创新的传统。

主持编写《中国美术简史》目录(手稿)1989年

新世纪以来,随着大美术概念的兴起,美术史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纯美术、工艺美术,而是一切美术领域,甚至涵盖了全部视觉对象。美术史学正在成为以图像为媒介,深入探讨社会人文种种问题的基础学科。薛永年认为作为人文学科的美术史,要求学者具备人文社科素养,不被专门的领域所局限,甚至以百科全书式的通才自立,是完全必要。如果说用图像研究历史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那么用图像研究美术史还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安顿精神,提升心灵,实现人文关怀。在中西交汇碰撞的今天,在美术史的研究上,薛永年强调了两条路:一是采用外国的良规,加以发挥;另一条路是择取中国的遗产,融合新机,既要借鉴他山,更要卓然自立。

展期为8月16日至8月25日。

展览现场

(本文据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及澎湃新闻此前专访综合整理)

责任编辑:顾维华

校对:徐亦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