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清华老师很特别的英文「清华大学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

互联网 2023-06-29 09:58:35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我的清华老师很特别的英文「清华大学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当手写信细腻的字迹生长出一个夏天

当建筑设计思路沿着逻辑的灯缆无限延伸

当机械制图的课堂上流淌出艺术的碎影

当我们走出教室年少追游而道阻行长

你,从中学会了什么

又得到了什么

“特殊的教学习惯”

藏着一门课的精华之所在

也藏着每位老师的用心良苦

快来听听老师们的“小癖好”

在这篇可爱的独家报道中

感受他们别样的教育思考

还有春风化雨的切切温度

纸短情长

每一封“手写信”都是真心

如果你上过曹柳星老师的写作与沟通课,那你一定会收到这样一封信。信纸的背景随四季变换——春天是清新的草原,夏天是舒爽的海滩,秋冬是素净的星球和宇宙,信上是亲笔字迹,写着对作业的反馈,还有老师对同学们真诚的寄语。

曹柳星为同学们精心挑选的信签

“我觉得这种手写的形式很真诚,和学生的距离会更近一些。”每封手写信根据课程阶段的不同、花费的时间也不同,从酝酿到落笔完稿,短文反馈常常需要半小时,长文和学期总体反馈可能要花费近一个小时。每个学期四个班,一共六七十位同学,每位同学会收到两封信。最长的一封,曹柳星写了整整三页纸。“那是一个特别爱看书的同学,聊读书时会很活跃,但其他场合却有些拘束,所以我会和他聊的多一些。”

手写信承载着老师的关怀而发出,同学们收到信时则先是诧异,接着是感动。在上个学期结课时,曹柳星收到了一封来自学生的手写信笺,是对老师手写信的一种亲切的回应。三四页密密麻麻的字迹,信件末尾还画了老师的人像。“她的笔触比我细腻好多,”曹柳星笑着说,“印象非常深刻。”

同学在回信中手绘的曹柳星人像

对于写作课的目标,曹柳星希望是能够让同学们有意愿也有能力去表达自己。“希望同学们能够知道,尽管这个世界很丰富多彩,但每个人也都拥有表达自己独特观点的勇气和力量。希望大家能在写作课中发现属于自己的每一点点灿烂的机会。”

曹柳星和目前所有同学的合影

信纸很短,其上的话语却恳切而意味深长。这是老师与同学心与心的沟通,也是在浮躁的快节奏时代,写作能够带来的沉静凝思。

淡化“形容词”的逻辑建构

“讲解方案时不能使用形容词。”这条广为流传的课堂原则,是建筑学院大一年级的建筑设计课上,张昕老师为自己的组员定下的,这让同学们在思考设计的同时,也时常探索着“语言的艺术”。

“空间很有韵律”“曲线的使用奔放自由”“流线设计动静结合”“外立面充满层次”......这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关于建筑设计的描述,但是如果脱离这些浪漫的形容,该如何去展现一个优秀的设计想法呢?

张昕的课堂

设计逻辑——这是张昕给出的回答。“形容词几乎都不能用逻辑来解释,比如说你不知道什么才是‘好’的构图,什么是‘动静结合’的空间。感性部分是属于每个学生的天性和特色,设计逻辑的建立方法才是值得教与学的。”不使用形容词,这条看似只关于表达的原则,其实隐含着张昕对于学生设计观念建构的用心之处。

对于设计方案的诞生,张昕认为是一个从问题(problem)提出,到原型(prototype)探讨,再到空间和功能组织(program)的过程,把这个过程说清楚,正是他希望学生掌握的表达方法。当学生逐渐学会脱离形容修饰,或许就会更专注于挖掘和原型创新,从而对设计的本质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张昕与设计课同学的合影

张昕提到了“哲匠”和“栋梁”两个词汇。“哲匠”说的是精益与专注,“栋梁”说的是担负重任,这都是建筑人最可贵的精神与气质。他认为,建筑设计课特殊的一对一授课模式,建立了师生间的循环问答,最有可能令学生在“建立设计方法”的同时,传承“哲匠”和“栋梁”精神。

木与石的光影恒在,体验空间,触碰逻辑本身,从而去创造它。

当文学、音乐与工程图相遇

悠扬的古典乐在新水利馆的走廊中回荡,匆匆赶来的同学不由得再三抬头确认教室号——别慌,你并没有走错教室,这正是牟鹏老师“机械设计基础(1)”的课程现场。

牟鹏在教授机械制图

在这门专业的工程制图课中,牟鹏结合文学、音乐、电影等艺术形式进行制图教学。艺术的广博,工程的严谨,使得这门“硬课”具有了别开生面的教学风格。

将制图教学与艺术进行结合,最先是从牟鹏所钟爱的推理文学开始的。参与教学之初,他希望增加课堂中与同学的互动,用更生动的方式讲解硬知识。偶然间,他发现读图的步骤同推理解谜一样,都需要严谨的逻辑思维,于是他试着将二者进行结合,将推理文学融入课堂,将读图过程变成一种“侦探游戏”,将学习过程变成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有趣历程。这样的尝试获得了同学们的积极反馈,也激励他将更多的艺术形式应用到教学中去。

牟鹏常常要求学生在制图作品旁写诗

随后几年,艺术逐渐充盈进制图课堂之中。用南朝宋的山水画法讲述透视关系、用电影《盗梦空间》阐释“构建新的空间去解决问题”的“换面法”,文化元素的加入,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了知识,更激发了大家对美的感知力。

牟鹏与学生们的合影

在牟鹏看来,“美”是工程制图与艺术之间最根本的内在联系。“制图就像音乐,美好的音乐由音符编织而成,‘大珠小珠落玉盘’。而制图中的线型就像是音符,设计者的创新理念和思想凝结到图纸上,绘制图纸就是编曲的过程。”

谈及在课间播放古典乐的习惯,牟鹏表示,根据科学研究,欣赏音乐能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这刚好是制图学习所需要的。“科学上称之为‘莫扎特效应’——这也是我在课前为大家播放古典音乐的原因。”他笑着说。

躬行实践,步履不停

如果你在某个秋日,看见一大群学生排成长龙,浩浩荡荡地走上清华路,穿过二校门,停留在一教附近的王国维纪念碑旁,不必过于惊讶,他们很有可能正在上社会学系严飞老师的“西方社会学思想史”课程。

离开封闭的教室,用脚步丈量校园,这对于学生而言新奇的体验,却是严飞“蓄谋已久”的课堂教学环节。“早在2016年,我第一次开设‘思想史’的时候,就有这样的想法了。”严飞回忆,“当时是一个下午,我们从铺满金黄色银杏叶的清华路上经过,就像电影《无问西东》里的场景一样,特别美。”

严飞与同学们的合影

严飞认为,虽然社会学思想本身比较抽象,但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变得生动具象。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将古今中外的思想放在一起分析和对比,了解不同思想脉络共通的源泉。更重要的,则要跳出书本,到丰富的田野当中去,切身感受社会整体思潮的变迁,体会它与当代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比如说,当我们读到陈寅恪先生写给王国维先生的碑文,‘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我们可以感受到民国时期的思想名家在学术追求上的精气神,这对今天的学者依然起到重要的标榜作用。”

严飞在授课中

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严飞还将发掘更多的校内走访地点。“目前,我打算带同学们去艺术博物馆看梁思成诞辰120周年文献展,”他说,“梁先生学成归国后,真正走入田野,实地考察测绘古建筑,这种实践的精神最令我敬佩。”

一点用心

一份启发

虽不言

而枝叶葳蕤

下自成蹊

在第三十七个教师节来临之际

让我们祝愿全体教师节日快乐

并向他们致以真诚的谢意!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老师的有趣课堂~

截至2021年9月13日12点,评论区点赞1-2名将获得“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款Polo衫”,点赞3-6名将获得“清华110周年校庆24色水溶性彩铅涂色卡套装”,点赞7-10名将获得“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纪念封”。【由清华大学唯一官方授权文创品牌——清华印象(公众号:水木有礼)提供】

感谢各位老师接受采访及供图!

策划|龚昕冉 郭斯文 张佳雯

文字|张馨 蔡长浩 熊星玥 张佳雯 郭斯文 龚昕冉

封面|马星宇

鸣谢 | 教务处

排版|龚昕冉

编辑|龚昕冉 赵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