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雷同 抄袭和参考文献等问题的看法「参考文献显示抄袭怎么改」

互联网 2023-06-26 17:58:52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谈谈雷同 抄袭和参考文献等问题的看法「参考文献显示抄袭怎么改」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谈谈雷同、抄袭和参考文献等问题

雷同和抄袭

有些文章可以没有这样的牵连,有些文章必然要涉及。比如历史事实的叙述,一万人说也是大同小异,基本事实不可变,那些独创性的东西比如有独创的句子和相对完整的独特的编排结构或形式才有版权。比如“太阳从东方升起”这个句子,谁也可以说,既是一个句子,也是人类发现的一个规律,如果我说了你再说就是剽窃句子或观点,那人类文明将无法继往开来甚至随时就终止了,这也和立法的初衷相违背。有些东西必须雷同,不能瞎说,这就要看有你自己多少东西,比如发现、创新,比如思想、情感、倾向性、审美、独特的表达和形式等等等等,否之,价值不大。版权主要保护的是一定量的独创性的表达。这里有一些界限,许多人包括一些专家和作家搞不清。

参考文献

1

文后列参考文献或参考书目主要是指论文、编著之类,文艺作品少见。比如在行文中使用了一般的知识、常识、事件、素材、事实、典故、简介、说明等等,自己写的或用自己的话说的,这些东西许多书报刊和网络都有,业界或各界公认的,(查阅或确认一下,主要是怕搞错,不是为了标出,最初也不一定是来自该书或文)一般是不标具体出处的,标什么什么载、据报道之类也是为了说明材料或素材的真实和可靠。这样的标示也与学术或编著不同,一般在文中用某某云、某文说、史载、相关资料显示、有关实验表明、业界认为、某某共识、有关人士指出、调查结果显示等等方式。只有重要的或可能引起误解和质疑的资料才标出具体来源,一般也不以文后列参考资料或参考文献之类的形式。

2

文后标列参考文献还有一个问题,可能让人误认为整篇文章都来自或参考了所标的文献,其实只是用了文献的一个片段或几句话或几个数据,往往这些引用并非文章的主题或主要部分,也不是文章要论述的或汇总的,所以许多作家顶多在文中夹注一下。就是在什么地方用、怎么用、用了多少,一目了然。

3

至于上文举的“太阳从东方升起”之类就更无法标出来源了。再如“装修小记”一文,装修时查阅了许多技术资料,主要是装修参考的而不是写文章参考,当时也不知道后来要写这方面的文章。这些东西尽管文中也提到了,但与文题无多大关系,更不是研究这个的技术或实验论文。假如将查阅技术资料文献全部标出,(即使不标出处,也不会有人认为是作者的科技成果)比如甲醛在不同温度和湿度的释放曲线之类,是不是有点奇怪和可笑呢?有人说一定要标,那就让他标,也没有哪条法规禁标。

4

再比如历史小说、重写或戏说历史等,基本史实都是那些,有些作者要看许多书,但都未标出,偶尔在文中引用一下前人的记载或观点。这些东西好似应该标个参考书目,但大都没有标。原因之一是这些作品主要是作者的思想、情感、三观两商、知识、想象、阅历、风格、内在逻辑、发现、创新等等,是一个全新的东西(写同一事件,千人千样)。如果必须标,那也只能标最原始的几个史著,后来的许多史著都来自最原始记录。另外,几乎所有国家正规出版的词典、辞海没有标参考书目,倒是参加编著编辑的专家和人员标列得很详细和正规。

5

特别是著名作家及其历史、文化性的长篇散文、随笔基本都是这样,尽管涉及的东西较广较深,几乎都没有列什么参考书目或文献。越是著名作家或大师人物,他们越是丰富和横溢,似乎不考虑这样的“裹脚布”。“像专业人士一样学习规则,这样你就能像艺术家一样打破规则 (Leirn the rules like a pro,so you can break them like an artist.) ”。毕加索这句话不仅仅适合科学与艺术。

6

有些确实也不好列,就像一个人,你让他说出某一点血肉、骨骼、气质、人格、经验、思想、三观两商、发现创新等等出于何处,还真不好说。如果能说清楚的话,那就可以按计划按意愿大批量培养或努力成为天才或什么人才了。

7

除了学术、编著之类,那些综述、评介、拼凑、改写、编辑、编写、转载、汇总等等“文章”应注明出处或作者信息而且有些还要经过原作者和原出版者同意,否之便有抄袭、盗版或侵权之嫌。只要你侵权了,标出来也是侵权。中国假冒伪劣的论文或编著很多,尽管它们的形式很八股或很规范,比如详细标列了参考文献。这里有法理和实践方面的一些界限,许多人包括专家搞混了或没有搞清楚。有些问题较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8

即使是“纯粹”编辑的东西,也形成新的版权,不可随意用,不注意的话可能构成侵权。如不追究,马而虎之;只要追究,就是问题,就得承担责任。编辑也是千差万别,好的编辑里也凝聚了大量的创造性的劳动,比如发现、创新、突出、倾向、去伪、取精、考辩、订正、次序、逻辑、见解、主题、思想、特色等等。

9

前几年有人说网络阅读不算阅读,当时就有许多人不同意这个武断。网络阅读也是阅读,电子化或网络化是大势所趋。网络上许多书报刊是免费的,还免去了跑图书馆阅览室等许多麻烦,付费阅读也很方便。另外,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在电脑或手机上阅读要比纸质阅读快很多,查阅或核准什么也很方便。手机阅读还有一个好处,就是随时随地,非常方便,可以充分利用零碎时间。阅读与介质无多大关系,除非是搞什么校勘或版本之类。

10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国普遍存在学术腐败。还有一个问题也值得注意,许多人没研究或创造什么,就是上职称或毕业时写过一两篇所谓的“论文”,胡抄乱写,甚至找抢手,找关系或买版面发表;写个“文章”或“材料”什么的,也是东拼西凑,这些现象很普遍。不是做事业或爱好,而是混。或敲门砖,或以己度人。现实中也确实有许多论文或文字是假冒伪劣的。

以上不一定对或准,以引起注意、探讨或思考。(该文2020年6月6日曾发到部分微信群圈,兼答网友遇到的问题或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