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本科生展「央美艺术设计专业」

互联网 2023-06-26 11:11:4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央美本科生展「央美艺术设计专业」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昨天领略了2022央美研究生毕业作品,今天我们继续来欣赏这场以“加载中Loading…”为主题央美毕业展。

看看央美本科11个院系869名学生,努力为大学生涯交出的答卷中,有哪些让人眼前一亮的毕业作品吧!

一、设计学院

School of design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已经建成涵盖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艺术、公共艺术与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生活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艺术与科技、艺术设计学等目录内的二级学科,以及自主创设的出行创新(交通工具)设计、社会设计、设计管理、创新设计、系统设计、生态危机设计(智慧城市)、艺术治疗、服务设计及设计策展与空间叙事等新增二级学科。同时,在保持现有学科口径范围优势下,设计学科以对中国社会未来形态和经济模式整体研判为基础,以积极应对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变革为契机,以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立场和全球意识的顶尖人才为目标,以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举措为根本,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

面对新时代的形势变局、产业变革、危机与挑战,深刻研读新文科建设内核,设计学院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新需求、新变化、新阶段、新特征为依据,将设计学科与现代信息技术等其他专业集群相融合,于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提出的新命题、新方法、新技术、新手段中,创造新方向、新标准及新价值判断,并研判后疫情时代的全球政治、经济变化,以人类既有的社会组织结构、生产与消费方式为课题研究切入点,以学科专业划分为工具与方法,构建危机意识主导的全新学科教育架构与学科资源整合平台,全面聚焦应对人类未来生存模式的思考与行动。

视觉传达设计

双面 Dual Side

姓名:祁昕

院系: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吴帆,何君,潘镜如

材料:综合材料,平面印刷,网页界面,海报印刷

我关注的是互联网时代下的双重身份。以我个人的两种身份(学生,音乐人)为切入点,共由日和月两个概念组成。日代表了我以学生的身份在白天上课,月代表以音乐人的身份在夜晚演出。以专辑、虚拟网络演出及周边为主要作品媒介,在两种不同身份转换中思辨了如何平衡身份认同的概念,对于此概念做出平面化的设计转换。

元界面

姓名:陈琪心

院系: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何君,宋协伟,王黎明

材料:界面

元界面=瞬间 体验 未知 你看着界面中映射的自己,活在当下,体验未知。元界面是界面的一次归档,创作并收录了从0101——0202的102种体验,通过视觉与触觉两个角度切入现实与虚拟的关系,以碎片化的方式,文本、图像、物品给予人的感官联结,体验界面的无限可能。

无明火时代

姓名:高子童

院系: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蒋华,王钰雯,刘钊

材料:数字影像,网页

通过探索火所代表的能量符号来回应如今不再提倡明火的时代。以当代社会中火的符号、图像、事件为样本,搭建一个根植在互联网中不断生长的开源网站。这个“空间”中充斥着火的在线符号。通过互联网开源算法构建符号本身,其可生长性变化又转而映射了互联网对火认识的不断丰盈与更迭。火的社会性在互联网的开放中被不断塑造。

色度黄《Chroma:A book of yellow》

姓名:黄乔

院系: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蒋华,何君,吴帆

材料:特种纸,塑料包装

我的名字里含有50%的黄,体内的23%是黄色人体组织,肤色、虹膜都含有黄色,这些共同组成了一个黄色的我。作品围绕色彩研究的可能性展开讨论,以黄作为研究对象,试用视觉的方式度量黄色的边界。将黄色分离出来,作为一种标准来认知、讨论、展开这个世界,最后将这些相互关联又不同的表达装帧裁切成一个描述黄的色立方。

未来的怀旧

姓名:罗弋晴

院系: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何君、陈小文、何浩

材料:综合材料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被窒息在时间和空间的常规界限中,未来的怀旧会越来越强烈。本作品中,未来的怀旧被定义为对当下事物重新审视的一种新的形式和方法,我将视角聚焦于日常物品,对于人们对当下物品在未来所产生的怀旧行为进行推测和思辨,目的是希望观者用更长远的眼光和推测的思维来重新看待和反思当下发生的事。

蓝色回忆录

姓名:季冉

院系: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

导师:王子源,刘钊,王捷

材料:棉布

蓝印花布在上色过程中的一个步骤是放在空气中氧化,时间越久颜色越深。本作品将以该规律为切入点,结合在南通的旧物考古经历,利用蓝印花布的图案风格,输出手工实物,制作一本展现本地风情的回忆录,。按时间划分为两个部分四种蓝色,越久远的物品,蓝色沉淀越深厚,从而引起不同年代的人的共鸣,推广家乡南通的小众文化。

产品设计

给姥爷整辆车-针对重度帕金森症患者的出行系统设计

姓名:蔡雨阳

院系:设计学院-产品设计

导师:王选政,冯东升,王倩男

规格:尺寸可变

材料:综合材料

针对重度帕金森症患者出行困难问题,将患者使用的座椅成为独立单元搭载患者出入车辆。在车辆内部根据患者及照护人的护理需求,呈现不同的形态和角度。照护人使用的座椅可沿座舱边缘自行调整位置。同时配置患者所需的医护工具及出行用品,形成一套交通工具设计方案。

Plan 动力MOTOR

姓名:罗森豪

院系:设计学院-产品设计

导师:李卫,李文龙,李世奇

规格:3000*2000pix

材料:RTX3080ti,Corei9-129000KS

Plan MOTOR+是笔者论文研究成果的验证,是一个将电动产品进行分解、重组的计划。在这个项目中,笔者将五款常用的电动产品进行了解剖研究,验证其产品部件的通用性,将电动产品中的“心脏”与“肌肉”进行模块化重组,在满足所有产品功能与体验的同时,将产业资源最大化利用。

颐-FAMILY

姓名:贺思奇

院系:设计学院-产品设计

导师:李文龙;周博;王钰雯

规格:图片 多种尺寸

材料:模型、图片

颐-Family 糖尿病诊疗系统供2型糖尿病患者在家庭生活场景中使用,将同类型不同功能产品相结合,通过数据连接实时监测血糖并自动分析调整胰岛素用量,为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提供保障。

涌潮之下——重塑海洋展示空间中人类与海洋的对话关系

姓名:郭淞楠

院系:设计学院-产品设计

导师:景斯阳,宋协伟,程书馨

规格:可变

材料:虚拟展示空间

该作品以海洋馆空间设计作为研究出发点,通过对海洋馆功能的重新定义,突破现有海洋馆中展现海洋的局限性,构建出在生态危机纬度及生命演化纬度下人类与海洋的新形式的对话关系。通过体验形式、叙事主题、观看方式三个层面的思考与创新式,以艺术化的表达形呈现一个新形式的虚拟海洋展示空间。

服装与服饰设计

SELF LOVE

姓名:孙伊宁

院系: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导师:强勇,李宁,刘治治

材料:棉麻,欧根纱

该系列服装通过黑白两种颜色形成相对鲜明的视觉冲击,将婚纱和西服元素同时呈现在同一套服装中,表达女性可以拥有独立的个性和多重身份,同时可以基于社会和家庭演绎出更多作为独立个体的可能性。

成人礼 | EVOLUTION OF UNIFORMS

姓名:李元白

院系: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导师:李宁;余一萌;石韵媛

材料:斜纹防水面料;印花针织面料;杜邦纸;漆皮皮革

在青少年发展时期,着装对他们的行为规范,心理健康以及生活审美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品选用经典的蓝白运动服为基础,结合各种制服、流行服装,创作了以身心成长,自我塑造主题的系列时装,意在表达从学生时代开始,服饰与人相互塑造的关系。

无烬

姓名:王雪辰

院系: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导师:刘骁,石韵媛,蒋华

材料:黄金,钢,大漆,亚克力,塑胶,杜邦纸

火焰能使一件黄金首饰褪去其首饰职能,重新回归到金属的本质。作品以“黄金”回收现象作为切入点,关注到“黄金首饰”无法被回收的部分——隐形的价值消失在淬炼里,却也遗留在了生活中。我通过虚拟图像与首饰将这部分价值进行视觉化转译,以探讨当代黄金价值体系与首饰的关系,及其背后折射出的人文景观。

不再单一的权威

姓名:徐悦涵

院系: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导师:张凡,张欣荣,李文龙

材料:翡翠,925银,镜子

“王玉”的时期,玉钺表示统治阶级的等级与权利范围。此胸针造型包含多枚玉钺,表现多重身份,体现当代身份与权力的迁移。

气适万形

姓名:郭易卓

院系:设计学院-服装与服饰设计

导师:余一萌,景斯阳,张欣荣

材料:TPU、TPU耗材、空气

“气适万形”取自《列子·天瑞注》:“一气之变,所适万形。”空气是人类身边唾手可得却常被忽视的材料,对空间形态起着重要作用。在疫情肆虐、气候变化的今天,未来会有怎样的“呼吸”形式?作品围绕身体延伸设计,在响应式面料研究中借用建筑中的“气承式膜结构”和“可动表皮”等技术,探索服装的动态变化。

数字媒体艺术

元蛀孔 | Meta-wormhole

姓名:朱宏权

院系: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导师:潘镜如,王川,封帅

材料:影像

我借"元"(超越现实边界)和"蛀孔"(时空穿梭)的概念相结合作为我的毕设作品名,试图将自我时空穿梭的意识,在虚拟世界中复刻原型。基于虚拟现实补偿论中“人在现实世界所缺失的,将在虚拟世界中进行补偿”为启发。通过叙事主角元芨穿梭未来世界为背景,讲述元芨窥探未来世界的灾难来激发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关注和保护.

离开矩阵

姓名:杨嘉迪

院系: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导师:封帅,潘镜如,石韵媛

材料:unity,blender

“离开矩阵”以游戏设计作为策略,在真实的世界之外构架起一个与真实伴生的、平行的“风景”宇宙。作品聚焦于罹患网络成瘾综合症侯群的主人公,在具有陌生性的日常环境中,以步移“景”异的巨型文字作为一种“风景”,连续性地外化主人公内心的思虑,最终,虚拟影像“风景”得以与现实逐渐拟合,外化的思虑也随之归于平静。

“看我”

姓名:李欣

院系: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导师:潘镜如,缪晓春,王钰雯

材料:平面视觉,动态图形,视频

“木子”是一款用来解析与收集产品数据的APP,用户可自定义虚拟形象。线上阅读推广博文或购物时,可以通过可视化数据(点赞数、阅读量、正负面评论)来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或购买,线下扫描物品即刻通过AR集合呈现全网高频关键词。

仿生羊 | Bionic sheep

姓名:钟无忌

院系: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导师:陈卓,靳军,海军

材料:交互程序

仿生人的梦境世界会是什么样?在图灵测试中高级AI可以完美通过认知答题,但这并不意味着AI与人类一样拥有相同的思考逻辑。“仿生羊”借用生命游戏的程序原理,让人类也可以窥视仿生人的梦境世界,与计算机做同一场梦。人类梦见仿生人,仿生人梦见的电子羊,是人类梦见的电子羊,也不仅仅是人类大脑可以梦见的电子羊。

它|IT

姓名:刘怡麟

院系: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导师:封帅,刘昶,黄泽玺

材料:图像,影像

“它|IT"呈现了一场关于“虚拟恋人”的社会学实验,作品回溯并调用了作者长期以来通过社交媒体所储积的提供“情绪支持”的数据。deepfake人脸识别系统对于观者表情的识别触发数据并投放至多屏。“它|IT”以互动装置为媒介,忠实记录了数字技术盛行的当下,青年情感与机器智能背后所呈现的科技伦理问题。

“构”真实-构建虚拟创作人

姓名:郑瑞琦

院系:设计学院-数字媒体艺术

导师:潘镜如,周岚,马志强

材料:建模,媒体

以构建虚拟创作人概念为主,本作品在虚拟偶像基础上添加设计专业要素,作为虚拟创作人呈现。以我为模板制作的人物模型作为输出形式,提出虚拟创作人方案。在进行多种艺术尝试的同时提供一条更少成本、更少风险的渠道。在疫情期间,可针对因现实因素无法达成的目标进行活动,尝试配合虚拟现实技术实现更广泛的艺术行为。

二、建筑学院

School of Architecture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介绍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根植于中央美院百年深厚的艺术土壤,以跨艺术、人文学科的建筑创作教学为主导,秉承实验、创新、批判性理念的态度,以培养“有艺术家、人文修养素质的建筑创造性人才”为目标,建构具有独特“央美建筑”学术特色的建筑教育体系。

建筑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队伍,教师大多毕业于国内外著名建筑学府: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MIT、普林斯顿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等世界名校,在建筑教育与研究、建筑创作与实践等学术领域卓有见地。

学院聘请国内外世界著名建筑家及学者:雷姆•库哈斯Rem Koolhaas、史蒂文•霍尔Steven Holl、莫森•穆斯塔法维Moshen Mosfatavi、彼得•塔居里Peter Tagiuri、崔愷、王明贤、刘家琨、周榕、华黎、董功、李虎、黄文菁等作为客座教授和设计导师亲临一线参与教学。

建筑学院共设四系五部:建筑系、室内设计系、城市设计与规划系、景观学系、基础部、研究生部、学术部、对外公共关系部、展览出版部。

研究生培养设有建筑学、风景园林、城乡规划、室内设计四个专业方向,具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和风景园林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茶马“新”道——变旧商贸为新文旅的小江村建筑规划系统设计

姓名:黎峻滔

院系:建筑学院

导师:雷姆·库哈斯,朱锫,斯蒂芬·彼得曼,姚东梅,侯晓蕾,张茜,刘焉陈

材料:混凝土双孔空心砖(400×200×200mm)等综合材料

景德镇西湖乡小江村,古时曾因穿村而过的茶马古道带来的过路贸易而兴盛。后因茶产业萎缩导致其发展陷入窘境。本设计旨在重温茶马古道的历史记忆,通过建筑改造更新整合文旅资源,以当地经济实用的空心砖为主要材料,为村民与游客建造共享空间,变茶马古道为茶马“新”道,以针灸式介入促进小江村文化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再塑园

姓名:李文鹏

院系:建筑学院

导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赵囡囡

材料:综合材料

通过对废弃塑料回收的研究进行再生植物园的设计,设计一个集废弃塑料再生处理、再生塑料艺术品展示、再塑植物园等功能为一体的空间,呼吁人们重视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利用。

共生花园

姓名:赵倩

院系:建筑学院

导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赵囡囡

材料:综合材料

将大众在互联网不同平台的多重身份及经常发生的行为具象化植入于现实空间,并采用一定的植物象征隐喻,探讨当代线下空间积极拥抱网络虚拟世界的可能性。

重启

姓名:周洲

院系:建筑学院

导师:邱晓葵,杨宇,崔冬晖,赵囡囡

材料:图像

环境的变化使两院思维所维持的社会文化平衡变得紧张,而意识的产生则是这个问题的文化解决方案。在数字崇拜泛滥的未来,意识的再加工成为新的进化文本,无人知晓等待着的是宕机还是更新,除非走进它。

“全民嗨播”——沉浸式直播基地

姓名:王一铎

院系:建筑学院

导师:虞大鹏,罗晶,吴若虎

材料:综合材料

后疫情时代,给线上行业带来更多的可能,各种形式的直播行为持续火热。本设计希望利用原张家湾铜牛厂的园区空间,使其变成一个集仓储、直播带货、物流、周围居民活动空间于一体的综合园区。行走在园区内,可以沉浸式体验直播带货的流程、直播间的场景,将“直播”用景观化的方式予以呈现,体现出某种当代“景观社会”图景。

“记忆共感”——隆福寺地区公共空间设计

姓名:熊菀婷

院系:建筑学院

导师:吴祥艳,丁圆,牛牧菁

材料:综合材料

隆福寺片区作为一个传统与工业化、过去与现在、幻想与现实并置的异托邦场所,其中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记忆和独特的商业特征。我希望在这样一个大异托邦中构建一系列小异托邦,这些具象化的异托邦将结合场地记忆和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光影设计手法,用作延续场地商业特征的场所,促使隆福寺片区产生新的吸引力。

三、城市设计学院

School of urban design

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简介

在国内、国际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今天,如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把脉信息化时代的知识更新去迎接创新经济时代是设计教育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经过20年发展,始终立足于城市文化发展的前沿,把握未来趋势,追求在经济全球化格局中体现东方文化与东方审美理想,以中国城市战略成长为顶层目标,建立中国新型创新成长型设计学科与教育系统,解决中国城市化进程和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和新需求。城市设计学院紧密依托中央美术学院作为我国美术教育、创作和研究中心的优势,采用开放式办学模式,始终致力于培养引领中国城市文化发展、艺术设计与市场相结合的专业人才。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一级学科是国家“双一流”建设获批学科,城市设计学院现有艺术设计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是一个教学层次齐备的设计艺术高等教育机构。现有研究生外聘专家4位,博士生导师5位,硕士导师41位,在团队建设上,大力推进科研组织模式创新,设立明确的导师团队的主攻方向和主攻课题,着眼新兴、特色、交叉学科布局,鼓励海内外、校内外、跨学院、跨学科的团队组建,逐步形成有着全球团队领军者、以教授带动骨干成员、骨干成员联动青年成员,整合学术资源,明确权责清单,实现多学科协同创新的研究生导师团队。

学科建设上,城市设计学院现有动画艺术研究、影像艺术研究、绘本创作研究、公共艺术研究、空间展示设计研究、环境艺术研究、产品设计研究(家居)、产品设计研究(文创)、视觉传达研究、设计基础研究、交互媒介研究、首饰设计研究、工艺美术研究、地域性设计研究与实践等十四个“艺术设计”研究生方向,和视觉创意产业研究、媒体文化研究、绿色设计助力碳中和研究、在地设计方法研究、公共艺术介入智慧城市发展研究、装备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等6个“设计学”研究生方向,以广义的交叉融合为学科建设原则,强调时尚与学术、工艺与设计、创新与应用、教育与产业、学校与社会的结合。按照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产业结构特征发展学科,以提升城市艺术品质,影响城市生活方式,践行文化产业发展为核心目标,形成了“艺术城市”、“创意城市”、“文化城市”三大设计教学与科研架构,建设联动中国、引领国际的设计学科和人才培养体系。

城市设计学院秉承开放、创新、实践的办学理念,主动适应社会发展,直接服务于中国城市建设进程中的文化建设、经济建设的社会诉求,建立中国新型创新成长型学科与教育系统。在教学育人的同时,城市设计学院承担了大量国家与地方政府的设计项目,包括北京奥林匹克中心区的形象与景观、北京及多城市轨道交通站点、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北京新机场公共艺术、建国70周年、“欢乐春节·艺术中国汇”等重大国家级项目设计。在新的发展历史时期,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更加聚焦历史使命与办学目标:培养出能够整合数字科技和当代设计文化交叉的实用化、国际化、个性化的艺术设计人才。

观·海

姓名:包涵清

院系:城市设计学院

导师:王中,李震,熊时涛,卓凡,郭瑞勇,丁亚慧,孙博,邵旭光,王冲,崔超轶,冯小敏。

材料:综合材料

生灵皆需依靠之地,人亦需歇息的孤岛。希望进到棚中之人,觉得自己能撑起一小块属于自己的天地。能掩映在树影之中,感受到自然的灵动,听风嗅海,穿梭于红树林间。暂时从都市的喧嚣中逃离,眺望远方,耳闻宫商角徵羽,身沐于自然之芳。

乐市粮仓——未来市场设计

姓名:郭雅心

院系:城市设计学院

导师:黄建成,王晓骞,李亮,孔岑蔚,方伦磊,曾煜,柳棱棱

材料:综合·材料

《乐市粮仓》想要探索后疫情时代下的城市新型市场空间发展的可能。方案以秦皇岛市孟营综合市场作为改造对象,结合了市场农贸和种植功能。根据疫情发展情况,既可以是多功能市场和垂直花园;又可以转变为城市粮仓,维持城市的食物供给。整体由市场、种植场、加工厂三个部分组成,希望在满足疫情需求的同时,创造一个维系社区。

花家地北里的椅子们

姓名:练思颖

院系:城市设计学院

导师:李悦,陈琦,张宁,鲁旸,张春利,李宽广

材料:综合材料

以象征手法表达空间创想的方式介入北里社区空间,结合“新公社”理念与现实的场地环境,在纸上演绎“新公社”理想的椅子群像。让破旧的、被舍弃的、闲置的椅子们共同成为社区公共空间的缔造者。

气令MSE·气象科普展览

姓名:朱菲菲

院系:城市设计学院

导师:韩家英、周婷

材料:纸品、综合材料

“气象万千,变幻莫测” 气象天气与人们息息相关,古往今来人们对于天气的探索也从未停止。「气令·气象科普展览」以微观世界的水汽作为切入点,带领人们走进气象世界,通过抽象化的视觉符号语言传递天气背后的故事。以视、听、触等多样化的感官体验为参与者带来别样的感受,调动参与者想要了解枯燥乏味知识的兴趣。

生活之余,不忘耕读

姓名:黄苑妍

院系:城市设计学院

导师:李悦,陈琦,张宁,鲁旸,张春利,李宽广

材料:综合材料

在中国数字乡村建设与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后疫情时代直播经济的崛起为乡村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突破口。我希望以细微介入的设计方法对乡村建筑进行保护,展现建筑原始面貌的同时,重新赋予乡村直播的新功能,将优秀乡村文化向世界传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乡村产业,从而振兴乡村发展,激活其在新时代的价值。

星垂平野——2025大阪世博会主题馆概念设计

姓名:李汀鹭

院系:城市设计学院-空间展示设计工作室

导师:黄建成,孔岑蔚,曾煜,李亮,方伦磊,王晓骞,柳棱棱

材料:综合材料

毕设基于2025大阪世博会“构建明日社会,想象未来生活”的主题,聚焦于太空探索的时代议题,为主题展馆植入“天文观测台”的概念,展现人类对于未来的发问和回应。展览分为五个板块,内容包含天文观测、航天科技的科普和体验,让观众沉浸其中汲取科学的养分,在仰望星空的体验中获得心灵疗愈,引发对宇宙和未来的思考。

以上这些只是今年央美毕业展的冰山一角。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因篇幅有限未能提及。大家可以移步央美毕业展官网观展。https://2022art.cafa.edu.cn/pc/faculty/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