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盛唐气象的形成「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歌是什么诗」

互联网 2023-06-25 11:11:59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诗歌盛唐气象的形成「最能代表盛唐气象的诗歌是什么诗」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继前文初唐诗歌摆脱“江左遗风”的束缚,从六朝的纤巧轻浮中解放出来。唐诗发展逐步进入盛唐时期的“黄金时代”。

▲盛唐气象的感官印象

何谓唐诗的“盛唐气象”

在“盛唐”时期,唐诗作家不胜枚举,诗歌内容极其广泛,各种诗体的发展趋于完备。诗歌所表现的思想倾向乐观健康,情操倾向奔放昂扬、无拘无碍,即使是暴露社会的黑暗面,倾吐人间的不平,也显得波澜壮阔,敢怒敢言,并带有豪迈高远的进取心和强烈执着的气势,这就是后人称道的“盛唐气象”。

盛唐诗歌有哪些杰出的代表

▲陈子昂塑像

一、盛唐诗坛的揭幕人:陈子昂

说到盛唐诗坛的揭幕人,非陈子昂莫属。他虽死在唐玄宗即位以前,但他是把唐诗推向高潮的先驱者。他提倡汉魏风骨,强调要把诗歌从六朝轻浮华丽的诗风里解放出来,并努力引向面对现实的道路。他慷慨高歌,唱出激昂悲壮的《登幽州台歌》,并以“孤篇压全唐”。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这首诗从字面意思上理解似乎思想沉重,气氛悲凉,但其意境深远,气魄雄伟,一改六朝的纤巧轻浮。陈子昂伤感,他想到在无穷无尽的时间长河里,在浩瀚的天地间,他把自己摆在一个顶天立地的地位,要从前人的手中将照亮人类历史的火炬接过来,并把他传给后世。可是他在现实中没有找到实现这个壮举的机会,于是在寂寥苍茫的感受中唱出了自己心中的抑郁不平,一扫六朝轻浮华丽的诗风。

二、盛唐诗坛的担当:崔颢、王湾等

▲崔颢

在陈子昂之后,盛唐涌现了大批的诗人,如崔颢、王湾等,在当时都负盛名。崔颢的《黄鹤楼》连诗仙李白也佩服得五体投地。

▲昔人已乘黄鹤去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律诗一般不允许用重复词汇的,而且中间四句应该两两对仗。而这首《黄鹤楼》打破了这个束缚,前四句用了三个“黄鹤”,两个“去”和两个“空”,三四句不作对仗,但一气呵成、音节浏亮、气势酣畅,读起来高亢有力,全诗增加了浩然充沛的活力,并给人以解放和摆脱束缚的启示。更为可贵的是前四句运用空灵缥缈的想象,把对时间的感觉用空间的观念和事物的形象交错的表达出来,使读者进入一个深邃高远的境界。结尾处写到自己由于远离家乡而愁闷,同时又点名当时已是黄昏,这就使人联想到时光也在飞逝,因而显得更意味深长。这种遒劲而又复杂的笔力和手法,在初唐诗歌中未曾看见,只有盛唐诗歌里才找到。

▲王湾

同崔颢《黄鹤楼》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有王湾的五律《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次北固山下》用“青山”、“绿水”开头给人以眼明心亮的愉悦之感。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静谧的环境里,显得天宽地阔,胸襟开阔。五、六句两句写海上的红日冲破黎明德黑暗,新生的春意已渗入垂尽的残冬,多么令人欣慰,多么令人乐观。

三、盛唐诗坛的豪迈:王翰、王昌龄、王之涣等

▲王翰

由于唐朝统一后国势逐渐强势,经过“贞观之治”,版图日广。到了盛唐很多作家都写出了大量描绘边塞风光的诗篇。王翰、王昌龄、王之涣等是这方面杰出的诗人。王翰的《凉州词》可算其中的代表作。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凉州词》

《凉州词》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心境并不一定是愉快的,但表现的气氛却洒脱豪放,带有浪漫色彩。王昌龄的《从军行》和《出塞》更从不同的角色写出了战士的心情。

▲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从军行》写战士捍卫疆土的决心,《出塞》则流露出征人忧国思乡的幽怨,豪迈中不失悲壮。

▲王之涣

至于王之涣的《凉州词》更是流传千古的名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凉州词》通过景物形象来传达征人的思想感情,豪迈的情感,爽直的性情,堪称边塞诗歌中的绝唱。

四、盛唐诗坛的宁静:王维、孟浩然

▲王维

盛唐诗坛有王翰等边塞诗人的豪迈,也有王维等诗人的宁静。王维早年所作诗歌表达出饱满而积极健康的青春气息,如《少年行·其一》和《送元二使安西》充分说明这一点。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王维《少年行·其一》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少年行·其一》既透出青春气息也有浪漫气质,只有王维才写得如此洒脱天真。《送元二使安西》既有欣欣向荣、朝气蓬勃之意也有依依不舍、劝君保重之意。但到了晚年的王维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山水田园之间,描写自然景物,重视心灵的宁静。如《辋川绝句》中的《竹里馆》。

▲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竹里馆》幽静至极,未免有些孤寂,仿佛“水至清则无鱼”和“高处不胜寒”的情味。这可能是诗人逃避现实的消极思想的体现吧。

▲孟浩然

而与王维齐名的孟浩然,由于长久过着隐居生活,对田野农村比较熟悉,他的诗歌充满人间烟火,比如《过故人庄》就读起来颇感亲切。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

《过故人庄》里没有金戈铁马的杀声,只有平静和煦、家长里短和亲人相聚。从孟浩然的诗里可以读出,到了盛唐时期,轻浮侬艳的六朝诗风已经完全被健康爽朗的盛唐情调所替代了。

五、盛唐诗坛的骄傲:李白、杜甫

盛唐诗坛最值得骄傲的是出现了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两位伟大的诗人“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他们的艺术成就成为后世的楷模,他们的诗歌思想境界达到了唐诗发展的顶峰。他们的创作活动代表了整个唐代诗坛。李白的诗作主要反映盛唐时期国力的上升阶段,而杜甫诗作中主要是安史之乱前夕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局面和安史之乱过程中以及大乱后人民生活颠沛流离的现实情景。

李白一生经历了盛唐时期,他的诗最能鲜明地、全面地反映这个时期的精神面貌,加上李白自己富有浪漫气质,在他的诗歌里始终充满着追求理想和渴望个性解放的精神,所以他的作品更能代表当时盛唐时期整个社会的那种富庶、健康爽朗的上升气象。杜甫一生经历了安史之乱前后,其诗作大部分为后世所传颂的名篇都是在安史之乱前夕和乱后所写。其特点主要把当时社会从富庶繁荣走向衰落这一过程中人民所感受的颠沛流离如实的记录下来。安史之乱前杜甫诗作中所表现的主要是对现实的不满和国事的担忧;从安史之乱开始直到杜甫贫病交迫致死,其诗作反映的是同情百姓、眷恋故土和揭露社会上的不合理现象等一系列沉重的主题。

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李白和杜甫各有千秋。李白在诗作中表现的情感一直是奔放豪迈,直率地唱出自己内心的热忱和期望。而杜甫在诗作中表达的感情比较含蓄蕴藉,不肯一语道破。如李白的《赠汪伦》,表达自己对朋友的真挚情谊是直截了当,而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则含蓄蕴藉,满腹心事,写到“又逢君”便欲说还休地顿住了。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从两人诗作对比中可以看出李白明快澄澈,杜甫吞吐含蓄,这正是两人诗作风格和表现手法的迥异之处。

李白和杜甫即使是写同样的题材和同样的情感,两人的处理方法和感受也极大的不同。李白诗作中最常见的题材莫过于月和酒,杜甫也写了许多关于月和酒的名句,不妨对比一探差异。

▲举杯邀明月

李白写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过斛斯山人宿置酒》)、“月出峨嵋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嵋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他诗中月既亲切又有人情味,而且还掺杂赤子之心的想象。而杜甫诗作里的月就不那么明亮,容易引起诗人的愁苦。如“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和“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入河蟾不没,捣药兔长生。只益丹心苦,能添白发明。干戈知满地,休照国西营。”(《月》)则把月亮作为抒发作者情感的媒介,联想到自己家庭和身世,甚至责备月亮对人世间的冷漠,不能体会诗人内心忧国忧民的心酸和痛楚。

李白和杜甫一生都离不开酒,但其两人在诗作中的饮酒情景却大相径庭。李白“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将进酒》),放达坦荡;杜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曲江》),即使得意也非常克制。李白“会须一饮三百杯”(《将进酒》),杜甫“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醉时歌》),李白端起酒来只管喝醉,杜甫需得经过痛苦的挣扎后才得暂时解脱。

▲杜甫笔下难得一见的《春夜喜雨》

此外,李白说“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杜甫却说“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李白自比为大鹏和骏马,杜甫却说“饥鹰未饱肉,侧翅随人飞”(《送高三十五书记》)……这些诗句都反映李白和杜甫诗作的不同风格和特点,李白天马行空、清雄奔放、不受羁绊,杜甫沉郁顿挫、含蓄低沉、更有后劲。当然,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相得益彰,共为盛唐诗坛的骄傲,共同代表唐诗的顶峰。

结语

从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到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的五十多年是所谓的“盛唐”时期,由于当时诗人辈出,千古流传的诗作名篇不胜枚举,唐诗呈现了蓬勃饱满、豪迈高远的气息,这时期可以说是唐诗发展的最高潮。

参考资料:

1.顾青(编注).唐诗三百首[M]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1月.

2.吴小如.古典诗文述略[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1月.

文中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感谢图片制作者的辛勤付出,若有侵权,请联系长歌君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