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三道街「2020值得期待」

互联网 2023-06-25 09:58:13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经纬三道街「2020值得期待」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来源:【沈阳日报-沈阳网】

编者的话

“三经九纬”坐标,是沈阳日报社的代称,这里有很多可亲可爱的报人,有历久弥新的年代建筑,有寄寓了几代沈报人情感的槐香园。

北京798集画廊、演绎、艺术等空间为一体,上海的M50主打艺术、创意和生活品牌,还有深圳的华侨城、青岛的创意100……每一个具有文化属性的创意产业集群,都有着共同的特质和属性:调色板放肆开动的文艺氛围、无限可能的创意枢纽,是城市的精神高地、文化地标。

如果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沈河区的“三经九纬”也有着同样的气场。不仅兼备诸多的文化元素、有着强大的原创输出能力,多年来,以“三经九纬”为核心的区域也源源不断地向四面八方输送着精致且多姿的生活方式。

“三经九纬”是哪?身穿精致套装的高知姐,梳着个性发髻的音乐男,或是路人甲乙丙会热情地告诉你,喏,“‘三经九纬’是沈阳日报社的坐标,书写城市与生活的灵魂之乡。”

历史深处

人气、机遇聚合地

对于有着悠久历史的沈阳来说,“三经九纬”一直都是一块“战略”要地。

作为主城区和平区与沈河区的分界线,多年前,三经街就被誉为沈阳有名的文化窗口街。多个国家的领事馆在南三经街上渐次排开。如今,南三经街也是多国领事馆的聚集地。这一属性,不仅让三经街成为历史忠实的见证者,洋式的建筑、异域的风情,也让这条老街的文化氛围带着外向开放的调性。

往北的话,三经街又以扎堆出现的名人故居、公馆等老建筑而闻名。仅是六纬路到九纬路之间的北三经街段内,就分布着张作相公馆、张廷枢公馆、张寿懿公馆、于学忠公馆、王铁汉寓所、宋任穷旧居等多栋老建筑,八纬路的连珍巷里还有一处黄显声故居……光阴似箭,一栋栋老建筑给后人留下了可以触摸历史的地方。

如果向南北方向继续延伸,南三经街以南的沿线还能路过鲁迅美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东北大学等高等学府,北线则连接着沈阳CBD的重要节点——北站金融中心。一条看似平凡无奇的老街,聚合了各个时期、不同节点的发展要素,既有历史的厚重,也有当下的鲜活。

其实,在沈阳,以经纬冠名的街路并不在少数,可唯有三经街走过了如此繁多的沧海桑田,也把诸多的记忆缝合在一起。

究其根本,得益于三经街尤其是“三经九纬”区域的地理位置。历史上,列强的入侵、民族的觉醒促成了南市场、北市场的开埠。而夹在中间的三经街便成了文化互通、南北交融的必经之地,也因此留下了大批历史、文化场馆、足迹,可谓人、财兼具。

今天的三经街又恰好位于太原街和中街两大黄金商圈的中间地带,像联谊一样,聚合了城市最新的生活方式和人文感受。“三经九纬”便是该地块的核心、龙头。

当下生活

腔调、情调双呈现

或许正是基于历史的遗存,三经街全方位展示并放大着不同时期的魅力与特色,成为城市腔调和情调的代名词之一。

尤其在青年一代眼中,藏在巷陌中的老建筑、氤氲着咖啡香的小店,都给三经街贴上了风格与品位的标签。还有承载着火红记忆的老厂房,摇身一变成了文创园,给年轻躁动的心提供了一处可以卸下防备、与自我和解的桃园,让他们随时随地可以从车水马路的大街上抽离开来。

而故事和怀想也由此展开。

在附近长大的A小姐:

我家就在“三经九纬”附近的三八南小区里,很早以前,我便对这里十分熟悉。“三经九纬”也是小学、高中的必经之路。记得头些年,“三经九纬”还没有靠着三经街的这幢白楼。虽然那时还没有“地标性”的建筑,可许多身着时髦服装的青年男女从这里进进出出,有关城市发展、市井生活的文章,就出自他们之手。

他们白天在这里工作,晚上在这里生活,连带着让周围都变得活色生香,充满文化气息。

如果这里没有围墙,是开放式的文化空间就太棒了,那我一定会带着朋友去瞧一瞧。去看看新闻是如何产生、记录的,要是能遇到我崇拜多年的那位记者,那会更完美。

工作在此的报人B先生:

当我的名字第一次印成铅字出现在报纸上时,我就知道我离不开这里了,“三经九纬”是我精神世界的伴侣。

这里不仅改变着我的生活,也影响着周边日新月异的发展。美术馆、报史馆每年都会接待许多游客,73年老报刊的数字回溯,一键即可找到以往任何一起数字报,让读者惊讶不已,纷纷带走了属于他们的纪念报。

而除了盛满温度的报纸文创受欢迎外,院子里各个时期落成的建筑群,也备受来访者乐道:“三经九纬”里最早的建筑是孙烈臣公馆,始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报人口中的“红楼”是5G直播间,建于20世纪50年代;被赋予“最摩登”的白楼,则是20世纪80年代由知名设计师设计而后建设完成的。

慕名打卡的学生C小姐:

我非常喜欢与“三经九纬”有着一街之隔的咖啡小巷,以前经常和朋友到这边来喝咖啡、拍照片。婆娑的树影和洒进小店的光影遥相呼应,每一张照片都能给我们带来惊喜,是想永久保存的慢时光。

没课时我会点上一杯咖啡在这里呆坐一个下午,在咖啡小店温柔的暖光灯影里,欣赏咖啡音乐,期待美好邂逅。不夸张地说,咖啡小巷是我们许多人精神世界的寄托。

如果说还欠缺点什么,我认为这附近要是能再开一些民宿,业态就更丰富了。

逛逛附近的文创园、喝喝清咖,然后在夕阳的余晖中入驻个性店主经营的民宿,一定是很美妙的体验。对了,最近这附近又新开了许多服装店呢!

怀揣写作梦的D小姐:

我喜欢有岁月沉淀的东西,就像老建筑,默默不语却充满质感,可以带给我无数的灵感。

你不好奇吗,这些老建筑的主人到底是谁?又有谁曾在这里留下了或喜或悲的眼泪?每次路过老建筑,我都感觉她有话对我说,我也一直想用手中的笔把藏在她背后的故事讲说出来。与他处不同,经文人多年的滋养,我能感觉到“三经九纬”附近的老建筑生出了书卷馨香。而且,这里的生活成本也非常适中,适合安家、置业。如果“三经九纬”能够对方开放,我一定会把我的工作室开在这里。这样就能紧贴着文化的采集地和输出地,从这里走出去的故事也将成为我源源不断的素材,激活心中更多的创作灵感。

未来可期

文化、创意新支点

一个由经纬搭建的普通坐标,因凝聚了岁月的沧海桑田,形成了别具一格的都市烟火,吸引着无数目光流连忘返。

按下厚重的历史积淀,据不完全统计,在“三经九纬”方圆两公里内,排布着数百个网红餐厅、咖啡馆,浇筑了沈阳少有的网红场馆密布的文创集群区域。而经众多报人、文化人的熏染与描绘,“三经九纬街区”又汇聚了独特的文化属性、人文符号,成为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的典范区域。在沈阳市35个核心发展板块当中,“三经九纬”有幸列入彩塔板块。

似乎,那些藏在我们心中、与“三经九纬”不谋而合的图景将会成为现实,以一个技术环境一流、原创能力卓越、环境幽雅迷人的顶级、智慧园区的形态绽放。

对旅游爱好者来说,初到一座城市,经典景区虽说是城市的精华,可终究无法触碰到内里的精气神。

对老沈阳而言,最好的追光方式,也莫过于沉浸在有着历史风貌的街区里,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体验。毕竟,时光与印记不是营造出来的,而是在寻找的过程中自然沉淀。就像“三经九纬”为全世界的来访者所呈现的内容一样。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 关彤

摄影记者 王勇

本文来自【沈阳日报-沈阳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