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学好美术字 你得先了解汉字的历史吗「汉字演变绘画手抄报」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想要学好美术字 你得先了解汉字的历史吗「汉字演变绘画手抄报」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人类有了文字就能使语言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也是作为社会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意的工具。
图形、文字、色彩、材料是装潢设计构成的四大要素。在不少的设计作品中文字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甚至有大多数的设计作品纯粹就是用文字构成。 文字书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设计作品的整体效果, 因而我们要认真地加以研究文字。
说到文字, 它的起源有着很长时期孕育发展的过程, 我国在距今六千年前的, 仰韶彩陶和龙山黑陶上面, 就能看到类似文字的简单刻画, 这些划纹与器物上的花纹有断然不同的效果。我们现在所能识别的早期汉字就是商周时代的甲骨文和金文, 到这个时期文字的发展已经算是比较成熟了。
世界上面所通行的文字, 大致分为两个系统, 一个是从声的表音文字, 如拼音文字,另一个是从形的表意文字, 例如我国的汉字, 文字是由图画逐渐发展来的, 一幅有特征的简单图画表达着一定意思,这就称为书画同源, 阿拉丁字母就是由埃及的象形文字发展而来。
字体是文字的书写形体, 同一种文字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字体。 字体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发展变化, 充分体现了时代的特征。人们在使用文字时,总是力求容易辨认、便于书写、简易速成,因而字体演变历史也是由繁入简的方向发展。
接下来就说说我们中国的汉字,它的演变和结构特点又是什么呢?
在设计中所用的字体有书写体和印刷体两种类别, 汉字的书写体一般分为“真草隶篆”四体, 或者“真草隶篆行”五种字体。
商代使用的文字,我们称为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卜辞文字。 周代的文字又称为金文, 铸或者雕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以礼器的鼎和乐器的钟为最多, 所以又叫做钟鼎文。 石鼓文是周秦时刻在鼓形石上的文字,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作为大篆的代表。 秦朝统一中国, 对殷周以来的古文字进行整理,将文字进一步简化、规范化、并废除大量区域性的异体字, 这就是使用小篆字体, 是汉字第一次规范化的字体。
隶体是由篆体简化演变来的,人们在书写过程中为了简洁速成, 变篆书圆转的笔划为方折的笔画,结构上改象形为比划。汉代盛行隶书,后世学隶书的人都已汉碑为典范。 楷书是由隶书的草写速成过程中演变而来的。 楷书始于汉末, 魏晋以后就大大流行, 直到现在成为也是主要应用的字体。 楷书完全是由点线的笔划所组成的,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 汉子的方体化就定型了,至今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草书专门发展成一个具有特色的字体, 是由汉代开始的, 由汉至唐是一个极盛的时期。东汉张芝将章草各笔连成一笔, 出现了笔划连接旋转为“一笔书”, 人称草圣。 后到唐代张旭、怀素又将字的点画恣意增减连写,笔势狂奔,一气呵成,显得更加放纵, 将方块字的结构和写法高度的简化, 成为了狂草, 古人称张旭、怀素的书法为“颠张醉素”。
行书是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 兼有楷书字形易识,又兼草书书写快捷之长, 所以至今与楷书一样成为常用字体, 后天常以王羲之的《兰亭序》为行书的典范。
隋唐以来, 楷书成为主要字体, 篆与隶逐渐居从属地位,但仍有其实用审美的价值。
大篆粗犷有力,小篆匀圆齐整,隶书端庄典雅, 楷书方正秀丽,行书活泼流畅,草书笔势连绵回绕, 飞动流转。这些字体在现代的文化生活中, 常用于书写对联、标题、刻印、以及美术设计中的招牌、封面、广告、包装等方面。它具有我国特有的民族艺术风貌, 丰富人们的艺术情趣。
文字的书写有三种制作方式:书, 刻, 印, 不同的制作方式也影响着字形的变化。
汉字印刷体常用的有四种:
一是老宋体, 最通用的字体,横细竖粗,笔画严谨,带有装饰性的点线, 字形方正典雅,严肃大方。
二是仿宋体, 笔划粗细一致,讲究顿笔,挺拔秀丽, 常用于诗文、文章引文、序言和图版说明等。
三是正楷体, 接近手写体,比较丰满, 常印通俗读物、儿童读物。
四是黑体,笔划单纯,常用于标题、浑厚有利、朴素、醒目、大方。
学习美术字时, 就要先研究基本的笔划。 汉字的基本笔画不外乎有八种:永字八法的, 点、竖、横、撇、捺、 挑、折、勾, 这八种笔划不同的长短、方向、数量的组合产生一系列不同偏旁, 不同偏旁按不同部位的组合形成完整的方体字。
文字的书写要掌握字体的结构规律, 笔划间相互穿插配合, 匀称适度,字与字相互排列疏密得当,富有节奏韵律。从事装潢美术设计的人,对传统的书法艺术应该有一定的了解,要学写毛笔字。
这样在设计上可以直接应用毛笔书写字体, 在学写美术字上也有利于迅速提高书写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