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奇石人物石「坚白石论」

互联网 2023-06-24 21:41:2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论奇石人物石「坚白石论」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原创 石人康银锁 民间马帮 2022-06-16 00:00 发表于新疆

编辑:基督山

康银锁先生近照

编者按语 : 本文作者康银锁(笔名:石人),男、汉、60岁、党员、甘肃庆阳人。法学本科毕业,国家高级检察官,副处级研究员。1979年应征入伍,1982年在军地两用人才培养中,参加了两个专业的两次全军统考,两次均被录取,分别于1983年,1985年两次军校毕业。毕业返回后曾任部队无线电工程师、副营职干部,1988年由新疆哈巴河县边防部队转业。

到地方工作后,他先后任新疆阿勒泰市人民法院书记员、审判员、审判长、主任、庭长等职。2018年自阿勒泰地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任上退休。

康银锁一生酷爱读书学习,曾以甘肃庆阳县高考状元考入大学。在他32年的法律工作中,共处理过千余起刑事,民事,行政,经济等案件,无一冤假错案。经过多年的司法实践,他在民法学研究上还积累了较强的理论功底。

经他办理的多起案例卷宗被北大法学院,人民大学等高校和《全国民事案例选编》收录,作为全国指导案例教材使用。其撰写的《审判方式改革之管见》《两院行政化现象初探》优秀论文,被西北检察年会评选为优秀论文等。他也因此多次被评为办案能手,先进法律工作者,被人们誉为人民的好法官,好检察官。

由于他平时业余时间酷爱赏石和书法,退休后在乌鲁木齐市华庭小区,自筹资金购买了两间共200多平米的地下车库储物间,办起了个人的《奇石博物馆》兼写字间。现馆藏奇石近万件,其中精选上架展品三千余件,被业界和石友们称为“新疆奇石收藏第一人”。

奇石博物馆一厅

温馨提示

为了压缩文章字数、篇幅,提高阅读效率,作品使用了文言文和白话文混合书面语的写作方式,以省时惜力,方便通读,敬请理解!

人类祖猿

一、概论。

夫天地恒昌,日月辉煌,宇宙浩渺,横无际涯。皆因石而存,因气而生。纵观宇宙在有无之间,其循环往复,以至于无穷。有则有形,是实也。实则石也,为宇宙之基矣。无则无形,是虚也,虚则气也,亦为宇宙之基矣。石之大,大者也,无物能是。

石在天而不坠,在地而不陷,在途而不覆,石砌为墙,顶为棚,实在牢靠,为佳居也。人之始以穴为居,有舍而栖以避风雨,避险酷寒,繁衍生息,人生之本也。故石为大地之骨,石之大,大者也,无物能是。

化石为气,气升为云,凝云为水,覆水为雨,润泽万物,化育众生,石之恩重矣。石容水为泉,抱水为瀑,怀水为溪,纳水为湖,流水成河,汇河以为江,聚江成海。海之大为众生之母。其大终为石腹一粟。故石之大,大者也,无物能是。

石之用广矣,石之惠多矣。石承万物之载而不弃,负山川之累而不离,石乃厚德载物矣!金由石而冶,具因石而出,材因石而生,能因石而成者众矣!石乃万物之父啊。石亦有义,虽粉身碎骨义不容辞,慨以赴之。舍身取义成人之器,授人之用,助人之力,展人之能,成人之美矣。故石之大,大者也,无物能是。

石则实也,实则诚、信也。其坚磐磐,四平八稳。书于碑,立于地,永固不变,忠孝也。上天有好生之德,大地有能容之腹,明明如日月,其乐善好施,恩于万物,施仁爱于天地。是故石之大,大者也,无物能是。

呜呼!石之大,大者也,石之德厚者也。石之信,诚者也。石之诚,实者也。石之恩,重者也。无言能及矣。无物能是。吾当以石为品,施仁爱于天下岂不快哉!

二、为奇石正名。

奇石为石中之王,石中贵族。正确地给予奇石精准的名分十分必要,十分重要。检石、玩石、赏石、藏石、尊石、爱石为我之所好者众矣。何也?这是因为奇石之奇,为天下之大奇。奇石之美,为天下之大美哉。奇石天之骄子,地授圣物集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堪称“国之瑰寳”。

现在全国各地石协的名称为“观赏石协会”,但在实际上却依靠奇石撑靣长脸,大有名不符实之嫌,致全社会产生了奇石就是观赏石,观赏石就是奇石的错误意识。这对于奇石文化事业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对奇石也不公平。为奇石正名,使观赏石和奇石能开宗明义,以正本清源。

毫无凝问二者都有观赏性,但它们却是两种有着根本区别的事物,既不能混同,更不能划等号。奇石是自然天成的具有人类文化价值取向的自然石体。它是经人们发现后拣拾脱离自然环境,回到人类社会环境中,经过人的命名,配文配座就完成了作品创作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奇石一直保持着自己原生态状态,没有任何人为的绕动,即始终保持原石不变。

所以,奇石具有不可再生,不可复制的唯一性特性。因此,没有同质化现象。观赏石是具有观赏价值的石质制品,是雕琢或人工合成的工艺品,它从诞生起就具有人的意思表示,从选材、构思、创意、设计、雕琢、切片、改型、抛光、着色、注胶、合成及制作工艺等一整套过程才能完成的作品,而这一过程全部都按照人的意思来完成的,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观赏石具有可复制性,同质化现象的特质。可复制,同质化是它追求的唯一价值目标。

而奇石始终保持原生态的自然属性,永远没有人的意思,永远都不能按照人的意思生长,永远都有出人意外的惊喜和缺憾令人探求。奇石始终把其天然属性做为圣物,人的创作只根据奇石的自然石体固有的图案和形态表达的主题,予以配文配座(配座时可根据石体表达的主题予以简单的设境)的再创作,其创作的过程始终处于从属、次要、被支配的地位,且在签评标准上要求其价值不能超越奇石总价值的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比例,而奇石的天然石体价值在鉴评标准上占绝对主要部分一般在百分之八十到九十以上。由此可知奇石的价值远远高于观赏石。同一主题同一档次的两块作品奇石价值远高于观赏石。

奇石是奇石,观赏石是观赏石,二者之间没有可比性。因此,不可混同,更不能张冠李戴。用观赏石代表奇石或者以其都具有观赏性来认为观赏石中包含了奇石的观念和意识是完全错误的,也是无知的。

三、奇石文化事业的历史沿革和发展现状。

古来圣贤,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商贾名流,文人墨客,对奇石顶礼膜拜,历经五千年而不衰。赏石、玩石、藏石、买石的潮流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历史上相关的典故传说,路人皆知。古有卞和、米芾、赵煜两个半石痴为典型代表人物外还有众多的上层人物,相关传说至今不绝于耳。

今逢盛世,政通人和,惠风和畅,奇石的盛事再度兴起,堪称潮流,一夜之间东西南北中轰轰烈烈,好不热闹。全国没有一个地州县市例外,拣石、玩石、藏石、赏石的大军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戈壁大漠,与之相关的各种协会、会所、会展粉墨登场,勃勃也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此起彼伏,风起云涌,历史上又一个赏石盛事再度兴起。热点、网红、黑馬,天价奇石,亿元奇石的交易瞬间燃爆媒体,犹如八十年代以来各种风潮一样,浩浩荡荡。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直接从事这个行业的大军数以亿计,他们以石为业,以石为生,与之相关的产业更是不断被催生。其范围之广,人数之众,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从传统的灵壁、太湖、英石、昆石、寿山、田黄、翡翠、和田玉到红绿蓝宝迅速扩展到广西的大化、来宾、彩陶,内蒙的戈壁玛垴,继之黄河、长江为主产区的彩石以及后起之秀的新疆额河彩石、金丝玉、宝石光、戈壁海兰宝,以准葛尔、塔里木盆地周边区域为产地的磒石、泥石、戈壁风凌石、沙漠漆等各种奇石,风行全国。以致于非洲、美洲、亚洲、欧洲的奇石及奇石爱好者藏家云集中国,形成了以广西柳州、云南瑞丽、内蒙的阿拉善。新疆的乌鲁木齐等“石都、玉都”。这正应了一句古话:天下熙熙皆为利而来,天下攘攘皆为利而往。

四、奇石的定义与其夲问题。

什么是奇石?如何定义?奇石的价值是什么?有什么标准?它的前景又如何呢!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是一切奇石爱好者玩家和收藏家必须回答的奇石的基本问题。

(1)什么是奇石即奇石的定义。所谓定义就是用最简明的语言对一事物的本真进行简单明了的释义。由此可见,奇石是指自然天成的能够独立存在的固态的矿物质集合体,它能被人们发现收集、命名、配文配座简单的创作,用来表达人类社会文化精神价值取向的自然石体,通称为奇石。这种自然物的形成过程完全由自然力(即地球的地质运动,如地球的物理化学变化地震、地壳运动、火山爆发等)和地球自然环境的自然力(如冰川运动,江河湖海冲刷、气候变化,风蚀热岩浆的包裹填充浇注,碎列挤压碰撞,自然礳砺成具有一定形态和画面的独立石体。其基本特征是:奇特性,唯一性,自然性,观赏性,艺术性,商品性。其中自然天成是核心价值取向。

(2)奇石的标准。古代赏石家总结为:“瘦皱漏透丑”五大要素,被社会公认,我亦没异议,但这标准是在特定意识流和赏石喜好的环境条件下形成对传统灵壁、太湖等以形为主的奇石具有指导意义。在现代赏石条件下,这一传统标准已远远不适合现在的赏石活动,于是现代的赏石理论家们总结出:“形质色纹韵”五大标准。并且结合实践进行了深化细化的有益探讨。对此我表示赞赏。然而无论是传统的标准,还是现代标准都存在思维方式单一,只限于对奇石的表象的评判,极少地触及奇石的内涵和奇石文化是奇石的核心价值这一基本问题,也是根本问题。

(3)奇石核心价值标准。前面我的对传统的现代的赏石标准及优劣进行了探讨,这很有必要,结论是他们都是在同一思维方式下对奇石表象的要求,而未触碰奇石内涵和内容这一核心价值,也未触及赏石者的灵魂。我们通过以上的探索研究,奇石唯一的核心特征是自然天成,核心价值是凝结在奇石作品之中的奇石文化而并非“五大标准”。因为在现代五大标准中,讲质就要与玉石见高下,讲形就要与传统的雕刻作品相论,讲色要达到“七色、五色”,讲纹要与绘画作品而言,讲韵要与其它人类艺术品相齐,看起来貌似全面,追求完美,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是一味追求五大标准显得过于程式化,免不了落入空泛的俗套而忽略了奇石的核心特征和核心力价值即奇石的自然属性和奇石文化,忘记了奇石的本真,也忘记了自然美是任何艺术美的始祖这一重大命题。

(4)鉴赏奇石的几种意识和理念。一个包容的心态,任何天然的奇石依照人类艺术品的标准而言都是有缺陷的,这是以人类的标准和视角来观察事物的结果。任何事物都是矛盾体,真理和谬误只是一念之差,对立统一是基本内核。我们要倡导积极向上的正能量,顺应事物发展规律,使人的奋斗目标无限接近完美,达到最大化,做它的积分;使其不足和缺点达到最小化,做它的微分。同时也要明白任何事物都是完美与缺憾对立统一,一个绝对完美和一无是处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有了这个心态,才能有包容的心境。人就会回到现实之中,把自身放平了与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百卉虫蛭平等,懂得并且做到尊重事物和人物。

君临天下

这样才能放下身段,用平视的视角看待一切,自然就会宽容。心生良善之念。这不但是我们的赏石的正确心态,也是一个美学和审美哲学的问题,更是一个自我修养的问题,一个正确的思维方式。

世界不是扁平的,是不规则的,不对称的,差异性和不对称性是人类社会与自然宇宙发展的根本动力。杨振宁教授在实验中发现了宇宙这一基本规律并验证了这一规律,获得了宇宙不守恒定律诺贝尔物理学奖。我认为“不对称性”规律也适应人类社会,能量守恒即动态平衡只是在大尺度上的理想状态。只有这样事物才有了发展的原动力一即原因力。一个全面的多角度立体的散发性的思维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纵观人类社会如何避免思维方式的畺化即定式化,始终保持自我认识生命力尤为重要。奇石永远不会依照人的意思去生长,任何时候它都有出人意料的惊喜和缺憾,明白了这一点,才能真正明白奇石之奇的内在本真,这也是辩别真假奇石的密钥,而且是唯一的密钥。一个维娜斯的审美意识。维娜斯的审美意识就是残缺美的意识。它给人类带来的审美意识的革命,使其成为一种典范,也许它是雕塑家一个当时的次品,就这点给人的带来不同以往的审美视角与情趣,这一变化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象国画中留白一样别有意味,使人的心境空灵充满了美好的希冀。

任何一件成为经典的作品,都是以人生的悲壮之情而流芳于世的。这是它能以常人的心时时扣响人们心灵,考问着“人生价值”“怎样活着”等重大命题。而艺术是不完美的作品去追求完美理想,从而引起人类共同的心灵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和自我心理触及寄托,来安放那颗不死的心。若在作品中把缺憾转变成完美那将是另一层美的含义了。

我们在这节探讨了几种理念和意识,目的是唤起人性的本真,不要思维畺化时刻进行自我修正,因为畺化的思维使我们常常违背人的初心本真,误入歧途。纵观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并不是那些对那些不对的问题,这些都是假命题,真正的原故是思维方式畺化的问题,也应该引起人们的深层次反思。

达摩普渡天下

五:奇石的分类。

纵观奇石的实践,大凡奇石无论产地、石种、名称如何大致可分为两类:其一是由图案(或纹理)组成的画面石;另一类是以形象(型)为状态的象形石。画面石是以画面表达的图形意境取胜,重视奇石的自然纹理。象形是以奇石的自然形态表达的形象为主,注重奇石形态的含义。

无论画面石还是象形石都存在由具象到抽象再到意象的三个阶段。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抓住了画面和象形这两点就抓住了奇石类别的要害,就会把所有的奇石统一起来,触及了奇石类别的要害,使奇石的类别变得简单明了。也沥清了奇石界一些是是非非,更好把握奇石发展方向,指导实践,推动奇石市场的规范。

六:奇石文化。

文化一詞的定义的版本比较多,我国巜辞海》对其定义是指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所获得物质、精神财富的生产能力和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包括一切社会意识形式,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意识形态。有时专指教育、科学、文学、艺术、卫生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设施。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文化发展有历史传承性,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同时也具有民族性,地域性和多样性。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政治经济基础的反映,同时又给一定社会政治经济产生巨大影响。这是官方的注释定义,虽然全面但也不够精炼和高度概括。我比较欣赏余秋雨教授的定义。即:“文化是一种成为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这个定义非常简明易懂,我想再加一句“人类社会特有的”变成:文化是一种人类社会特有的习惯的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它的最终成果是集体人格”。这样更顺畅一些。由此看来,奇石文化是奇石价值的核心。

因此,一方奇石评判其价值的核心应当紧紧围绕这一核心问题即奇石(画面,象形)本身表达的文化含量。奇石文化应当分为积极向上代表人类社会文化发展方向的先进文化;另一类是消极落后的违反人类社会共识纲常和底线的落后文化,这一正一反两个方面其内容十分丰富,概括了人类社会全部发展过程和前进的方向,道德伦理纲常等问题。!

马到成功

七:人物奇石历史定位及鉴赏要求。

为进一步说明奇石文化含量这一问题,不妨以人物类奇石为例论之。人物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粒子,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就其社会属性而言,一个人在现实社会中有一个基本的社会地位,是他的综合素质及对社会的贡献来确定,其根本决定因素是他的经济基础政治地位。因个体差异其在社会中作用也不尽相同,如一些领袖人物英雄人物各种有突出贡献榜样等等它的历史地位就有所不同,在社会这个群体中人的信仰的宗教领袖或神话传说如诸神.及神仙应当居于高位。因此可以按照以下顺序排位。

我认为在人物奇石就其历史位阶应这样排序,首先以中国古典神话中的诸神诸仙的形象,其次为以宗教信仰的开创开拓者的领袖人物(在中国就是儒释道),其次为先圣智者,再次者为思想家,上古祖先中尧舜寓三皇五帝,再后者为王侯将相,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古典名著中,唐诗宋词元曲历史名篇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以及历史上被人们崇拜敬仰的具有某种精神价值取向的历史人物,对人类社会作出特殊贡献历史人物。包括民族英雄和时代特征的模范人物。最后是常人,在常人中排在第一位是父母。就一个人物奇石来说,象比不象好,形似不如神似,五官比例,体态姿态神态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衡量。总之,人物奇石要有灵魂,有动感,有某种思想的表情指向,传达某种思想感情,要灵活生动就是绝对精品。

奇石林林总总,象大海一样浩瀚无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理想永远高于现实。就一方奇石因为鉴赏者的鉴赏水平不同,道德素养,文化知识、生活阅历、成长环境、宗教信仰、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影响,看法都是不同的。就同一方奇石同一位鉴赏者在不同时段,不同心情和不同地点,不同的欣赏环境条件下其思想感受均有所不同。但在统一了标准后应当顺应着标准的方向有着基本一致看法。

奇石是一本自然科学的书,也是一本人文社会的历史的教科书,更是一本读不完的书。这也是奇石之奇又一层含义了。欣赏评判一方奇石的过程也是自我认识的过程,知识水平综合素质的自我检验的过程,更是自我反思自省自励的过程,完善自我人格的过程。石悦人,非石之好,实为人之好好也。因此,石养人,人亦养石就是这个道理。

鉴赏奇石是一种高雅的文化艺术活动.首先要有个善良包容的心态,一个追求学问的严谨态度,也要有一种道义的担当,还要有一种锲而不舍意志力,我们就会内心充满爱,充满阳光,从而得到心灵的释放,达到心境的自由驰骋,获得人生的快乐。抱璞归真,不忘初心,到达人性至善至美的彼岸。

八:奇石界的乱象。

打开窗户可以欣赏到室外的美景,但也免不了回来几只苍蝇。奇石文化事业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全面发展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乱象。如过分的炒作,一些水准不高质量次的奇石被吹上了天,亿元奇石泛滥,有些人自吹自擂甚至制假贩假,欺诈诳骗顾客的人和事屡见不鲜,与奇相关的协会遍地,展会会所泛滥,更有者有些协会利用手中资源出卖会员理事名誉会长副会长,评估师鉴评师招牌头衔等各种方式疯狂敛财,展费展位年年涨,令石友诟Pi。

各种评奖泛滥,含金量低,更有甚者搞暗箱操作,人情奖,关系奖,金钱奖,特殊人物奖满天飞,甚至把假奇石评为特等奖金奖,重要奖项人内定,有的不给大家公认的精品奇石给奖,会后通过私下強买据为已有等乱象,在一些人一些协会大行其道,这不但降低了石协石展的品位和水准,而且带来了“圏子”文化,形成了山匪习气,官奴习气,如果让这些乱象泛滥,就会使奇石文化事业自毀前程。

石道,人道,家道,国之道也。宇宙灿灿,天地不古,人心不枯,发展之风浩浩荡荡,势不可挡,敞开胸怀,伸出双手迎接光辉的明天。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石人实说疯话就此止矣!(完)

特别声明

“石论”作品版权、暑名权均为康银锁(石人)本人所有,未经作者许可不得复制、修改、使用!违者即依法构成侵权,将承担相应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