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艺术中体现出来「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

互联网 2023-06-24 20:27:08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传统文化如何在当代艺术中体现出来「传统文化与当代艺术」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江苏苏州:蔡国强巨幅爆破艺术作品《昼夜》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中国当代艺术从1979年“星星画展”到1985年的“新潮美术运动”,从1989年的现代艺术大展到90年代艺术观念的多元化和艺术语言的日趋成熟,中国当代艺术从发韧到今天已经走过30多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今天,当代艺术借用中国传统的文化资源进一步彰显了“中国梦”的文化底蕴。

本土藏家逐渐收藏主力

艺术与政治、经济等因素密切相关,相互之间很难完全划清界线,在整个文化艺术领域,审美取向、收藏趣味的变化也必然影响到文化艺术的发展与创作方向。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彭锋认为,正如中国当代艺术以往的主要收藏群体是西方藏家,因此西方的审美趣味便会占主导位置,而现在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群体逐渐转为本土藏家,收藏趣味也由此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今天很多中青年的当代艺术家在创作中常常会融合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或美学思想,只是此类作品不再是对传统的调侃,而更多是对其正面的肯定。”

彭锋介绍,如今越来越多的当代艺术家希望通过借鉴“传统”使得这种中国式的本土艺术经验、思维能够更加具备一种国际范围的共融性。在这其中,有优秀艺术家及作品,但也有些结合略显生硬,观念思想表达缺乏深度及时代契合度的一些艺术实践。从当代艺术的批评角度看,我想在此方向中的艺术实践大概可以区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艺术家对于传统精髓与当代艺术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另外一种则属于跟风的机会主义,这类艺术家只是对传统的文化符号进行简单的挪用,制造出一种简单的、缺乏思想深度样式。以前者为代表的艺术家往往对传统有深刻体会,因此艺术生命力也会更加长久,而属于后者的作品就显得不够生动,难以感动观众,此类艺术家的创作道路也难以持之以恒。

“在国内整个当代艺术生态中,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代表元素、符号以及美学精神的借用、转换进行当代艺术观念的再表达,似乎使的当代艺术这种对‘传统’的‘重叙’已然成为一种艺术经验或方法论。事实上,当代艺术对于传统的回归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在国内我们可以看到诸多当代艺术家对传统的发掘与转换,而放眼整个国际当代艺术圈,它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出现了一种回归的趋势。按照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当代艺术发展模式,当代艺术的发展愈加困难,从而使其容易进入发展的瓶颈状态,我们可以观察到近几年在当代艺术表达形式中架上绘画开始越来越多。因此,纵观全球,无论是当代艺术发展的整个国际趋势,抑或是国内发展的小潮流,在某种意义上两者是合拍的。同时,中国当代艺术的这一实践方向无疑可以促使整个国际当代艺术趋于多元化,当代艺术不再完全遵循之前西方主导的过于单一的概念与价值观。中国当代艺术家依托自身本土的艺术经验创造出一种新的样式,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使的当代艺术的内容更加丰富。”

以当代的手法表达传统的精华

东方美学观念和西方美学有很大的差异,东西方艺术作品背后有文化属性含在其中,弘扬东方美学特质的美术,保护传统艺术文化,不只是物质层面,更多是精神层面。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举例:“比如故宫传统建筑,我们讨论的不仅是其物体本身,更多的是物体内部文化的延续。传统艺术中有很多优秀的东西,如何运用到自身的创作,其实还是看艺术家本身的文化修养。”

湖南郴州:大学教师创作百家姓图腾 打造汉字演义奇观

“一位中国艺术家生长在中国现实中,无时无刻不感受着周边的变化,甚至在其教育背景当中,审美的养成都和传统息息相关。”夏季风认为,艺术家从传统中吸收营养重新去创作意味着是一个不断生发的过程,在“传统”一个时间段后发现你也会成为一个“传统”。“林风眠、徐冰等艺术家在我看来,他们对自我的身份是有一个清醒的认知的,其艺术创作是和艺术史发生关系的,成长教育背景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其创作,其艺术表达是不知不觉的,其表达又不停留在泥古传统层面,而是把传统当作营养的一部分,以当代的语言表达出来.还有很多年轻艺术家画得方法可能很传统,但创作表达出的意图和传统截然不同,无论是水墨还是油画,很多年轻艺术家都在做一些尝试,他们的作品和传统是没有分割开来的,是延续了传统的一些精华,以当代的手法在表现。每个时代的情绪和特征是不一样的。”

作为一个中国艺术家不可能完全按照西方艺术家的方式去创作,只有对自己的身份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才能把自己最优秀的东西呈现出来。夏季风认为,在将来只有中国艺术家与西方当代艺术面貌特征、美学方向拉开更大,中国当代艺术可能会走得更远。现在年轻艺术家这方面意识越来越强,创作差异性越大,包括图像不同、风格不同、美学背景不同才能让自己的创作更让他人尊重。

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大放异彩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文字与书法是中国文化得以传承的重要载体,而水墨和剪纸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这些传统的文化元素通过当代艺术家的借用从而转换成新的观念作品进入我们的视野。艺术家谷文达通过借用传统水墨媒介及文字创作了以伪文字和错文字为基础的水墨画,以及水墨行为艺术和水墨装置艺术,形成了观念水墨艺术。谷文达在他的水墨作品中,对中国文字进行拆分与错写,其早期作品《畅神》便是通过把汉字形象进行拆分,以直观的形态来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在谷文达的此类作品中,他通过现代主义的观念实现对传统水墨画的改造,作品中的文字已不是交流体系中的符号,而成为一种对文字形象借用后的抽象作品。在当代艺术家徐冰的创作中也可明显的看到其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借鉴与转换,徐冰在其代表装置作品《天书》以及《新英文书法》水墨系列作品中借用了中国汉字这一文化符号作为艺术表达语言。

邱志杰 《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

事实上,以文字解构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在20世纪80年代新潮艺术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除了艺术家谷文达与徐冰,还有吴专山、邱志杰、黄永砯、王南溟等人,他们都利用文字这一中国特殊的文化符号进行创作,从而表达对传统的怀疑、调侃、否定等态度。例如吴专山在1986年的作品《红色75%,黑色25%,白色5%》,它是由70多幅按照标题比例安排的“汉字画”,作品中红、黑、白三种颜色占据不同比例,蕴含着幽默化的反讽意味。而在邱志杰的行为作品《重复书写一千遍兰亭序》中则引入了中国的书法经典作为艺术语言,在该作品中,《兰亭序》的文字内容仅作为一个表达载体,艺术家并非在强调文字的意义,而是通过书写过程表达对权威文化的一种反思情绪。

在艺术家吕胜中的创作中,他借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艺术,作为中国“85美术新潮”时期的代表艺术家之一,他以剪纸“小红人”为基本表现符号,不仅体现了其对民间艺术的深入研究与浓厚情感,更重要的是以此传达了中国传统美术在现代蜕变历程中的强大力度,并将这种力度推向世界。在吕胜中的作品中,剪纸“小红人”的样式符号极为常见,它们在造型上都是中轴对称的四肢展开、顶天立地的模样,表现出人类生命的力度与厚度。而吕胜中也正是从这样的民间文化素材入手,通过借用转换最终形成中国当代艺术的经典图式。

原文:《中国梦的文化底蕴》-辛文

资源出处:《收藏投资导刊》2017年11月总166期

更多精彩内容链接:

金陵三杰——书画市场谁主沉浮?

书画|浅谈八大山人作品——艺术价值及辨伪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