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秦淮风情「南京文化底蕴深厚」

互联网 2023-06-24 18:35:54

今天神州网小怡分享南京秦淮风情「南京文化底蕴深厚」一文,希望对您有帮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今日南京日报《风雅秦淮》版面

它,是南京城市的母亲河;

它,是南京历史文化的摇篮;

它,是从名人大家诗词里流淌出来的一条河;

它就是延续着南京的人文脉络、在中国都市文化版图上被誉为“文化含金量最高”的秦淮河。十里秦淮,金陵自古繁华之地、文化核心之区,它潺潺流淌千年,成就了南京在文学、书画、音乐、科举、园林和民俗等领域的至高地位,使得它们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明珠散落在秦淮河畔。在南京迈向拥江发展的“扬子江时代”,秦淮河这个大IP也正通过其独特的文化内核和魅力勾连起地方与世界。

独特价值南京城市的生命之源

秦淮河不但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南京人民,而且滋养了博大精深的南京文化

众所周知,秦淮河流到南京明城墙东南隅的通济门,在此分为外秦淮和内秦淮两支。其中外秦淮就是明城墙外侧的护城河,途经红旗桥、雨花桥、1865晨光创意产业园、大报恩寺遗址公园、长干桥、饮马桥、凤台桥、集庆门桥、三山桥,继续向西北流经汉中门、清凉门、石头城和草场门等地,最后从三汊河附近注入长江;内秦淮也就是古今闻名的“十里秦淮”,河道流经夫子庙,全长五公里。

据著名学者薛冰考证,南京城存在着从南往北的发展趋势,秦淮河直接影响了南京的城市布局。而被很多人视为“南京文化源头”的“湖熟文化”,就因在秦淮河中游江宁湖熟首先发现而得名。

“秦淮河是南京城市诞生和发展过程中的生命之源。”南京秦淮老城南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高安宁指出,秦淮河不但哺育了世世代代的南京人民,而且滋养了博大精深的南京文化。“早在3000年前,分布于秦淮河两岸的南京先民们就已经掌握了铁和青铜的冶炼技术,并以此制作了弓、箭、矛、钩、刀、斧等器具,用作打仗、渔猎、生活的工具。”此外,他们还饲养了马、牛、羊、猪、狗、鸡、鸭、鹅等家畜家禽,“特别是在长干里、横塘、秣陵等地,自发地形成了南京最早的手工业、商贸、水运等业态,促进了秦淮河最初的繁荣。”

高安宁表示,无论是出于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和军事的考量,城市的发展总是与水相伴、依水而建,“历史上先后建都南京的朝代,都离不开秦淮河的滋养。”在南京厚重的历史里,高安宁认为,秦淮河边所涌现出的文学、书画、音乐、饮食、民俗和建筑等文化之光分量极重,“它们至今还滋润着生活在南京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正如薛冰所言,秦淮河对南京城市发展的影响,从来没有停止过。

雪后老门东秦淮河画舫。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摄

文化之河繁衍出多样博大的历史文化

秦淮河所繁衍出的园林、名人故居、灯会等众多品牌,为南京带来了多样、博大而丰厚的历史文化

一条河要让它真正“活”起来,对秦淮河同样如此,因为秦淮河两岸的人、物、景皆入得河境,互相映照,这条河也因此更显得流光溢彩。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指出,秦淮河所繁衍出的园林、江南贡院、名人故居、灯会等众多品牌,为南京带来了多样、博大而丰厚的历史文化。

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与南京的山水城林一起流传下来的还有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因为他们,文德桥的月亮总是显得有些醉意,李白笔下的白鹭洲虽然与有“秦淮明珠”美誉的白鹭洲公园没什么关系,但也一样给人以无限想象和回味。高安宁介绍说,因为有谢朓、李白、杜牧、刘禹锡、王安石等无数文学大家在秦淮河畔的浅吟低唱和慷慨放歌,诸多文学佳作被流传了下来:六朝的《吴都赋》《世说新语》,唐代的《长干行》《泊秦淮》,明清的《西游记》《儒林外史》《桃花扇》《笠翁十种曲》,等等。与此同时,“书圣”王羲之、“画祖”顾恺之等寓居秦淮,也都留下了颇具影响的佳作。

科举文化是中国在制度层面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一大贡献。作为古代选拔人才的重地,江南贡院在明初一度为会试考场,在清代则是全国最大的乡试考场。“仅清代112名状元中,从贡院走出去的就有58人之多。”高安宁介绍说,“我们要提倡状元精神,做什么事都要做最好。”如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已成为秦淮河畔一处新地标。该博物馆位于地下20米,像一个宝匣似的,从一件件古代士子学习生活的展品入手,讲述了中国1300年的科举史。

据了解,为了充分挖掘、整理和展示科举文化,对于附近与科举文化相关的文化遗存,也都进行了一定的保护和挖掘。

明清园林文化也是秦淮河边的一大特色,除了名列江南四大名园的瞻园,是南京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古典园林建筑群,门西复建后的胡家花园也以其水石特色成为南京人休闲佳处。作为南京私家花园之最,胡家花园已经恢复三十二景,其中就包括了晚清重臣李鸿章、曾国荃、张之洞等和文人名士雅集的铭泽堂。

溧水秦淮源公园。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冯芃摄

传统非遗走向世界大舞台

因有秦淮河贯穿而得名的秦淮区就是南京“非遗”原生态的天然摇篮,成为一个活色生香的展演之地,发挥了对外文化交流中的媒介作用

在高安宁看来,秦淮文化的特点就在于创造出了高雅与世俗和平共处的局面,比如有着1700年历史的秦淮灯会已成为南京人每年最具仪式感的一次狂欢。据了解,自上世纪80年代修建夫子庙及秦淮风光带以来,每年一度的春节、元宵灯会再现了明初“秦淮灯火甲天下”的盛观。作为灯会的主角,秦淮灯彩则向世界展示了秦淮民间民俗文化的精彩。

与此同时,其他营造灯会民俗氛围的传统文化项目,比如空竹、剪纸、竹刻、瓷刻、烙画、脸谱、曲艺、戏曲等,已然成为灯会的重要内容。正在建设中的“秦淮区非遗展览馆”,既囊括了古琴艺术、南京白局、南京白话、皮影戏等非遗艺术,又把秦淮灯彩、秦淮风筝、面塑等手工技艺展示出来。高安宁指出,南京大部分“非遗”都集中在秦淮流域,因有秦淮河贯穿而得名的秦淮区就是南京“非遗”原生态的天然摇篮,成为一个活色生香的展演之地,发挥了对外文化交流中的媒介作用。近年来,秦淮灯彩更是频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大舞台,在伦敦、纽约、温哥华等地的国际展览会上大放异彩。

据了解,2019年秦淮灯会已经进入预热阶段,将采取“水陆空”立体布展,除了传统的展区外,白鹭洲公园展区的“文学之都·白鹭雅集”将结合传统与时尚的技术,赋予秦淮灯会文学的魅力。据高安宁介绍,在70多组灯中,多以和秦淮有关的著名诗句为设计元素,配以无数诗牌组成的诗阵,以及著名的荷花灯笼。比如在“石头城灯组”中,以夸张的手法,营造硕大的圆月,在月华普照里,仿佛带人进入了唐朝诗人刘禹锡所描写的唯美时空;《桃花扇》描写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故事,至今还在秦淮河畔流传,灯组融入了剧中的两个主要人物角色,利用人物表情动态,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在“乌衣巷灯组”中,则以刘禹锡诗句中的乌衣巷、朱雀桥为重心,表现了燕子“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历史感慨。

灯火阑珊夜秦淮。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崔晓摄

创意融合全域文化成为大趋势

秦淮文化旅游要在海内外产生更大影响力,要走向世界并且被世界所接受,必须进一步表现好自己的乡土气息,进一步塑造好自己的情韵风雅

文化遗产总难免面临传承、发展与利用的问题,作为一条千年流淌的文化河流,贺云翱认为,今天的秦淮河贯穿南京的江宁区、秦淮区、建邺区和鼓楼区,沿河两岸已经高度城市化,它应该有更加高远和全面的设计。在高安宁看来,秦淮文化旅游要在海内外产生更大影响力,要走向世界并且被世界所接受,必须进一步表现好自己的乡土气息,进一步塑造好自己的情韵风雅,只有做到更秦淮、更南京,才会做到更世界。作为重中之重、浓缩了秦淮文化精华的“十里秦淮”又会如何华丽转身?

据了解,随着全民休闲时代的到来,立足“特而精,最南京”的秦淮旅游将从观光游向休闲度假深度游转型,即实现从“夜泊秦淮”到“夜宿秦淮”的转变,比如建设一批有秦淮特色的文化主题酒店,分别以书画、科举、民国电影博物馆、文化巨匠、市隐文化等为主题。作为“十里秦淮”东五华里的延伸,从中华门到西水关的西五华里正在进行复建,将还原一个名副其实的“十里秦淮”。高安宁指出,十里秦淮仿佛一只凤凰,东西五华里就是它的一对翅膀。

与此同时,体育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也让悦动·新门西一跃成为南京首个体育文化产业园,备受瞩目。该项目紧邻凤凰台、瓦官寺,被秦淮河与明城墙所环抱,为此,在去年举办的一场国际定向赛中,特别设置了“古城之梦”“园林之筑”“非遗之韵”“古宅之履”和“宁淮之美”五条路线,让选手们在奔跑中既能聆听到秦淮河的潺潺吟唱,感受巍巍明城墙的雄伟气势,还可以呼吸到沿途浓郁的文化气韵。

高安宁表示,我们不要只看到夫子庙、秦淮河、老门东,而要看到全域旅游、全域文化、全域休闲,在此基础上打造出“中国画舫之河”“中国诗歌之河”“中国书香之河”“中国灯彩之河”和“中国爱情之河”等品牌未尝没有可能。

秦淮河在通济门外分为两支。

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董家训摄

以上内容来源:南京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峰

过年游玩夫子庙

□陈济民

夫子庙本是祭祀孔子的场所,人称孔庙或文庙。可是在南京,夫子庙远远超出单纯祭孔的范围,其内涵要丰富得多。

当然旧时的夫子庙与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夫子庙是截然不同的。一条秦淮河将夫子庙分成南、北两片区:在北边,自明至清,既是孔庙、学宫、贡院聚集的文苑地,又是酒楼、茶社、旅馆、小吃的经商之所,还是画舫、戏院、舞厅、杂耍集中的旅游、娱乐之处。而在南部则有教坊、勾栏、富乐院等狎游调笑之地。一座文德桥将南北两片连成一体,北边日照南边雨,两种完全不同甚至对立的社会现象居然能在一处共存达数百年之久,着实令人难以置信。不过对于市民来说,完全是冲着夫子庙热闹好玩而来的。尤其是过年逛夫子庙,可以说是南京人最开心的事了。

记得旧时正月初一那天,才进夫子庙入口处,人们就纷纷往里挤。到了现在的游乐场处,有几座简易大棚,里面有唱戏的,有说书的。到了泮池边的夫子庙广场,更是黑压压的人。

广场四周有一圈圈的人群被各种表演吸引着,有的在看魔术表演,分明看见一个小姑娘钻进了陶坛子,转眼坛子里的人不见了;一会儿一位年轻女子被两人抬着放在一把宝剑的尖上,女子居然稳稳当当地睡在剑尖上安然无事;一会儿上身打着赤膊的男子将一把长剑穿进喉咙,吓得人不敢睁眼看。再一处是拉洋片的,长长一排上下两层的架子,上层放着画有各种人物、花鸟、走兽、风光的景框;下层被隔成一只只暗箱,五六人坐在长凳上看“西洋景”,一男一女两人各站一端,拉一次换一景,边拉边喊:“往里面看来,往里面瞧——”声音拖得长长的,特有韵味。

还有捏面人的,他们的手灵巧得很,捏成的喜鹊、小猴、仕女,一个个活灵活现,叫人舍不得离开。小动物表演也很有意思,一只山羊拉着车子,上面坐着一只小猴子,做出各种动作,滑稽好笑。还有几个上了年纪的人穿着长袍、戴着瓜皮帽分散在几处招揽游人卜卦、算命、看手相。可谓五花八门,包罗万象。

颇有人气的地方是卖小吃的,有桂花汤圆、糖粥藕、回卤干、麻花、馓子、冰糖球等等,多得叫人数不清。游玩的人即使不买东西,过年一家人一起逛夫子庙看热闹,也是很开心的事。

过年到夫子庙赏花灯,也是南京人的一大乐事。火树银花,璀璨夺目,家家走桥,人人看灯。“银烛影中明月下,相逢俱是踏灯人”,就是当年南京人过年观灯情景的真实写照。

从明朝初年的元宵灯节,延至当今的农历过年观灯,长盛不衰,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早已成了南京人的传统重要习俗。

清朝中期以前,南京灯市主要集中在评事街笪桥空旷处举办。同治后,南京有三处灯市竞放异彩,即府学(今朝天宫)前、县学(今夫子庙)前及笪桥,灯市盛况空前,大批百姓走街串巷,观赏争奇斗艳的三星灯、八仙灯、聚宝盆、皮球、西瓜、草虫、金鱼等多种花灯。

那么多的灯中,创于南朝的“走马灯”可谓一绝。走马灯外罩灯笼,灯内上方有一风轮,蜡烛点燃,空气遇热膨胀上升,引发灯内空气持续对流,推动风轮旋转,带动连在轮轴上的灯笼转动,笼面上画着各种姿态的骏马疾驰,犹如万马奔腾。

夫子庙还有舞龙灯的,彩龙翻舞,虎虎生风。有富家子弟喜欢合在一起演“打十番”,套路甚多,有水漫闹台、滴滴金、八段锦、蜻蜓翅、蝴蝶须等,击打起来震耳欲聋,把过年的气氛烘托得热烈而有情趣。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围观,久久舍不得离去。

至清代末年,夫子庙商业日趋繁荣,人流大量增加,夫子庙灯市更加红火,渐渐取代了其他两处灯市。后来,由于朝代更替以及日军入侵南京,夫子庙灯市时兴时衰,但只要市面稍稍平稳,人们观灯的热情就丝毫不减。

记得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过年到夫子庙还是人如潮,灯似海。大人们总要给孩子买一只手提荷花灯,有的孩子则喜欢装有4只轮子的兔子灯,放在地上,灯内点上蜡烛,用棉线扣上拖着走,灯火一闪一闪的,极有情趣。

(本文作者系南京地方志专家、原《南京史志》执行主编)

每周五,

《风雅秦淮》与你不见不散!

本版投稿信箱:njrbfyqh@sina.com

联系电话:025-84686260

戳“阅读原文”看更多精彩内容

内容来源:南京日报

编辑:南京日报新媒体编辑 王灿